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林;汪仕文;吴劲;赵云;汪静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比较产后糖代谢正常组与异常组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产后6~8周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行糖耐量检查的GDM孕妇888例,分析其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随访的临床资料.结果 888例中,产后糖代谢正常687例(77.4%),异常201例(22.6%),其中糖尿病24例(2.7%)、空腹血糖受损4例(0.5%)、糖耐量受损142例(16.0%).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年龄、孕次、孕早期空 腹血糖、甘油三酯、孕期(24~28周)糖耐量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较正常组高;两组孕妇的产次、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早期胆固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6~8周,有22.6%的产妇仍存在糖代谢异常;孕早期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孕期糖耐量较高、糖化血红蛋白高等是产后糖代谢异常组的主要特征.
作者:林娟;马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症状体验的特点,为老年科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抽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福州及泉州市2家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用MSAS症状评估量表,调查患者的症状体验特点.结果 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主要症状是缺乏活力、食欲消失、恶心、体重下降、脱发、口干、呕吐、疼痛和悲伤感,症状发生率均>60%,其频繁及严重程度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MSAS症状评估量表评分:生理症状(0.94±0.39),心理症状(0.57±0.38)、总困扰指数(0.74±0.35),MSAS总分(0.69±0.25).结论 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主要症状体验,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临床上可采取相应措施对症状进行干预改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吕心阳;肖娓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东莞市性病流行病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2010-2015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性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间东莞市共报告5种性病共91 139例,年均发病率184.54/10万,2013年高208.46/10万,2015年162.09/10万;5病种发病率依次为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病种构成:淋病40.3%、梅毒30.9%、尖锐湿疣18.0%、生殖器疱疹6.0%、沙眼衣原体感染4.9%.患者男女性别比0.89:1,20~39岁组高发(55.2%);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为主(36.5%);34个镇(区)中,年均发病率高为厚街镇(283.01/10万).报告病例实验室诊断占77.8%,报告准确度99.8%.结论 东莞市性病疫情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应加强政府在性病防控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邓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白带污染尿对Sysmex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医院门诊女性白带标本100份,正常尿液100份,以10 mL尿液加0.20 mL白带混匀作为白带污染尿,同时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和尿沉渣镜检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WBC、EC和BACT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3%、98%和95%.以镜检法为基准,UF-500i尿沉渣分析仅检测WBC的敏感性97.8%,BACT、EC、YLC的敏感性均为100%;但假阳性值:WBC为55.6%,EC为28.6%,BACT为50.0%,YLC为4.5%,SRC为63%,RBC为7%.有95%的白带污染尿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均可发现结果异常,但应注意假阳性问题.结论 白带中的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酵母样真菌等有形成分是造成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女性尿液结果假阳性的大干扰因素.
作者:叶启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南平市城区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为营养不良及肥胖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平市城区2011-2015年中小学学生健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南平市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4.7%、4.7%、5.9%、5.5%、和6.2%,有逐渐上升趋势;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5.5%、13.9%、13.9%、14.7%和14.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1%、7.0%、7.9%、8.4%和7.5%,均处于相对稳定水平;男生营养不良率、肥胖及超重率均高于女生;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 南平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营养不良和肥胖.
作者:侯成利;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分析龙岩市2015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发病情况及感染来源进行分析,应用血培养、血清试管凝集试验和RT-PCR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发现5例布鲁氏菌病例,血清抗体滴度均≥1:800;对5例可疑病例进行布鲁氏菌分离培养,分离到2株羊种布鲁氏菌;对4例可疑病例血浆样本及血液增菌培养物进行RT-PCR检测,1例布鲁氏菌阳性.结论 2015年龙岩市5例布鲁氏菌病疫情,因养殖户接触病羊导致感染.
