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因剥解病死牛致皮肤炭疽的调查报告

字相昆;李子川;杨义雄;赵佳永;杨娟;尹一川;张家明;王继斌;杨李桃;杨子元

关键词:皮肤炭疽, 皮肤破损, 水泡, 首发病例, 皮肤肿胀, 村民小组, 云南省, 云龙县, 手前臂, 村民参, 指尖, 指背, 疼痛, 受伤, 男性, 肋骨, 红色, 耕牛, 操作, 擦伤
摘要:2005年5月22日,云南省云龙县白石镇七灯村民小组某户耕牛因病突死,有9名村民参加剥解病死牛,其中3人皮肤破损者发病,6人无皮肤破损者未发病.首发病例男性49岁,剥解主刀者,5月22日11时操作中左手中指尖第一指背侧皮肤被刀割伤约1 cm,右手前臂皮肤被牛肋骨擦伤约6 cm,次日中午受伤处皮肤肿胀,随即出现数个红色水泡逐渐变成紫黑色水泡,周围出现小水泡群,疼痛不明显.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701名女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回顾性调查

    目的探讨成年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危险因素及施虐者特征.方法用自编性虐待问题及家庭环境问卷,对某学院701名成年女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家庭情况及施虐者特征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701名女生中有155人(22.11%)回答18岁以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和/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其中26人(3.71%)经历被试图性交或肛交,8人(1.14%)经历被强行性交或肛交.有117人(16.69%)16岁以前曾经历过性虐待.施虐者大多数为男性(99.4%);只有少数(3.2%)的施虐者采用了暴力手段;非身体接触性虐待主要由陌生人所为(78.7%),而71.3%的身体接触性虐待是由熟人所为,其中老师占12.5%,邻居占17.5%,亲戚占21.3%.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及生活在重组家庭是儿童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父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儿童期性虐待问题在被调查的女生中并非少见,且家庭环境在儿童性虐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言平;段亚平;孙殿凤;衣明纪;高风格;王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昆明地区22株人轮状病毒VP7及NSP4基因分析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轮状病毒(RV)不同VP7血清型及NSP4基因变异与腹泻的流行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和2003年分离于昆明地区的RV,用PCR分型法对四种主要的VP7血清型进行分型,并对从150份RV腹泻标本VP7血清型为G1、G3、G4型RV株中挑出的14份一般腹泻株和8份重症腹泻株的NSP4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与来自GenBank Database的4株人RV(Wa、KUN、AU-1、Hochi)和3株动物RV(EW、OSU、SA11)以及中国不同地区流行株NSP4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2002年昆明地区RV流行株以G1型为主,2003年RV腹泻株以G3型为主;昆明地区RV流行株间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8.9%~99.4%,22株流行株全都属于Wa组;NSP4变异与地域及VP7血清型无关;NSP4基因变异与RV腹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不同年份相同季节不同地域流行的RV VP7血清型变异较大,而NSP4基因的相对保守性及其免疫原性使其有可能成为发展疫苗的候选基因.

    作者:黄永坤;戚勤;侯宗柳;李海林;文革生;庞伟;周丽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体重指数、腰围与代谢性健康风险的关系

    目的比较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与代谢性健康风险的大小.方法对苏州市和常熟市两个社区的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MS)防治研究中,经济发达地区基线资料的1604例对象按BMI和WC分组,在正常体重(BMI:18~23.9)、超重(BMI:24~27.9)、肥胖(BMI≥28)类别中,计算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相对危险度(RR),并对WC类别中腹型肥胖(男≥85 cm,女≥80 cm)和WC正常个体进行比较.结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高血压、糖脂代谢各项指标以及MS的罹患率均与BMI和WC相关,控制混杂因素后,这样的相关性依然存在;但仅BMI超重时,各项表示代谢性健康风险的aRR值基本上都低于BMI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aRR值;男、女性BMI正常但有腹型肥胖时,均较BMI超重而WC正常者的健康风险高.结论WC在表示代谢性健康风险方面比BMI更为有效.

