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晓青;周伟松;蒋东达
[目的]了解福建省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出生缺陷(B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22.5万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5.11/万;多胎比例由1996年1.6%升至2002年3.0%,高龄孕妇(≥35岁)由1.2%升至1.3%.城镇的发生率低于乡村(x2=29.31,P<0.01),男性低于女性(x2=6.94,P<0.01);25岁以下、30岁以上组高于25~29岁组;唐氏综合征等城市发生率高于农村;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等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结论]7年来福建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无明显上升趋势.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和神经管缺陷仍是我省主要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监测是三级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游昭华;赵秀艳;郑巧玲;翁云钦;陈鲁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杀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本文综述国内外研究对自杀态度的理论纷争、目前对自杀的研究手段与工具,以及不同人群(青少年、医务人员、律师等人群)对自杀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自杀与自杀态度密切相关,不同人群对自杀的态度有差异.对自杀问题不应回避,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积极预防.
作者:夏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3年5月26日至6月12日,古田县凤埔乡旧镇小学暴发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共发病15例,经流行病学调查排除2例(系水痘);临床特征分析和血清学检测排除1例;确诊12例.检测6名患者血清,5名麻疹IgM抗体阳性,证实是一起校内麻疹局部暴发.
作者:陈太书;朱祥斌;张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发生经过,探讨发生原因,防止食物中毒.[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样品检测与临床症状分析.[结果]35名中毒学生11日晚餐均食用熏鸭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症状,平均潜伏期4 h.从剩余熏鸭翅和病人呕吐物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这是一起由食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熏鸭翅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张红;罗金沪;乐嘉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福建省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4城市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25个问题.[结果]共调查4 709名大学生,对AIDS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完全回答正确的分别为42.8%和9.1%,有32.5%的人还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行为调查中,有6.4%的人曾经发生过性行为,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56.0%;有2.0%的人曾尝试吸毒.[结论]目前大学生对AIDS知识认识不足,性观念和性行为开放,应在大学生中加强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
作者:陈舸;林勋;杨莹;颜苹苹;郑健;严延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是发现传染源、选择化疗方案和考核疗效的重要手段.应用痰厚涂片镜检抗酸杆菌,操作方便,试剂、设备简单,并可直接快速检出病原体.在检测过程中,痰标本的质量是影响检出率的重要环节.为提高痰检阳性率,本文对痰标本质量与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汤恩婉;池天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鞍山地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3~6月间,对鞍山地区913名儿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进行问卷调查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145.9 μg/L,高于儿童铅中毒标准(≥100 μg/L)者占68.8%;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矿山地区高(177.5 μg/L),海城低(93.4 μg/L).儿童每日在马路上时间长,经常啃手指、吃松花蛋及爆米花,经常饮用罐头饮料等是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目前鞍山地区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应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包慧;孟军;曲蕊;赵浏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对沙县居民健康的影响.[方法]从死因资料中统计分析1973-2003年糖尿病死亡率的变化.[结果]我县居民1973-2003年糖尿病死亡率逐渐上升,从20世纪70年代死亡率的1.59/10万上升到21世纪初的8.21/10万,年龄别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以老年组死亡率为高,1999-2003年少儿组也出现糖尿病死亡,我县居民糖尿病有扩大化和年青化的倾向.[结论]糖尿病已对我县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亟需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
作者:张纯治;谢金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成立全市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开展医院感染管理本底调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宣传教育,狠抓重点工作.[结果]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Ⅰ级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了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开展科研及论文写作能力.[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育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SARS事件以来,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在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理性地反思我们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找准工作定位,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无疑对推进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具有现实意义.现仅就我省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践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初步的看法和思考,供参考.
作者:张文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术后1~2年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摄入的营养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影响营养素摄入的因素.方法对长乐市2002-2003年手术后存活1年以上的287例胃癌患者用自编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用多元线性回旭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研究患者营养素摄入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影响营养素摄入的因素.结果影响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辅助免疫治、治康复锻炬和营养素(包括蛋白质、铁、锌、硒、核黄素及烟酸);每日用餐数、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摄入的营养素含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的营养善对生活质量有影响;增加每日餐次,增加营养素摄入,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建顺;田俊;陈礼慈;陈增春;陈心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单胺类神经递质由儿茶酚胺类和5-羟色胺等组成,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研究重点在单胺氧化酶和其它代谢酶上,目前的研究表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异常有关,本文从单胺氧化酶和其它代谢酶方面对化学物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阮国洪;周志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化冲剂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自愿药物流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新生化冲剂;对照组肌肉注射催产素针20 IU.[结果]胚囊排出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阴道流血量、流血持续时间减少,恢复正常月经时间加快,两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新生化冲剂在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和月经恢复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淑芳;吴火妫;李芦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宝鸡卫校大中专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该校2 3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测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的得分大干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14.31%.男女学生类似;但3年级学生比例高于1、2年级;乡村学生高于城镇;中专生高于大专生;总体上,该校学生心理卫生水平比全国中学生常模差;乡村及中专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该校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应针对不同群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景兴科;曾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围生儿的发生系统与缺陷分配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我院产科分娩的8 629例围生儿资料,对其中111例出生缺陷围生儿逐一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围生儿发生率12.9‰,逐年无明显变化趋势;出生缺陷与胎儿性别无明显关系,而与孕产妇年龄有明显相关性.各系统缺陷中,以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高.[结论]加强围产保健,进行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围生儿的重要手段,控制骨骼系统与神经系统缺陷的发生是降低出生缺陷围生儿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茵;孙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死因分析,找出问题,制定对策,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按WHO制定的评审标准,分析我市3年34例孕产妇死亡原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由2001年的17.53/10万上升到2003年的36.67/10万.3年平均死亡率25.62/10万.前4位死亡原因:产科出血、妊高症、羊水栓塞和妊娠期肝病.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73.5%.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结论]应加强培训,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狠抓高危妊娠管理,落实各级职责,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张月仙;胡榕玲;林国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介绍基层卫生监督所采用计算机管理卫生监督业务的经验与体会,探讨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所实现的功能,提高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水平.
作者:竭锦光;陈荣添;邓忠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蘑菇是大型真菌,我国食蕈300多种,毒蕈有80多种,其中含剧毒能使人致死的有10多种,蕈类品种多,形态复杂,人们往往因不易辨别食蕈与毒蕈而误食中毒[1].本县地处山区,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蘑菇生长旺盛,村民采集食用蘑菇时有中毒事件发生.2002年、2003年7月份各连续发生2起食用野生鲜蘑菇引起中毒事件.4起中毒均为家庭聚集性,中毒44人,死亡3人.现就4起鲜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信南;张日树;卢鹤新;卢建聪;罗伟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掌握宁波市镇海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规律和重点.[方法]对2003年立案查处的233起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违法主体以个体企业占的比例大(86.7%),违法行业以饮食服务业居多(48.9%).其次是生产加工业(30.0%);违反条款以<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七条多占29.0%.其次是第八条28.4%和第二十六条26.1%;行政处罚均以罚款加其他罚种形式,相同案例的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别.[结论]加强对食品企业尤其是个体饮食服务业及生产加工业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加大<食品卫生法>宣传力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质量.
作者:张珊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2004年6月3日永安市上坪乡荆坪村发生22人食物中毒事故的原因.[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观察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所购的熟肉制品受奇异变形杆菌污染,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时间过长,食用前未回锅加热引起.[结论]应加强农村自办家宴的食品卫生监管.
作者:张素月;罗有祥;管太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