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孕流产方式对再孕者药物流产的影响

郭琼美;涂书清

关键词:早孕, 初孕, 再孕, 药物流产, 米非司酮
摘要:[目的]分析初孕流产方式对再孕者药物流产的影响,了解不同流产方式的优缺点.[方法]按初孕终止妊娠方法的不同分为人流史组和药流史组各130例.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法终止妊娠.记录用药后反应、阴道出血及孕囊排出情况.[结果]再孕药流对人流史组完全流产率低于药流史组,清官率高于药流史组;阴道出血量和平均出血时间高于药流史组;初孕采用药流,再孕药流其完全流产率及清官率前后相比无差异.[结论]初孕人流组再孕药流时完全流产率降低6.9%;初孕采用药流方武的,不影响再孕药流时的完全流产率.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70例新生儿硬肿症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新生儿硬肿症病例资料.[结果].70例患儿经治痊愈50例,好转(包括要求出院)10例,病死率14.3%(10/70).[结论]注意保暖,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围生期的随访工作是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的关键.有效复温,保证热卡供给,注意防止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芬芳;黄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初孕流产方式对再孕者药物流产的影响

    [目的]分析初孕流产方式对再孕者药物流产的影响,了解不同流产方式的优缺点.[方法]按初孕终止妊娠方法的不同分为人流史组和药流史组各130例.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法终止妊娠.记录用药后反应、阴道出血及孕囊排出情况.[结果]再孕药流对人流史组完全流产率低于药流史组,清官率高于药流史组;阴道出血量和平均出血时间高于药流史组;初孕采用药流,再孕药流其完全流产率及清官率前后相比无差异.[结论]初孕人流组再孕药流时完全流产率降低6.9%;初孕采用药流方武的,不影响再孕药流时的完全流产率.

    作者:郭琼美;涂书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泉州市甲型病毒肝炎人群免疫水平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我市甲型病毒肝炎人群免疫水平现状,为制订甲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有代表性地选择泉州市3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的人群966人,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每人采集静脉血5ml进行抗.HAV血清学检测.[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间抗-HAV阳性率有明显差异,不同地区和性别问抗-HAV阳性率相近.[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我市人群抗-HAV阳性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大重点人群预防甲肝知识的宣传,在推广儿童免疫的同时应加强成人免疫接种率.

    作者:龚苍涛;李锋平;王晓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职业防护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市、区、乡镇及村级医疗卫生单位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职业防护现状,为开展医护人员艾滋病诊疗技术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全市不同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务人员艾滋病的一般防治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但对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存在认识误区;不同级别、不同专业人员对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职业防护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在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应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诊疗、流行病学、消毒和职业防护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

    作者:贾淑梅;姚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中HBV-DN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中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之间的关系,探讨乙肝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6例乙肝产妇血清HBV标志物,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及乳汁中HBV-DNA含量.[结果]乳汁中HBV-DNA总阳性率为26.3%,其中HBeAg阳性组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为55.6%(15/27)高于阴性组的10.2%(5/49);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7.1%,乳汁中HBV-DNA含量与血清HBV-D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无论处于何种感染模式及病毒复制强弱,其乳汁中均有可能检出HBV-DNA,临床应根据乳汁HBV-DNA定量结果确定安全的喂养方式.

    作者:温开镇;蔡燕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深圳市盐田区公共场所艾滋病健康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在深圳市盐田区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我区娱乐场所服务人员786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同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安全性行为知晓水平干预后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态度正向改变,安全套使用率上升.[结论]对娱乐场所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和干预是可行有效的.

    作者:李衡;谢锦尧;冯小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检测食品沙门菌分离和初步鉴定的作用.[方法]将100株实验室保存的沙门菌及非沙门茵接种CAS和DHL培养基平板进行对比.同时取178份食品样品增菌后接种CAS和DHL平板做比较试验.[结果]沙门茵在CAS平板上呈现特定而典型的紫红色菌落,非沙门菌呈蓝色或无色菌落,食品样品中沙门茵的检出率为3.37%(CAS)和1.69%(DHL).[结论]采用CAS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菌具有直观易鉴别、减轻工作量和检出率较高等优点,适用于暴发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

    作者:刘健平;陈伟伟;陈之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遂宁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分析

    2005年6至9月,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遂宁市报告发病7例,为进一步加强对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防治工作,大限度降低病死率,探讨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现将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杨国富;王剑;杨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晋江市2004-2005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接受VCT的人群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我市艾滋病干预计划.[方法]对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12月31日自愿到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接受咨询检测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4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2.8%;男:女=3.8:1;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90.9%);求询的主要原因中大众宣传占81.0%;求询者的类型中异性接触占85.9%.[结论]VCT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能更好发挥VCT的作用.

    作者:洪培昆;蔡燕瑜;谢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牙周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相关性的研究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是世界上多数地区不同程度面临的普遍问题.其死亡率高,幸存者常有先天性疾病,且易患呼吸道感染,约有1/4遗留神经或智力方面的后遗症.PLBW在新生几期及随后长期的医疗保健花费更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探讨PLBW发生的原因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牙周病和PLBW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旨在对牙周病导致PLBW的风险予以综述.

    作者:修晓燕;张荣莲;陈起燕;陈烈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福州市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福州市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和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市5区8县人群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同时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用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共调查1538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3.5%,其中>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5.1%,≤14岁为6.8%,HBV-DNA阳性率为9.1%.沿海县人群的HBsAg阳性率高达17.7%.[结论]沿海县是我市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地区.

