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陈元庄;马滚韶;张敏

关键词:足, 外科皮瓣, 胫后动脉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小腿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共20例,其中带蒂皮瓣17例,游离皮瓣3例,皮瓣面积大20 cm×9 cm,小7 cm×5 cm.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外,余皮瓣均存活,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得以覆盖,16例经3~24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小腿内侧皮瓣血液供应丰富,血管蒂长,可用于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其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确切,虽然牺牲了胫后动脉,但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患者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动态血压与左房内径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动态血压对左房内径的意义.方法 将16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房内径扩大(LAE)组49例与非左房内径扩大(NLAE)组118例,对照组为健康检查正常者110例,经测定血ET、Ang-Ⅱ、动态血压参数、彩色超声心动图等进行比较.结果 (1)Age、Sex、BMI、cSBP、cDBP、HR、BUN、Cr、TG、ApoB、LDL-C、Glu、动态血压节律、血压水平分类在LAE组与NLAE组间齐同,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2)LAE组与NLAE组比较,超声左心结构各参数均显著增大(P<0.01)[RWT(49.17±11.23)%比(46.00±8.93)%(P<0.05)],Ang-Ⅱ(86.87±26.14)pg/ml比(85.93±22.40)pg/ml、ET(63.49±15.06)pg/ml比(59.90±12.82)pg/ml(P>0.05),nSBP(125.65±20.54)mm Hg比(118.92±18.54)mm Hg、nSBPL(54.33±33.43)%比(42.83±33.43)%、24hPP(58.73±15.41)mm Rg比(54.28±12.85)mm Hg、nPP(55.84±19.08)mm Hg比(50.32±15.27)mm Hg(P<0.05),EF(63.82±13.29)%比(64.48±11.56)%、E/A(1.05±0.38)比(1.06±0.52)(P>0.05).(3)相关分析:LAI与nSBP、nSBPL、24hPP、nPP相关系数分别为r=0.221、0.223、0.208、0.191(P<0.01),与Ang-Ⅱr=0.133(P<0.05)、与ET r=0.026(P>0.05)、与超声左心结构各参数均呈正相关(P<0.01)[与RWT r=0.147(P<0.05)],与EF、E/A呈负相关,系数分别为r=-0.089、-0.053(P>0.05).结论 ET、Ang-Ⅱ、动态血压对左房内径扩大起重要作用,而夜间收缩压水平、负荷和脉压是引起左房内径扩大的主要动态血压成分.

    作者:王岳屏;彭国顺;徐慧春;陆洋;严颂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磨牙隐裂即刻修复136例

    牙隐裂又称牙微裂,是深入牙本质的结构性裂纹,患者多因患牙出现牙髓症状或咬物疼痛前来就诊[1].牙隐裂临床检查不易发现,诊断较困难,常易导致误诊乃至拔除.

    作者:张灵花;张素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葛根素及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及等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 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葛根素组38例,灯盏花紊组32例,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0.4 g+5%葡萄糖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15 d;灯盏花素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12 ml+5%葡萄糖250 m1,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15 d;观察两组症状、体征及经颅多普勒变化情况.结果 葛根素组总有效率95%,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与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艳霞;李海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5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改良Park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我院应用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思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症胰腺炎65例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分析65例重症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疗效.结果 65例患者治愈57例,死亡8例.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以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结论 重症胰腺炎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治疗是关键.早期非感染期主要内科治疗,后期继发感染宜外科配合治疗.