    作者:胡晓抒;郭志荣;武鸣;张均;孙国祥;周正元;周慧;姚才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湖南人群CYP1A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GSTM1、GSTT1基因的遗传多态在湖南人群急性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和1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以及204名健康个体的CYP1A1 MspⅠ多态(3801 T-C突变)、GSTM1和GSTT1等基因的多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ALL组与ANLL组的CYP1A1基因3801位点等位变异的频率分别为74.1%、70.8%,高于对照组(63.3%),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GSTM1缺失基因型(GSTM1-/-)的频率为60.7%,与对照组(5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LL组GSTM1-/-基因型频率为6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ANLL组及对照组的GSTT1缺失基因型(GSTT1-/-)的频率分别为50.9%、55.0%和49.0%,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和GSTT1-/-联合基因型在ALL、ANLL患者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3.0%、40.0%和27.5%,其中ANLL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杂合突变型或纯合突变型)与GSTM1-/-、GSTT1-/-基因型的个体患ANLL的风险增加(OR=1.890,95%CI:1.084~3.295).结论单一的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或GSTT1-/-基因型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不相关;GSTM1-/-基因型及其与GSTT1-/-基因型、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杂合突变型或纯合突变型)同时存在时增加患ANLL的风险.提示GSTM1-/-可能是ANLL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刘清霞;陈汉春;刘新发;曹燕飞;张济;刘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谷胱甘肽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多水平Meta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水平Meta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合并效应值估计和异质性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GSTM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合并OR值为1.17,95%CI:1.08~1.26),种族类别、人群GSTM1基因基线缺失率等为研究间异质性的相关因素(P<0.05);分层回归中,亚洲人、高加索人及低基线缺失水平人群(50%以下)中的GSTM1基因缺失型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OR值分别为1.14、1.25、1.29),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M1纯合缺失型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与人群的GSTM1基线缺失率和种族类别有关.

    作者:何寒青;陈坤;张扬;童峰;范春红;宋亮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一起水污染致感染性腹泻爆发性流行的调查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由于其血清型众多,常难以确定型别,并多引起婴儿腹泻,一般经水和食物引起爆发性流行.2005年4月1-9日,太原理工大学长风校区发生感染性腹泻暴发,3497名学生中,有209例发病,罹患率为5.98%.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因水源污染导致EPEC-O125:K70感染性腹泻爆发性流行.

    作者:梅林;张国红;薛苏峰;邓晓为;刘莉;谭金涛;冯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北京市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及其变化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和变化.方法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对北京城区(宣武区)、郊区(大兴区)和山区(怀柔县)一个有代表性老年人群(3257人)进行了12年追踪,调查其健康和存活状况.用WHO的基本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估老年人躯体功能健康状况及变化,采用IMaCH多状态法分析多次调查结果及不同健康状况的转变,计算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及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纵向结果显示一些基本特征在不同时段维持不变: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LE)、健康预期寿命(ALE)和健康预期寿命比值(ALE/LE)在城区显著高于农村;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但ALE/LE低于男性.纵向观察的变化表现为: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有所提高,增加的幅度在农村大于城区,男性大于女性;城区高龄女性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近年有明显下降;所有老年人的ALE/LE近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城区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更突出.结论北京地区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未与预期寿命同步增长,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防治,预防残疾和加强功能康复,是提高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作者:汤哲;项曼君;Zachary Zimmer;方向华;Toshiko Kaneda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关键是管理好人畜粪便

    近年来,随着我国血吸虫病疫区的扩大、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人数的上升,慢性感染患者人数居高不下,在部分疫区中的大中城市市区内开始出现急感病例,使得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我国当前防控策略及措施的针对性是否很强,是否适应疾病控制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否已找准、抓住主要矛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规律及特点,找出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加速疫情控制工作进程[1,2].

