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檩;郑素兰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又称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早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IFG伴IGT.我国大城市中老年人糖尿病及其糖调节异常(IGR)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1-2].IFG/IGT是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危险预测指标[3-4].本研究通过针对其微观指标脂联素(A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尿病前期证型关系进行探讨,希望根据糖尿病前期患者“证”的微观探索的结论,为今后中医辨证及疗效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马坤;温俊平;郑姜钦;李红;孟晓嵘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号东皋,安徽祁门东皋人,明代医家.著有《古今医统大全》100卷,为综合性医书,《古今医统大全》对养生的论述,主要见于《老老余编》(载于第86~87卷)和《养生余录》(载于第99~100卷).徐春甫集春秋战国诸子养生理论及孙思邈、朱丹溪等历代医家养生精华,参以己见,论述食疗养生颇有特色,分述如下.
作者:周伟伟;杜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腰痛(low-back pain,LBP)是一种临床常见性、多发性疾病.据报道一生中有过腰痛的人在西方国家数已达2/3,发病率仅次于普通感冒[1].而大学生随着学习、生活习惯的改变,大学生的腰痛也呈现出递升的趋势.本研究观察腰椎导引术对慢性腰痛大学生腰椎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朝珊;张梦菲;陈少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主要累及双手、腕等小关节,为对称性关节受累,严重时可造成关节肿胀、强直、畸形等,呈交替缓解和复发的临床进程.目前单纯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比较大.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20例RA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劲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片仔癀肝保片对大鼠四氯化碳诱导的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CCl4制备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2次/周,连续8周.于造模第4周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血清ALT、AST和ALP的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HE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 结果 各用药组不同程度降低了CCl4升高的ALT、AST、ALP的活性(P<0.05);ELISA结果发现各用药组显著降低HA和LN的含量(P<0.05);HE染色发现各用药组不同程度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 结论 复方片仔癀肝保片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抗纤维化实现对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洪绯;赵锦燕;张泽修;万芸;张毓宸;洪振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排除其他原因以后,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因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是糖尿病导致多种已知的临床神经并发症状之一,为临床常见病[1].其主要症状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包括烧灼样疼痛、感觉异常、冷热交替感、感觉过敏,所有症状都有夜间加重的倾向.但是该病早期呈现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难治性神经损伤.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免疫因素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2].本研究通过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减与弥可保治疗DPN的疗效对比,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DPN的疗效.
作者:亓瑞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不寐是以夜间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又称“目不瞑”.现将我科中医特色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1.1.1 诊断标准 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失眠的标准.西医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能够正确表达感受者;排除器质性病变者;自愿接受本法治所疗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分者.
作者:张忠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5%,是常见的肱骨骨折.多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但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常见,发生肱骨近端骨折的年轻患者数量也是逐渐增多.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肩关节外展支具配合夹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景川;戴华英;郭世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李世杰教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30年,多年来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卓著.我们有幸聆教,现将李老从瘀论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略加阐述如下.1 血瘀是恶性肿瘤发生及转移的重要病机根据李师多年临床观察及结合前人理论,将肿瘤的发病机理归纳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内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等几个方面[1].这些病机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构成整个肿瘤的病理过程.而瘀血内阻是发生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病机,而且见于病程的各个阶段.
作者:王欣;赵培佑;龙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片仔癀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相比治疗毒热瘀结型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 方法 将6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片仔癀)和对照组(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各34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生活质量、近期临床疗效、毒副作用. 结果 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64.70%,对照组为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为优(P<0.05);治疗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XELOX化疗方案联合片仔癀治疗晚期结肠癌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副作用及缓解病情作用.
作者:黄震;訾英;陆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大,膝骨性关节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并具有慢性、进行性等特点,成为倍受医药界关注的问题[1-2].在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本文通过证素辨证的方式对膝骨性关节炎病理要素展开研究,探讨病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以期实现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标准化.
作者:潘俊晖;李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膝关节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于中医“骨痹”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引发的疼痛与肿胀、关节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步态是人类行走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是从观察人类步行方式及形态的角度来判断生物力学的变化,步态分析的思想与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科、康复科、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领域,是临床与研究常用的一门方法学[1].
作者:徐欣;吴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如血压较低,单位时间内超滤过快,未按照具体情况设置干体重等容易引发下肢腓肠肌痉挛.据临床调查[1]结果显示,血液透析并发腓肠肌痉挛的发生率为20%,且多出现在透析的中后期.病症主要表现为下肢小腿腓肠肌的急性收缩,伴有强烈的疼痛感,持续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给患者造成短时间内的巨大痛苦[2].临床上缓解该症状的主要护理措施是0.9%氯化钠静脉滴注,注射50%葡萄糖(非糖尿病患者)或者暂时停止超滤,并辅助穴位按摩等[3].本研究通过穴位按摩后立即配合热敷,观察缓解血液透析中并发腓肠肌痉挛疼痛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素华;何东娟;林莲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m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以不同程度的腰腿部疼痛、麻木、乏力,甚至出现下肢活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科于2010年-2013年采用黄芪与丹参混合注射液椎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建伟;肖红;张建新;林国文;周毅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或)椎间关节退变等引起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又称颈椎综合征[1].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大多数医家多从治疗其局部症状为主,但体质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我们于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根据整体观念考虑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在治疗颈椎病时采用艾灸大椎、双肺俞穴配合针刺,治病的同时调整机体的阳虚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同时对于患者阳虚质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海;苏全贵;王珍;林巧凤;王绵绵;李奕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发的机体水肿,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当心力衰竭时即出现水肿.水肿是指体内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中医称水肿为“水气”或“浮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①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沉重,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②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为明显.本课题观察中医穴位贴敷结合热疗对心源性水肿患者的疗效.
作者:陈檩;郑素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肛裂为肛管皮肤的纵行裂疮,居肛缘与齿线之间,以疼痛、便秘、便血为特征[1].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根据我国20世纪70年代曾进行的疾病普查数据显示肛肠病发病率为59.1%,肛裂占肛肠病比重的4.52%[2].近年2份流行病文献分析显示肛裂占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的5.02%和11.2%[3,4],肛裂发病率比重在逐渐增高.对于Ⅱ、Ⅲ期的肛裂,目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也是患者畏惧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及时就治及术后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我院采用紫白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菁;石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以头位改变时发生的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半规管疾病,是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管石复位(CRP)治疗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虽能快速改善体位性眩晕,但有些患者常有一些残余、非特异性的头晕、漂浮感和焦虑残留.这些可能引起患者有躯体化病变或心理缺陷,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度.为此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药物治疗对提高BPPV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意义的.临床上常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来评估BPPV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1].本研究探讨中药益气聪明汤联合CRP对BPPV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金秀;吴晖;陈国春;江里涛;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当归饮子具有益气养血、滋阴润燥、祛风止痒之效,乃皮肤科常用验方,治疗各种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之证.吾师翟晓翔教授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准确的辨证论治,在应用当归饮子加味治疗各种皮肤病方面颇有心得,疗效甚著,现举验案数则如下.1 慢性荨麻疹
作者:王蒙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颈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针灸、推拿等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效果明确,以往临床以分型治疗为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抽象化.近年来随着颈椎病诊疗方案的不断规范与优化,分期综合疗法在颈椎病的防治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其针对性强,诊疗方案具体化,临床疗效明确,值得广大医护人员不断深入研究和优化,并逐步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与应用,提升基层医疗临床思路和水平.
作者:龚德贵;陈水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