    作者:颜国栋;黄奕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分析

    1998年3月至2005年5月,我院用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河见;邓永梅;扈春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血液磁极化疗法(简称血磁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物理疗法.血磁疗法是采用自体静脉血或他人同型血经体外抗凝、磁极化、充分氧合及紫外线照射后回输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

    作者:蓝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油酸多相脂质体注射液制备和质量分析

    目的 制备一种定向药物载体,该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的剂型.方法 熔融法.将大豆磷脂和表面活性剂加少量水相溶解,胆固醇熔融后,在65℃左右的水相溶液中保温制得.结果 制备5个批号多相脂质体注射液,放置2年时间包封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用本工艺制备油酸多相脂质体,方法简便、实用、不使用有机溶剂,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张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困难性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技术

    目的 探讨困难性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技术的特殊性,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胰疾病16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RCP术共1614例成功1587例,成功率98.3%.总并发症率3.53%(57/1614),死亡率0.12%(2/1614).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是内镜下治疗各类胆胰疾病基本操作,需总结经验以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安全性,降低费用,才能广泛开展.

    作者:吕文;张啸;张筱凤;黄海涛;周益峰;蒋祯;徐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痰热清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乙型肝炎重度黄疸28例

    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采用痰热清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乙型肝炎2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我院收治慢性乙型肝炎28例,患者人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作者:张桂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腹腔粘连的腹腔镜手术118例临床观察

    作为微创外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妇科内镜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3].但腹部粘连曾被列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随着设备条件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对118例腹腔粘连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实践证明了手术的安全可行性.现做一回顾分析.

    作者:杨然;邱雪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才能明显地缩小梗塞面积,降低病死率[1].我院收治了60岁以上AMI患者共34例,有选择地对其中17例老年AMI患者进行了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伟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干扰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目前临床使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分为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重组干扰素以及细胞培养的天然干扰素.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研究介绍如下.

    作者:杨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联苯双酯滴丸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102例

    肝功能异常是抗结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可能引起肝损害,我们对在本结核病门诊抗结核短程督导化疗中发生药物引起肝损害的200例患者,分别给予联苯双酯滴丸等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褚国良;闵红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产程中应用哌替啶对胎心率及宫缩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哌替啶对胎心率及宫缩的影响.方法 对潜伏期精神紧张或休息、进食不佳的60例产妇肌内注射哌替啶100 mg,用胎儿内监护仪监测胎心率及宫腔压力,观察用药后30 min、1 h、2 h的胎心率变化及宫缩情况.结果 用药30 min后胎心率基线有所下降,1~2 h下降明显但仍在正常范围.用药30min后宫腔静止压力下降.用药1 h后,不协调宫缩得以改善,同时,哌替啶对宫缩频率及强度有加强作用.结论 潜伏期使用哌替啶能改善产妇一般情况,虽胎心率有所下降但不造成胎儿窘迫,并有增强宫缩频率与强度和调整不协调宫缩的作用.

    作者:金淑莲;李志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护理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推广,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卒中后残疾患者数却不断增加,因此,卒中后的早期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将收治的首发脑卒中患者216例分为早期康复护理(康复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两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桂成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21例死亡原因分析

    近年来,急性酒精中毒后并发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国外报道,约30%~50%的成人脑外伤患者在伤前曾饮用过酒精饮料,且预后较差[1].由于酒精的作用,使颅脑损伤的患者伤情更为复杂,明显改变颅脑损伤患者的转归.

    作者:马辽宁;刘晓燕;罗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头痛50例疗效观察

    头痛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症状,有时是唯一的症状,有统计约80%的高血压患者有头痛症状.既往临床医生对高血压头痛患者多采用降压药+镇痛药或镇静药,疗效差且副作用多,患者的依从性差.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论学习型数字医院图书馆资源建设

    知识管理平台是一种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通过简洁、友好的公共用户界面,利用各种智能化应用系统,建立能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的系统[1].

    作者:李巧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一氧化氮与白内障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NO(nitric oxide,NO)对晶状体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半乳糖法制作大鼠白内障模型,取晶状体制成组织匀浆并分离上清检测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以正常大鼠晶体作对照.结果 实验组大鼠晶状体NOS明显上升(P<0.01),而NO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不同浓度下的NOS、NO具有维持晶状体透明的生理作用及参与白内障形成的病理作用.

    作者:马红宇;周之南;姜妙娜;吴亚双;付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