作者:罗招福;吴水新;何春荣;曹春远;陈前进;陈海滨;廖琳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三明市三元区公共场所公共用具消毒情况,为卫生监督执法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和检测方法,对辖区内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具及室内空气的物理因素、细菌总数进行检测.结果 三元区2010-2015年公共场所检测合格率依次是:2011年92.9%、2014年86.3%、2015年85.0%、2012年84.1%、2010年79.2%、2013年78.7%;公共用具合格率依次是:毛巾98.0%、床上卧具95.4%、恭桶86.6%、洗浴盆85.7%、杯具72.0%.房间内空气风速、CO2%及CO含量合格率每年均为100.0%;细菌总数(79.8%)、气湿(72.2%)、噪声(64.0%)、照度(49.3%)、温度(26.4%)合格率间差异显著,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督,科学管理,提高公共用具、室内物理因素及细菌总数合格率.
作者:肖晓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70例孕妇分为GDM组(100例)和正常孕妇对照组(470例),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检测HbA1C,绘制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DM组HbA1C (5.35±0.4)%高于对照组(5.03±0.3)%.ROC曲线分析表明,曲线下面积为0.78,以HbA1C 5.2%作为诊断GDM的佳切值(cut-off值).结论 HbA1C 5.2%是诊断GDM的佳cut-off值.HbA1C<5.2%可初步排除GDM,或表明GDM患者血糖控制良好.血糖联合HbA1C检测,可更好地对GDM进行筛查和血糖监控.
作者:李云;陈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社区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警示因素.方法 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社区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的病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警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106例,产ESBLs组68例,非产ESBLs组38例.对两组的7个方面共45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有留置尿管史、在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血常规白细胞≥15.0×109/L、贫血和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泌尿系统手术史为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警示因素.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尿管留置,纠正贫血,以减少社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对有警示因素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医院内传播和扩散.
作者:陈夏容;张华平;曾秀玉;黄东红;潘少敏;黄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丰泽区2010-2015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中过敏性皮疹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2010-2015年丰泽区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丰泽区2010-2015年共报告过敏性皮疹29例,报告发生率3.7/10万剂,25例过敏性皮疹终分类为异常反应(86.2%).男女性别比3.83:1;<1岁占48.3%、1岁占17.2%、2岁和3岁各占10.3%.发生在接种后≤1d的占93.1%.报告发生率前3位是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8.1/10万剂)、麻疹减毒活疫苗(13.4/10万剂)和水痘疫苗(4.7/10万剂).结论 异常反应多见过敏性皮疹,常发生于接种疫苗后24 h内的小年龄组儿童,需加强接种后24 h观察,规范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鉴别诊断和监测分析.
作者:颜红仪;陈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健全泉州市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和预警平台,早期发现、控制和消除饮用水不安全因素,提高水安全水平.方法 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分析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法,开展公共卫生策略研究,探明泉州区域内城乡饮用水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果 科学构建了饮用水风险评估与预测-信息报告与反馈-信息利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集成体系.实验室水质检测能力从35项提高到102项.结论 实现泉州市城乡饮用水影响因素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用于指导制定水源保护、饮水安全规划、城市供水网络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为饮水安全常规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郭庆奋;洪思让;陈小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鹰潭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鹰潭市2009-2015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鹰潭市7年来共报告手足口病10 579例,年发病率132.93/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分布,2009-2011年呈夏季发病高峰,2012-2015年出现夏冬季双高峰;年发病始终以月湖区高,各县区发病呈偶数年升高现象.男性发病率较高,性别比1.86:1;发病年龄主要在0~4岁(90.2%),以托幼和散居儿童为主;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病原学监测显示其他肠道病毒占比呈上升趋势.结论 鹰潭市手足口病呈高发态势,应扩大病毒检测类型,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控制手足口病流行.
作者:宁远林;汪仕文;吴劲;赵云;汪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学筛查联合系统超声检查及介入性产前诊断在出生缺陷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的807例孕妇为高危组,低风险的1 614例孕妇为低危组.高危孕妇接受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所有孕妇18~24周进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每例孕妇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 高危组出生缺陷发生率9.1%(73/807),高于低危组3.9%(63/1 614);高危组出生缺陷73例,产前诊断59例,检出率80.8%,分别为系统超声检查诊断各种缺陷47例,胎儿染色体异常19例(其中7例胎儿超声结构畸形).结论 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病例,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血清学筛查联合系统超声检查、介入性产前诊断是出生缺陷干预有效手段.
