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占
多年来,党和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医疗救治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与应急机制不健全,造成了SARS的爆发流行,这些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认真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防SARS工作,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作者:赵忠厚;王德焕;张惠丽;于世和;张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加强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水平,使计划免疫冷链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2003年6-8月间对德州市14个市级卫生防疫站,11个县(市区)卫生防疫站,126个乡镇卫生院的197个接种点的冷链设备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获得了第一手数据资料.
作者:齐思河;张振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今年春末夏初,SARS的全国性与世界性流行,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其经验与教训引起许多反思,国内外文章做了许多论述,修改1989年颁布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也成了当务之急的重要问题.
作者:潘宝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商南县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其发生规律,为制定农村食物中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县1983~2002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卫生学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发生食物中毒22起,中毒379人,死亡16人,死亡率4.22%.结论:农村食物中毒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制约经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该类事故的发生,是卫生防病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张成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分析蓟县1956年建站以来4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总的趋势是明显下降,发病种类从21种降为13种,发病率变化趋势从50年代的1 602.20/10万上升为70年代的2 386.50/10万,后又下降为154.22/10万,高年发病率(1970年)在14020.35/10万,主要是流感大流行所致.70年代前呼吸道传染病占首位,发病率明显高于肠道等其他系统传染病,以流感、麻疹、百日咳为主;80年代后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呼吸道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而肠道传染病发病相对升高,越居第一位,主要病种为痢疾、肝炎.已绝迹多年的性病又死灰复燃,有增多的趋势.世界上一些新的传染病不断被发现,如疯牛病、埃伯拉病等,所以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相信随着一些相应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将会得到有效控制,直至消灭.
作者:王学娟;刘雪荣;陈继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案例简介2002年12月17日,余姚市卫生监督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某有限公司正在利用废旧回收塑料加工用于盛装纯净水的饮水桶,即派监督人员前往调查核实.进入该公司饮水桶生产车间后发现,在该公司原料仓库内存放着大量50公斤装的蓝色透明颗粒塑料原料.询问公司人员,称是进口PC新料,用于加工饮水桶.饮水桶生产车间内备用的原料与仓库内存放的相同.
作者:俞幼达;万茂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SARS的发生、发展、扩散和蔓延,对国内、国际造成的巨大影响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问题,SARS使全国人民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对抗SARS的斗争中,卫生监督人员同奋战在临床救治和控制一线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一样,日夜奋战,加强卫生行政执法,依法对SARS中的疫情报告、院内感染、公共场所秩序等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为有效控制SARS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者:连玉峰;黄宏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3年2月25日,广州市天河区一中专院校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该起事件的调查处理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总结如下.
作者:李星;刘刚;熊文华;许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大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对94级到98级五届新生12 022人,在入学时抽血检测肝功能及HBsAg,并对符合接种要求者进行全部免疫接种,首针接种率为95.3%,全程接种率为91.9%.免疫后(45个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从五届学生中抽取完成全程接种的8 742人,再检测肝功能(ALT)、HBsAg、抗-HBc、抗-HBs,将HBV感染率、患病率与免疫前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免疫后HBV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V感染率、患病率免疫前分别为10.42%、1.07%,免疫后分别为6.09%、0.39%,免疫后低于免疫前,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别.免疫后第45个月抗-HBs仍维持在60%左右,95%的可信区间为58.06%~60.12%.显示乙肝疫苗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是降低乙肝感染率、患病率及控制乙肝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燕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0~2002年被动物咬伤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2000~2002年狂犬病门诊就诊登记和个案调查,对福田区2000~2002年被动物咬伤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2000~2002年被动物咬伤率逐年上升,被动物咬伤者中女性受伤率明显高于男性,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是被动物咬伤的高危人群,上肢是容易被咬伤的部位,伤人动物以犬类为主,6~8月咬伤率较高,大部分群众暴露后预防处理不及时.结论:加强犬、猫等动物的管理,普及狂犬病防制知识.
作者:邓凯杰;谭京广;张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准则>,分析了医院感染与医院消毒中主要存在问题,对医院感染控制采取了强调领导重视,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加强监督监测等措施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达到防止医院感染目的.
作者:张春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7年初,青岛市以原卫生防疫站为基础,在国内较早地组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2001年年底,市辖12个区、市也相继完成了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制的改革.
作者:李顺平;董夏;耿梅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食品卫生餐检通常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即将就餐的各种食品进行现场卫生监督检测,以确认就餐食物是否无毒无害符合安全、卫生的食用要求,是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一项有效措施.在一些重要的外事接待、大型体育赛事、贸易洽谈活动中通常需要开展餐检工作.近年来随着安阳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餐检的工作量在逐年增加,但目前常用的一些餐检手段和方法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不少问题,现提出来以供分析探讨.
作者:赵宏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底伊始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爆发流行,使我国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在应战中,频频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存在机制 健全、应急反应队伍缺乏、疫情报告监测预警系统落后、后勤保障不力等问题.
作者:安学军;李冬梅;王莉;朱惠娣;王宏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动物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一旦发生和流行,如不及时控制将通过媒介引发人间鼠疫.鼠疫是一种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建设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鼠疫监测,搞好鼠疫综合防治,防止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白万翔;刘满福;王桂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发性的严重灾难,是一场残酷的不见硝烟的战争.病毒的肆虐流行不仅侵害和威胁人民的健康,给生活带来恐惧和不安,还可能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作者:冯子俊;李丽华;刘巨敏;乐艳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及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的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近期发生的SARS事件,就属于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者:刘华章;梁志文;陈继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通过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两项体制改革,县(市)级组建卫生监督所,有关乡(镇)建立了卫生监督分所,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程序规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卫生技术支持系统亟需加强.
作者:朱培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5月7日,莆田市荔城区的黄某和周某夫妇2人进食晚餐后,18:00周某出现头晕、舌、唇麻木,继而四肢无力,21:00黄某出现同样症状,当晚夫妇双双入住医院.紧接着4天,涵江区、城厢区、荔城区又有22例病人,以相同的症状陆续入住市、区医院.共24例患者分布于13个家庭.
作者:曾金赐;戴淑丹;何志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绍兴市餐饮业的餐具消毒状况,进一步规范餐饮业的消毒工作.2003年3~4月,绍兴市卫生监督所对市区27家宾馆饭店的224份餐具消毒情况进行监督监测.
作者:周林娟;王之俊;吴丹;李珂;罗燕生;胡关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