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丹;王全意;颜江瑛;贺雄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外出就餐机会多,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进食生猛海鲜逐渐增多,部分城市人尤其喜爱食生或半生虾、蟹等,加大了感染机会,因此肺吸虫病在城市有增多趋势.南汇区1991年曾有过肺吸虫本地感染病例报道,时隔15年之后,于2006年2月17日再次发现1例肺吸虫病例.
作者:徐红梅;沈安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加强和规范裱花蛋糕加工和市场经营行为,进一步贯彻《食品卫生法》及相关要求,不断提高裱花蛋糕制作的卫生水平,江苏省卫生监督所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国家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与专项检查工作计划要求,对全省裱花蛋糕生产企业、专卖店、商场、超市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
作者:董鹤群;尹庆;李开波;李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崇文区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发现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探索解决方法.方法 于2006年5月抽取崇文区辖区全部27家医疗卫生机构,对其所有实验室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数据双份录入核查无误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调查27家,其中科研机构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一级医院21家,有效问卷回收率100%.涉及二级生物安全的机构16家56个实验室,但其中:中央级单位,仅其一家就具备25个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不能代表崇文区实验室基本状况,故崇文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拥有率仅为12.9%,集中在三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论实验室使用频率较高,检测项目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存在菌种保存、管理制度跟不上等问题,存在着很大的生物安全隐患,一定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的重视.
作者:姚丽;王璐;高鹏;卢剑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量的过程,应遵循渐进分异、逐步衍化的系统发展规律.对改革与发展中的公共卫生体系来说,政府驾驭公共事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公共卫生改革的进程与社会效果,事关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因而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卫生部颁布《卫生监督稽查规范》,建立卫生监督领域的内部制约机制,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大进展,为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建立了长效机制,对增强政府的公共卫生事务管理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卫生监督稽查的效能进行理论分析,可以促进卫生监督稽查人员对卫生监督稽查理论的认识和思考.
作者:陈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食物质量、安全和卫生存在隐患.部分地区食物生产的环境恶化,受到工业和城市的污染,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加工中食品添加剂和技术使用不尽合理,导致部分食物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1].
作者:史海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食品卫生标准是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的主要技术准则,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分析和判断食品是否符合有关卫生要求的主要技术手段和依据,同时也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监督执法的重要法律依据.迄今为止,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所组成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但各类标准在基层卫生监督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作者:时福礼;张宝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6年7月10日,S市卫生局对其辖区内的某高校后勤服务机构个人独资企业G生产的食品进行卫生监督抽样,后经S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发现2种食品不符合国家强制卫生标准要求.为消除隐患,确保饮食安全,S市卫生局于7月16日将检验结果告知G的同时,立即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对销售剩余的上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就地进行了封存.
作者:梁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农村饮用水的水质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的几个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且与农村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加大了农村改水工作的力度.然而,农村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提高供水质量,保证广大农民饮水安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汤兰娟;任金法;李常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背景介绍卫生热线因其时效性和便捷性,成为卫生部门执政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信息公开化的今天,其作用更加突出.2005年底,卫生部启用了12320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决定建立覆盖全国各地(除台、港、澳地区)、服务对象为境内所有公众的12320电话网络.12320公益电话主要用于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事件的投诉与举报、向社会公众提供防病与保健咨询服务和向社会公众提供我国有关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咨询,将成为卫生部门与社会公众间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和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作者:李蓉;蒋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现场流行病调查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流行病学是指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其它方法到现场去解决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更重要的产出结果是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对策建议[1].本研究对天津市现场流行病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孙雯雯;邓晓丹;纪学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4年6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曼日玛乡发生一起炭疽疫情(一例皮肤炭疽,一例肺炭疽),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作者:赵永才;陈明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着卫生法律法规的执行重任,责任是对法律做出的承诺,责任与效率具有内在的互动关系,一个有效率的监督机构才能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同时负责任的机构才能有效率.