    作者:纪惠玲;姚栩;郑高;张宏;王镜泉;陈扬;郑能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福建省首次检出福氏志贺菌4c血清型

    2005年11月,我们从国家细菌性痢疾监测点送检的菌株中,检出一株罕见的志贺菌,经形态学,系统生化试验,肠杆菌科诊断用噬菌体和血清学检测,鉴定为福氏志贺菌4c血清型→F4(c),该菌为福建省首次检出菌型,在全国也罕见报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丹;罗朝晨;谢一俊;周文革;林震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急性鼠药中毒1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鼠药中毒抢救成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儿童急性鼠药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经治疗,痊愈114例,近期出现后遗症12例,经治疗好转;心律失常10例,死亡2例.[结论]抢救急性鼠药中毒的关键是时间,正确施救是根本.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关系到预后,同时特别强调心、肺、肝脑等各环节的早期防治,尤其呼吸困难者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尽可能抢救生命.减少后遗症发生.积极改善预后.

    作者:陈民理;黄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某乡镇玛瑙加工业矽尘危害情况及管理对策

    [目的]了解2003年后某乡镇玛瑙石加工业矽尘危害情况,发现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方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据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结果]2003年某乡镇玛瑙石加工厂作业场所粉尘性质为矽尘.未装风筒前粉尘浓度在21.7~83.3 mg/m2,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35%~60%;安装风筒后粉尘浓度10.0~12.5 mg/m3,安装简易风筒有一定防护效果.2005年初2个点的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切割岗位4~10 mg/m3、抛光岗位3 mg/m2加工点的粉尘浓度平均超国标3~4倍,且60%~90%的粉尘为2μm以下.[结论]该乡镇玛瑙石加工业存在严重的矽尘危害,应加强矽尘的治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矽肺病发生.

    作者:刘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9578例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12周阳转率调查

    [目的]探讨本市区近5年新生儿卡介苗(BCG)接种工作的质量情况和BCG补种对提高免疫效果的实际价值.[方法]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12周,用结核菌素(PPD)皮试,72h后记录皮试反应结果和卡痕大小,阴性者补种BCG.[结果]统计分析9578例,阳性率95.1%,卡痕率98.3%,PPD反应平均直径9.8±3.4 mm,卡痕平均直径4.7±1.3 mm,随着卡痕增大阳转率依序提高.[结论]本市区新生儿BCG接种工作质量已达较高水平.多种监测指标均稳定达标.

    作者:黄银霞;庄晖;成玉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食品安全管理指为了保护消费者,并确保所有食品在生产、处理、储藏、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均能保持安全、卫生及适于人类消费,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确保货真无假并按法律规定准确标识,由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实施的强制性法律行动.食品安全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将食品发生对健康损害事件的危险性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作者:林升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山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调查及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山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及体系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书面调查方式,调查山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及体系存在的问题.[结果]2005年12月底全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及人员呈现人才断层,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工作用房面积严重不足,平均210 m2,小某区仅640 m2;2002-2004年人员费支出递增大于事业费递增;2004年机构经费总支出自筹占48.7%.存在政府投入不足、编制偏紧、人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要加大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保障疾控工作的高效运行.在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同时适当开展有偿服务.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定人才开发和培训计划,重视山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和有活力的疾控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疾控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作者:左为怀;王朝杰;段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宁波市卫生监督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我市全面深入地完善卫生监督体制建设,加大卫生监督的力度,在监督的广度、深度,质和量上有显著提高.随着卫生监督工作的不断深入及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显现出制约卫生监督工作的几个问题,如:财政经费短缺、人员严重不足、软硬件设施不到位,队伍素质偏低等,使大多数工作处于应对状态,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监督力量难以胜任.本文对我市卫生监督及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措施.

    作者:姚夏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eNO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脑梗塞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27 bp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及其脑梗塞易感性的关系.[方法]①采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227例EH患者(其中123例无脑梗塞EH(-),104例并发脑梗塞EH(+)和145例对照者27 bp VNTR基因型;②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对照组空腹血清-氧化氮代谢物(NOx)水平.[结果]①EH组aa+ab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基因型0.220/0.083;等位基因0.121/0.041,P值均<0.01);EH(+)组与EH(-)组间基因频率分布类似.以65岁进行年龄分层,EH<65组aa+ab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65组(基因型0.256/0.073;等位基因0.140/0.036,P值均<0.01);EH(+)<65组aa+ab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EH(-)<65组(基因型0.347/0.194;等位基因0.194/0.104,P值均<0.05).②多因素分析表明,27 bp VNTR多态性是E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65岁以下EH患者发生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对照组aa+ab基因型空腹血清NOx低于bb基因型(P<0.05).[结论]①eNOS基因27 bp VNTR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早发脑梗塞有关;②a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减少内皮基础NO释放参与上述病变的发生.

    作者:黄惠彬;林丽香;陈鸣钦;庄维特;陈刚;梁继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尤溪县2080名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尤溪县儿童牙列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80名6~12岁替牙期小学生进行错(牙合)畸形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该年龄段替牙期错(牙合)畸形发病率58.7%,安氏(Angle)分类构成比为Ⅰ类58.1%、Ⅱ类28.4%和Ⅲ类13.5%.[结论]尤溪县小学生错?畸形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

    作者:陈明松;傅燕龙;林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