唐莉;林新勤;黄夏萍;郭亮永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研制成功和运用,对于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OPV引起的疫苗相关麻痹型病例(VAPP)尽管发生率极低,但却不容忽视.在提出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后,尤其是中国1994年报告的后l例野毒株脊髓灰质炎病例之后,VAPP病例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包括儿童家长及广大免疫规划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吴燕;倪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培训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上海市各区的体检收费标准不统一;体检与培训相关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和支持.致使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出现不正常流动,处于防病重点年龄段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很少接受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和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其关键是缺失了对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职业上岗培训和执法督查.所以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要充分行使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制定统一的全市体检培训价格,明确规定不得跨区体检,加大执法督查力度,加强对法定体检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定体检医疗机构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观念更新、主动进取和多方协作.除做好法定体检、培训工作外,并逐步开展健康管理探索和实践.
作者:尹清菊;张亚锋;过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忻州市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8年忻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忻州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9.37/10万,在当年全市强化免疫后,2006、2007年麻疹发病率维持在5/10万以下,2008年报告发病率为8.57/10万.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32%,所占比例较2007年(77.70%)升高.其中<8月和7~14岁组有所上升,8~11月和1~6岁组有所下降.结论 在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后应切实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应提高MV 1剂及时接种率.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降低人群易感性是控制麻疹的首要措施,加强麻疹监测,适时开展高质量的MV强化免疫,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作者:杨跃生;高玉凤;栗新;李亚红;李日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樟树市儿童乙肝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做好乙型肝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按国家规定免疫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3 017名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 抗-HBS阳性率为52.5%.其中<1岁组阳性率高,为62.2%,5~6岁组低,为44.3%.各年龄组间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X2=53.42,P<0.01).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接种3针2~3年后加强过的儿童抗-HBS阳性率76.8%.明显高于未加强组阳性率46.4%(X2=179.10,P<0.01).结论 做好儿童乙肝表面抗体监测,适时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可减少乙型肝炎感染机会,保护儿童健康.
作者:郑国林;应勤荣;杨建华;羊小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高发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已成为危害全旗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莫旗在2001~2003年开展了10~59岁人群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2007年莫旗又制定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作者:霍莉霞;王海军;王艳霞;张伟才;刘宝龙;张玉峰;柴治;刘忠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和管理理论于1983年南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首先提出,将其划分为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危险性描述4个阶段.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问题,相应建立了有关工作场所的危险性评价和管理方面的应用指南,形成了工作场所危险性评价与管理的系统模式[1].
作者:寿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问卷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在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缺乏法律规范;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的监督管理处于缺位状态;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在基层的公安部门和卫生部门协调工作难以落实;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经营困难,在调查的334个门诊中有43.9%亏损,17.8%盈利.结论 要建立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从法律上、政策上、管理和经营上进一步对该工作加以完善.
作者:马丽平;梁铭会;于宗河;洪宓;徐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运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重大传染病疫情风险从宏观、中微观层面进行逻辑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使重特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的风险降至低,确保2010年广州亚运会圆满顺利举办,同时为今后举办类似大型体育赛事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刘茂玲;邹宇华;陈晓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人工和机器两种采样方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50家单位进行了采样检测,其中8家用小机器人采样,42家采用人工采样,检测管道积尘量,积尘中细菌总数和真蔺总数的含量.经过X2检验,确定两种采样方式是否有差别.结果 人工采样和机器采样所得样品的积尘量和细菌总数有显著性差异,真菌总数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刘玮;车志红;靳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调查研究40家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企业的检测资料,制定每一个生产加工环节的自查标准,建立食品安全自查体系;企业通过对控制要点的自查,及时发现哪个环节未达到自查标准,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企业通过实施自查体系前后餐饮具消毒、熟肉制品检测等一系列的比较,证实自查体系的应用可以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以期为其他企业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提供借鉴.
作者:陈春达;黄雪敏;陶惜丹;孙坚;黄玉敏;严岩川;吴宪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放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影响卫生行政执法效能的原因主要与卫生行政执法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财政对监督体系的投入政策导致机构的趋利行为,缺乏切实可行及有效的绩效评估手段和机制、卫生行政执法办案的技术手段有限、信息流通、使用不畅等因素有关.本文就近几年影响行政执法效能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陈德坤;曹月娣;薛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廊坊市2006~2008年6起犴犬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和防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廊坊市2006~2008年狂犬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起事件致伤动物主要是家犬,咬伤部位以上肢为主,女性多发,主要集中在夏季,高发于农村,潜伏期短、临床症状明显、病情重,病死率100%.结论 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防护意识淡薄是狂犬病发病死亡的原因.
