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励措施在结核病控制中的政策取向初探

么鸿雁

关键词:激励措施, 结核病控制, 控制工作, 利益相关者, 执行过程, 政策取向, 应用状况, 系统工程, 评价, 激励机制, 实践, 渗透, 课题, 观念
摘要: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激励的观念和实践渗透于各个环节,激励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结核病控制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很难直接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全部成效都归功于激励机制.因此,对激励措施的应用状况和效果的评价,就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 本文从了解激励措施的利益相关者对激励措施的看法入手,尝试对激励措施的执行过程进行评价,以提出激励措施在结核病控制中的政策取向.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监督员培训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掌握北京市海淀区卫生监督队伍培训现状,为其培训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市卫生监督执法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0%的被调查者年均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在46小时以上,2.4%年均参加培训的时间在15小时以下;对于office软件中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被调查者掌握较好,而59.7%的调查者不会使用access软件 ;70.2%的被调查者认为短期集中培训是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监督员培训时间仍有待增加,卫生监督队伍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普及率较高,但对部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卫生监督软件的熟练程度仍有待提高,短期集中培训受认可的程度高,是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

    作者:刘双;吴晓东;张鲁京;刘永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论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

    现代公共卫生机构已经将信息化作为发展必需的辅助手段.然而,如何实现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却一直是困扰决策者的问题[1].对信息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从发展过程来看,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信息系统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公共卫生组织机构内由于数据重复而导致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公共卫生组织机构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作者:马家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什邡地震灾区984名灾民心理健康调查

    目的 了解什邡地震灾区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灾民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部颁发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 0)对什邡市4个大型安置点的984名灾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什邡灾民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者占55.28%,其中较突出者并需心理干预者占9.35% ,有自杀倾向者28.05%;男女严重度无明显差异;死者家属心理健康受损度高(x2= 15.55,P<0.01);文化程度方面学历较低者受损程度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 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感到疲劳(78.46%),其次是焦虑担心(77.64%)、抑郁不高兴( 71.95%).结论 地震灾害造成灾民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及对灾民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任凯;彭龙颜;邢济春;郭恂;邢智锋;周时锋;纪卓;李志敏;刘彦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三市、县控烟工作网络建设的过程评估

    目的 对绵竹市、安义县、新安县三市县的控烟工作网络建设进行过程评估 ,分析网络建设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文件阅读和知情人访谈了解网络的建设和运转情况,包括使用网络成员的组成、网络成员的发展途径、网络的联系模式描述网络的运作情况,控烟活动的开展情况,评价三市县控烟工作的效果.结果 三市县均以各地区项目组人员为中心形成了控烟工作网络框架,在全市(县)和各干预示范区开展了控烟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健康教育活动,但均未按计划完成设计的干预活动.与以下因素有关:(1)大部分网络成员均是被动加入的,在控烟工作中缺乏主动参与性,绵竹和新安还存在着挂名成员;(2 )对决策层及各政府部门的领导开发不足;(3)联系松散,尚未在各网络成员间建立定期联系和协作机制.结论 三市县的控烟工作网络尚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 需要继续开发领导,巩固和发展成员,形成正式的、制度化的、主动参与的控烟工作网络, 从而促使其可持续性发展,在烟草控制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梅翠竹;王俊芳;徐雪芳;王春平;马少俊;杨功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上海市闵行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效果

    公共场所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其卫生状况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是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现有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模式侧重于卫生监督人员单方面的监督执法行为,为了更好地协调执法部门与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闵行区卫生监督所通过对部分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监督信息的公示,将检查所获,以信息通报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不失为一种既简便又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鼓励经营者自律,引导理性消费,旨在探索一种新型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模式,以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并在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对公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逐步扩大公示范围,从而提高公共场所整体卫生水平.

    作者:唐玉霞;李燕;黄伟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一起医务人员HIV职业性暴露的调查分析

    目的 完善预防HIV感染的防控措施,寻求的佳途径促进有效的HIV职业防护.方法 对为手术抢救一例患者发生HIV职业性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暴露途径、暴露时间、暴露后处理方式调查和HIV跟踪检测.结果 本次职业暴露者有36人,其中13人暴露时间长达2~8h,占总职业暴露人员的36.1 1%.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急救处理的只有2.28%.结论 医务人员面临极大的HIV职业暴露危险,必须加强和重视相关的职业防护.

    作者:卢岩;张秀月;万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农村理发店卫生状况调查与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农村理发店也飞速发展.为全面了解农村理发业的卫生状况,于2007年初对姜堰市理发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1 调查内容和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全市18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家,其中2家在集镇,2家在乡村,总计7 2家美容理发店为调查对象,全为个体或家庭经营.