    作者:王陇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湖北钉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合理样本量与分子位点数

    目的探讨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研究湖北钉螺遗传多样性的合理样本量与分子位点数.方法选取湖南省岳阳市遗传变异较大的肋壳钉螺为研究材料,用AFLP方法对钉螺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然后分析湖北钉螺样本量和分子位点数与遗传变异信息可靠性的关系.结果湖北钉螺样本量和分子位点数与遗传多样性信息的可靠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当样本量低于7只时,AFLP总位点数、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频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nnon's信息指数变化很大,而当样本量超过30只时,这些指标值的变化趋于平稳.当AFLP分子位点数低于128时,多态位点频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以及这两个指数的标准差变化相当剧烈,当分子位点数超过338时,这些指标值的变化趋于稳定.结论在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湖北钉螺的遗传多样性时,每个钉螺种群内的样本量好不应低于30只,用于研究分析的分子位点数好不低于338个.

    作者:周艺彪;姜庆五;赵根明;韦建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辽宁省七城市1988-2000年居民自杀死亡分析

    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精神问题,是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1].由于自杀与地理环境、风俗、民族生活以及社会人文、居民信仰有密切的关系,自杀死亡率的地区分布存在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城市经历了很大的兴衰变化.

    作者:董光辉;潘国伟;董千泽;井立滨;冯毅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大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某省两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一年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各类型暴力的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发放问卷5300份,得到有效问卷3910份,应答率73.77%.3910人中近一年内发生校园暴力者703人,发生率为17.98%.其中,男生发生率为29.60%,女生发生率为7.27%.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x2=329.89,P=0.000).(2)一年来男生受暴力发生率为28.00%,女生为7.27%.各受暴力类型中,威胁、勒索、情感虐待、躯体攻击、语言的性骚扰、躯体的性骚扰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8.03%、13.97%、10.77%、0.85%、0.48%;女生分别为3.64%、5.84%、1.38%、1.33%、1.13%.暴力来源主要为校内同学.(3)一年来男生施暴他人发生率为10.40%,女生为1.47%.施暴对象主要为校内同学.(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饮酒、经常上网是遭受暴力(OR值分别为1.48、2.96、1.66)和施暴他人(OR值分别为2.92、1.88、2.09)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率很高,一些危险因素也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作者:王培席;王绵珍;兰亚佳;庞清涓;王治明;邵利晔;卢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浙江省嘉兴地区2003年SARS流行期间接触者隔离费用调查

    为了今后科学、合理地对SARS病例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接触者进行隔离,我们选择浙江省嘉兴地区2003年SARS流行期间采用家庭隔离和集中隔离的所有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接受隔离医学隔离观察人群的费用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隔离点调查问卷方式对各个隔离地点进行调查,在家隔离者以家庭作为一个隔离点,每个隔离点填写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隔离点和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嘉兴市200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5 792元,按每天计算,平均每人年每天收入为70.66元.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将调查表录入计算机,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作者:杨仕贵;陈恩富;许荣全;曹家穗;王金荣;林云;王玮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宁波口岸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携带浮游水生物的调查

    为掌握我国出入境船舶压舱水中有害性生物的携带状况,对宁波口岸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压舱水进行了为期近16个月的调查,以了解船舶压舱水携带有害性生物的危害,为相关部门制订一系列防控与管理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郑剑宁;裘炯良;尤明传;卢岳云;杨定波;施惠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北京市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分析

    2003年SARS疫情之后,全国建立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可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使我国疫情报告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北京市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在各级医疗单位实行疫情直报,我们对全市网络直报能力和由直报系统获得的第一年(2004年)疫情数据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旨在评价直报系统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谢学勤;杨晓英;刘京龙;冯来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124例多原发癌的临床分析

    多原发癌临床上较少见,许多医生对其缺乏认知,易漏诊及误诊,我们对两所医院124例多原发癌进行了调查分析.患者中男65例,女59例,年龄22~77岁.第一原发癌确诊平均年龄为47.6岁,第二原发癌为53.1岁.两种原发癌发病间隔平均5.5年,不足1年者31例,1-5年者38例,5年以上55例,长18年.