作者:王发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餐饮行业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30家B级以上餐饮单位为调查对象,使用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合成制作调查表,查阅量化分级管理档案资料和现场监督检查打分取得量化分级前后分值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食品卫生水平明显提高.A级餐饮单位提高前3位的是建筑布局、卫生设施、加工过程的卫生;B级餐饮单位提高前3位的是餐饮具及消毒、食品采购与储存、加工过程的卫生.结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水平效果显著,对增强企业卫生安全意识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王立民;徐艳萍;辛明霞;王勇;崔志红;郭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探索佳阻断方案.方法 将22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其所生新生儿分成3组,第一组母亲在分娩前三个月每月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ml,出生婴儿按0、2周注射HBIG 200IU/ml;第二组婴儿出生后按0、2周注射HBIG 200IU/ml;第三组不使用HBIG.所有婴儿按国家免疫程序(0、1、6月)注射乙肝疫苗.对220名儿童进行3年血清学追踪观察(1、2、3岁).结论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佳.
作者:孙波;郑仁淑;于世娟;刘晓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本单位贯彻落实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践,探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学分的授予、考核、登记、验证和档案建立等环节的管理,进一步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作者:谢宁;万明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污染及空气细菌物种组成情况.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于2004~2006年对合肥市95个采样点进行空气细菌总数监测,共采集样品1 180份.结果 三个年度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72%、76%和79%,差别无显著性(x2=4.31,P>0.05);各类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不同,城市公园达97%,乒乓球馆只有4%,差别有高度显著性(x2=438.71,P<0.01);对不同公共场所的空气细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优势细菌属为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分别占32.0%、19.2%、15.4%、11.6%.结论合肥市个别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污染较重,污染状况受场所、人员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凌琪;王晏平;陶勇;王莉;舒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铝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元素,但并非机体所必需[1].多项研究认为,铝具有神经毒性,至少有十种以上的神经疾病与铝的蓄积有关;而且对人体肝、肾、骨骼、造血功能都会产生毒性作用[2];它与肾病、高血压、高血糖、早老性痴呆、透析性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3].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TO)正式将铝定为污染物加以控制并多方面防范.我国也根据FAO/WHO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居民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水平食品卫生标准.
作者:巴蕾;刘晖;魏巧爱;王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鸡西市病毒性肝炎疫情动态变化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毒性肝炎三间分布变化趋势.结果 鸡西市1983~200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居各类传染病首位,发病数以乙肝为主,占70%以上,青壮年男性是高发人群.结论近年来鸡西市病毒性肝炎的防制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形势仍然严峻,今后的防制工作应以控制乙肝为主,全面开展15岁以上健康人群中的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郭艳萍;柳春波;高广信;刘春喜;戴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每年有4 500万病例,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虽然我国百日咳发病率已大幅下降,但在一些地区仍有流行,因此有效的开展监测意义重大,但监测工作的基础是有一个适合的病例定义.现将我国目前的百日咳诊断标准与国际上两种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并提出建议.
作者:安志杰;高艳;薄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完善职能,强化培训,健全医疗机构监管责任体系1.1 理顺监管关系,统一监管机构四平市区现有各类医院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7家,个体诊所、门诊部等170家,大小医疗机构共261家.过去对这些医疗机构的监管以行政措施检查为主,执行中存在着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现象,也有漏查、漏管的死角,不利于卫生系统内部的规范运行.此次专项整顿工作赋予卫生监督执法以新的职责,同时也为依法规范医疗市场提供了尚方宝剑.首先,四平市卫生局依据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认真调整卫生监督职能:(1)市及各县(市)将由医政部门负责的医疗机构监管职责立即移交至卫生监督机构,市、县卫生监督所承担具体监管工作;(2)各县(市)卫生监督机构尽快实行独立设置,卫生监督实行综合执法;(3)市、县(市)各卫生监督单位要统一职能、统一机构、统一管理.第二,完成了四平市卫生监督所和市卫生综合执法稽查支队的合并,由监督所统一领导,对全市医疗机构统一监管,彻底解决系统内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截至5月31日,市及各县(市)的医疗机构监管职能全部调整到位,5个县(市)及管理区都向同级政府提交了成立卫生监督所的报告,其中梨树、双辽、辽河管理区政府已正式批复,卫生监督机构已独立挂牌运行.
作者:史书芳;王利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