作者:任合彦;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五项标志物携带情况,为加强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3~2008年进行乙肝三系统检测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HBsAg等己肝五项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2003~2008年接受复查人员的HBsAg/HBeAg指标阳性率波动在2.82%~15.77%.6年来小三阳人数占当年接受三系统HBV感染阳性人群中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大三阳人数在2006年达到一个高峰后逐渐下降,男女性别比为1.06:1.结论 HBV阳性标志物的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监督,强化他们对乙肝的预防意识.
作者:马岚;曹文正;罗军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对嘉兴市2001~2008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干预,签定各医疗单位领导工作目标责任;落实结核病归口诊治单位初诊病人登记率,查痰率,痰菌检出率,规则治疗率,院内转诊率;非诊治单位疑似病人转诊指标数完成率,转诊到位率;乡镇卫生院、社区责任医生对病人全程督导管理率,控制病人失访率,业务知识培训到村和社区覆盖率.结果 全市结核病新登涂阳病人发现率从2001年的12.83/10万上升到2008年的30.40/10万;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从76.5%上升到85.82%.结论 嘉兴市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金荣;许荣全;富小飞;胡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21个市州疾控网络状态、远程会议音视频效果、视频会议室建设情况、网络管理现况等,为尽快完善国家及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 使用国家为四川省省级及市州配备的设备,利用互联网公网建立网关到网关VPN链路,完成省级与市州的连接,结果绝大部分市州达到理想的远程会议音视频效果,其中流量一般为384K、延时在20~80ms之间、静态图像,声音完全满足视频会议的要求;大部分市州疾控机构建有专门视频会议室,但在疾控内部网络管理和规划上,普遍存在轻管理,无规划的现象,网络硬件设施的发展参差不齐,缺乏有实际网络管理经验的人才,这样极不利于单位对网络应用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结论 建议各级领导转变意识,加强设备的投入,注重对内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实际应用性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全省疾控内部网络的全面发展,提高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效率.
作者:梁莉;陈新;周晓明;张雯;罗湘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承担着早期报警、控制传播(指传染性疾病)、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社会影响等多重责任.因此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能力又属于一种储备的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物质储备性质相同.为更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力加强应急医疗体制和应急医疗队伍建设,其中,整合现有的应急资源,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成为工作重点.
作者:宋明宇;魏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舟山市目前的放射卫生状况,为舟山市放射卫生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决策提供依据,并探索放射卫生工作改善措施.方法 对各个放射医疗单位医用诊断X射线机性能和机房防护进行检测,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共检测放射诊疗场所50家及监测从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174人次.(1)外照射实测集体剂量当量88.656mSv/a,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510mSv/a.所有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未超过限值(20mSv),99.4%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值在限值的1/10(2mSv)以内.(2)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性能检测合格率为82.4%,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为94.6%.结论 舟山市放射卫生整体状况一般,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较好,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性能检测和机房防护结果不容乐观.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放射卫生的管理,提高放射卫生质量.
作者:易井萍;吴铭宇;金永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1995~2008年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利用1995~2008年黑龙江省法定传染病直报系统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5~2008年全省共撤告梅毒36 092例,死亡6例.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995年的0.04/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5.99/10万,年均发病率6.78/10万,年均增长率为112.73%;各期梅毒报告病例均有增加;女性梅毒病例稍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12;25~40岁年龄段梅毒病例多;全省13个市(地)均有梅毒病例报告;1995~2001年7、8月份发病较多,1月、2月和12月寒冷季节发病较低;2004~2008年间12月发病高,占发病总数的10.01%,1月和2月发病仍是低.结论 黑龙江省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病例上升较快,需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和检测,加强对梅毒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金慧心;王德焕;蒋志坚;周颖;薄潜;杜学博;王卫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有效的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员工作模式.方法 采取加强领导与协调,建设工作开展支持性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同伴教育员数量和工作能力;加强同伴教育员管理,强化工怍过程监管;加强定期考核、建立激励与淘汰机制;加强安全防范,保障工作人员和同伴教育员人身财物安全等策略措施,推动针具交换工作的开展.结果 ①干预前后IDU注射吸毒频率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②近一次注射共针率、近30天共针率和近3个月共针率,分别由11.25%、19.38%、24.38%,下降至4.64%、9.27%、14.57%.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IDU近一次与固定性伴和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由25.58%和42.22%上升至71.83%、86.84%.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员工作模式有利于IDU高危行为的减少.
作者:夏军强;余国辉;王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抗痨治疗中肝损害情况与肝功能检查中两种免费方式的关系,以利于结核病门诊工作.方法 2006~2007年所有肺结核患者治疗中肝功能检查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免费方式,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随访.结果 两种免费方式人均免费金额分别为261.14元、246.02元,肝功能损害率分别为13.79%、8.92%.结论 采取始治时肝功能和乙肝三系检查自费,以后根据需要在疗程内采取肝功能检查全部免费的方式,对具有潜在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早期采取保肝措施,及时制订合理的化疗方案对减少肝脏损害有实际意义.
作者:金春秋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