    作者:高建军;林江;龚晃;孙纲;李明霞;张雪梅;田志坚;王为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一起因剥解病死牛致皮肤炭疽的调查报告

    2005年5月22日,云南省云龙县白石镇七灯村民小组某户耕牛因病突死,有9名村民参加剥解病死牛,其中3人皮肤破损者发病,6人无皮肤破损者未发病.首发病例男性49岁,剥解主刀者,5月22日11时操作中左手中指尖第一指背侧皮肤被刀割伤约1 cm,右手前臂皮肤被牛肋骨擦伤约6 cm,次日中午受伤处皮肤肿胀,随即出现数个红色水泡逐渐变成紫黑色水泡,周围出现小水泡群,疼痛不明显.

    作者:字相昆;李子川;杨义雄;赵佳永;杨娟;尹一川;张家明;王继斌;杨李桃;杨子元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国南方某农村地区人与猪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部分序列分析

    目的调查中国南方某农村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人株与猪株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法(RT-nPCR)对一般人群中HEV-IgM阳性者、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和当地某养猪场的猪进行HEV RNA检测,并对HEV RNA阳性标本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132份猪粪便标本中13份为HEV RNA阳性;26份IgM阳性一般人群血清标本中有4份HEV RNA阳性;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的血清和粪便标本为阳性.序列分析发现该地区HEV人株与猪株在ORF2部分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3%~100.0%,这10株HEV序列与HEV 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在同一区域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8.7%~84.7%、83.3%~85.3%、76.0%~80.0%和84.7%~95.3%.结论该地区人群及猪群中流行的HEV同属基因Ⅳ型.

    作者:张潇;郑英杰;王法弟;高眉扬;朱建福;姜庆五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甲真菌病患者口服抗真菌药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了解甲真菌病患者口服抗真菌药治疗的依从率、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及服药的安全性.方法根据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CIO),对330例甲真菌病患者的靶甲进行SCIO评分,按SCIO积分范围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伊曲康唑间歇冲击治疗(A组)、特比萘芬连续治疗(B组)和特比萘芬隔日间歇治疗(C组).采用自编问卷对每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平均服药依从率为55.15%.依从者治愈率达89.01%,不依从者仅为30.41%.服药不依从率为44.85%,其中29.73%的患者不依从是因为担心副作用,22.30%是认为已治愈而自行停止服药,15.54%是经济原因,12.16%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依从率和年龄、靶甲部位、SCIO积分及治疗方案显著性相关(P<0.05),与性别、文化程度及病程无显著性关系(P>0.1).A、B、C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2.73%、21.43%、2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不良事件大多发生于治疗的第一个月且多为轻度和可逆的.结论甲真菌病患者口服抗真菌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且其对疗效影响显著.年龄、靶甲部位、SCIO积分和治疗方案对依从性有影响.口服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胡燕;杨莉佳;魏聆;戴迅毅;华海康;戚稼;孙慧;郑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某部队212名献血员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对军队某部无偿献血者的外周血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平行检测,旨在探讨国内供血者中MP和CP感染情况.

    作者:林国跃;张和平;杨震;程浩;杜晓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国流感嗜血杆菌流行趋势与疫苗免疫决策--2005年中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及其免疫预防高层研讨会纪要

    [编者按]2005年8月20日,来自亚太区和欧洲的20余名预防医学专家、感染病专家、公共卫生官员以及疫苗研制专家齐聚北京,对亚太地区包括我国在内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疾病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当前Hib防治方面的困难以及Hib结合疫苗在控制该疾病发病方面的贡献进行了讨论,并为我国Hib疾病的预防提出了建议.

    作者:朱启镕;杨永弘;刁连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