作者:郑翠仙;林元;陈小梅;曾凡湘;翁云钦;林芝兰;修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后子宫内翻的识别和临床处理,减少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05-2015年收治的子宫内翻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分型、处理方法和预后.结果 10年共收治4例;患者26~31岁;初产3例,经产1例;4例产后均出现剧烈腹痛伴产后出血,均为急性子宫内翻Ⅲ度;2例行硬膜外麻醉下手法复位,另2例盐酸哌替啶注射后手法复位,4例均复位成功;3例痊愈出院,1例并发希汉综合征.结论 早诊断、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及时手法复位、积极抗休克,可减少子宫内翻严重并发症.
作者:郑亮慧;刘照贞;张宇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龙岩市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试点情况,分析存在问题,为全面推行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整理近年来武平县结防工作督导见闻,对其实施过程及其它各县试运行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结果 “定点医院”模式的初诊率和总体到位率高于均高于“疾控模式”;涂阴肺结核患者年均登记率也较高,“定点医院”模式更有明显优势.存在问题:定点医院和结防机构衔接不顺畅,定点医院诊疗不规范,结防人员资质参差不齐等.结论 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协作,严格按方案和指南进行,同时也需政府主导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作者:李燕平;胡职权;陈石生;林小燕;曾水生;林文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5年隆回县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原因和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疫情.结果 共发病20例,罹患率为7.7% (20/260);病例分布在3个班级,罹患率分别为22.2%(10/45)、18.9%(7/37)及6.4%(3/47).男生8例(8/145,5.52%),女生12例(10.4%,12/115).从首例至后1例历时29天.经实施严格晨午检、隔离患者、环境消杀和健康教育等措施,疫情有效控制.结论 加强晨午检,重视疫情报告,提高疫苗接种率,是学校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桃叶;陈湘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近年惠州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和变化趋势,保障消毒管理有效持续开展.方法 依据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结果 2011-2015年共监测各类样品46 840份,检测总合格率93.6%.各监测项目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消毒液(96.9%)、反渗水(96.6%)、物体表面(94.7%)、医疗器材(92.5%)、内镜(92.3%)、医护人员手(92.2%)和手术室空气(82.7%),致病菌未检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市级及以上>县(区)级>镇级.结论 惠州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整体水平较好,但空气合格率较低.应提高重点部门空气消毒质量,采用新消毒方式如空气循环消毒机、洁净技术等,并加强专人维护.
作者:罗茜;包敏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泉州市鲤城区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本土化的方法.方法 在社区老年学校的健康教育中,把本土文化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健康教育因材施教,课件认真推敲,有效普及保健防病的知识.结果 调查2 000名学员,课后满意1 910人,满意率达到95%以上.健康教育本土化能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卫生知识水平,促使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受到社区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结论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本土化,有利于拉近与老年人的距离,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授课效率.
作者:洪文治;董安顺;王银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2015年部分新发现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了解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为AIDS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2015年在3个月内确证HIV抗体阳性的HIV/AIDS患者110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后采集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和绝对数量,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首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456±232个/μL,其中<200个/μL 18例(16.4%),200~349个/μL 17例(15.5%),350~499个/μL 27例(24.6%);CD4+≥500个/μL 48例(43.6%).结论 我市HIV感染者发现较早,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量较高,免疫功能损伤程度较低.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AIDS的重要措施,早期发现感染者、及时随访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把握治疗时机,延缓AIDS进展,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琪;李欣;张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前丙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流行趋势,流行状况有地域差异.近年来福建省丙肝报告发病率虽低于全国水平,但报告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流行地域分布不均.静脉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探索与分析丙肝流行特征,可为制定本省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就福建省丙肝的流行状况、特殊人群的流行状况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
作者:连巧龄;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