    作者:陈书英;唐军;王桂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履行证照管理职责做好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工作

    黑龙江省卫生监督所于 2001年6月正式组建完成,在科室职能配置上,突破传统设置定式,不搞陈旧模式的衍生, 注重科学设置的综合、协调及功能互补,正确划分不同科室的权限,合理区分主要执法、配合执法、共同执法的责任和任务,做到责任明确、权利明确、依法行政.综合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实际,全所设立了证照管理、卫生法规宣传稽查、食品卫生监督、医政监督等11个业务科室,笔者通过6年来证照管理科工作实践,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牛莉服;徐文仲;博力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型活动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流程的探讨

    1 大型活动前食品卫生保障工作1.1 对驻地单位的接待资格进行审查,确定终接待单位活动组委会在选定接待地时, 应征求当地基层卫生监督机关的建议,了解驻地单位的真实食品卫生水平和接待能力.结合组委会的意愿以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的相关单位实际接待能力,初步对驻地单位进行预选.卫生监督机关应当对预选驻地单位的卫生许可证情况和是否存在短期内不能完成整改的卫生隐患进行筛查.在审查驻地单位卫生许可证的过程中,应着重审查各个服务部分的卫生许可证.如:同一单位的中、西餐厅应具有符合各自经营项目的卫生许可证.在洗浴、娱乐馆中若提供餐饮服务的,除拥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外,还必须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预选驻地单位如果存在涉及建筑布局不符合操作要求等相关卫生安全隐患时,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慎重考虑其是否能够在短期内整改成功.

    作者:李蛟;刘永泉;时福礼;张宝元;郭春晖;张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从三起卫生行政处罚案看违法主体认定的重要性

    卫生行政处罚是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手段,而正确认定当事人的法律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卫生行政处罚的合法性,本文拟就三起案件中违法主体的认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意在强调违法主体认定的重要性.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包头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包头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工作现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公立医院和私营诊所进行了抽查.结果 现场卫生监督合格率为66.28 %,室内空气合格率为67.44%;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为80.23%;灭菌器械合格率为90.8 4%;物体表面合格率为83.93%;医务人员手消毒合格率为66.21%.结论 包头市公立医院口腔诊疗机构的消毒工作状况好于私营诊所,口腔诊疗机构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比较低.

    作者:缑永钢;肖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榆次1997~2006年疫情趋势分析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确保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7~2006年晋中市、榆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报表和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包括乙肝、丙肝、淋病、梅毒,其中乙肝占65.59%)占37.43%,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构成比逐年上升,如不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可能在高危人群(性病患者、卖淫嫖娼者、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流行.结论 应加强卫生人员培训和医院感染科建设,规范医疗行为,统一传染病报告标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100%婚前检查.

    作者:倪金喜;刘佰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卫生检测样品合同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卫生检测样品合同评审是客户与卫生检测部门联系的桥梁.客户的要求或标书与合同之间的任何差异,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得到解决,并得到实验室和客户双方的接受.面对疾控机构卫生检测样品的日益增加,如何准确无误地做好合同评审工作,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满足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重要环节,还是评价疾控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满足客户的要求、确保卫生检测公正有效, 现就疾控机构卫生检测样品合同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以探讨.

    作者:邱晓枫;李学梅;戚荣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实验室能力验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卫生厅开展的卫生系统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结果,结合实际分析了能力验证中存在的问题.为确保向社会出具公证,准确可靠数据 ,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特点,提出了领导重视、培养一支业务技术过硬的检验队伍、检验室内部要搞好质量控制、努力发善实验室条件和装备水平、加强检验工作科学化管理等管理对策 .

    作者:曾宪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慢性病管理策略

    慢性病的发生与人类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及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也叫生活方式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异常疾病等[1].北京市海淀区60岁以上人口达24万,占常住人口的10.9%,已经达到老龄化社会,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地区.本文旨在结合实践探讨慢性病管理的策略.

    作者:贾静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1年10月7日颁布,2002年5月1日实施后,国家相继又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随着<职业病防治法>贯彻实施,职业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和救治,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但由于目前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及市场经济的运行等因素,在<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及开展职防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和困难.

    作者:孙德臣;赵燕奎;王汝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餐饮业卫生长效管理探讨

    食品安全关系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强盛.长期以来,政府对餐饮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非常重视,由卫生部门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整体的安全卫生面貌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但是食品安全事件还是时有发生,成为市民关心的焦点,政府管理的难点.针对餐饮业卫生管理现状,富阳市卫生监督所在如何加强餐饮行业的长效管理上作了一些尝试.

    作者:陆江明;章福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长春市肉制品抽样结果分析

    为掌握长春市肉制品的卫生质量状况,保证春城人民的饮食安全,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对长春市各大超市销售的肉制品进行了抽样检查.

    作者:陶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太原社区不同医保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目的 了解太原市社区享有不同医疗保障老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现状, 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共抽取65岁以上老年人854人,围绕一般人口学特征、前半年和前两周慢性病患病情况、门诊服务需求、住院服务需求、医疗保障覆盖率、对社区卫生保健需求和满意度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43.68 %,20.73%的老年人群未享有医疗保障,享有不同医疗保障老年人群2周患病率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x2=1.254,P=0.771),住院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 x2=29. 388,P=0.000).享有不同医疗保障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方便快捷、医疗费用低;不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原因:非医保定点单位、环境设备差.结论 社区老年群体医疗费用支出持续上涨与社会可筹集医疗资源有限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应加强卫生经费投入力度和现有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医疗保障体系, 满足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作者:马菲;曲成毅;王婷;银炯;张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食品监督询问笔录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询问笔录是食品卫生执法人员在对案件调查、补充调查及复查过程中为进一步核实案件事实、收集证据而向被调查人、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案情的有关情况时所作的笔录 .询问笔录具有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针对性强的特点,是一种主动取证的手段,所以正确制作询问笔录,对于提高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桂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