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行病学方法的历史回顾--爆发调查简史

李大林;詹思延;李立明

关键词:流行病学, 法的历史, 爆发调查, 医学知识, 疾病特点, 方法, 法的发展, 调查研究, 学科发展, 传染病, 不明原因疾病, 医学发展, 研究对象, 临床医师, 有价值, 形成期, 敏感性, 传染性, 中毒, 职业
摘要:爆发调查是流行病学中极为重要的、实用性很强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医学尚不发达的时候,对于传染性疾病特点的认识与了解,主要是通过爆发调查得到的.爆发调查的方法,不仅在传染病的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毒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中,也有重要意义.了解在流行病学发展早期,爆发调查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初步了解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的发展历史,并对流行病学在早期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爆发调查究竟始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按照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1],早在学科形成前期(公元前5世纪~1830年),已经有一些临床医师出于职业的敏感性与兴趣,对于某些疾病的爆发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医学知识,这些调查研究大多只是对疾病特点的简单描述,很少能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2].爆发调查方法的发展集中在以传染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形成期(1830~1940年).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加坡一例实验室感染的SARS病例及其教训

    2003年3月初,新加坡曾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至2003年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取消对新加坡的旅游限制,该国共发生SARS 238例,死亡33例.2003年7月全球SARS疫情被控制.但9月初,新加坡出现一例疑似SARS病例,并后确诊为SARS,经调查证实,该例患者是通过实验室感染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1].

    作者:李永华;庄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浙江省1083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回顾性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初步建立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的数学模型.结果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肾病、感觉神经疾病、植物神经疾病、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疾病和运动神经疾病.主要的相关因素有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年龄、诊断年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结论文中采用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其他慢性病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其鉴别函数,为临床上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施卫星;李秀央;李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海南省汉、黎族7月龄至7岁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海南省汉、黎族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利用2000年海南省汉、黎族7月龄至7岁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WHO的诊断标准(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分别诊断为中度体重低下、发育迟缓和消瘦),对海口、五指山两市945名(男童516名,女童429名)7月龄至7岁儿童进行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明;郭德兴;郭秀风;李琼昭;李庆宣;谢跃琦;夏兰;黄美娇;高允锁;陈桂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几种设计

    许多常见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的病因都是极其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和这些疾病有关.识别这些复杂的病因是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者共同的目标,两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形成了遗传流行病学.相对来说,遗传流行病学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将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的设计和方法结合起来,以探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单独作用以及它们对疾病的联合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评价环境因素与疾病状态的关联;评价疾病的家庭聚集性;通过分离分析判断疾病的遗传模式;从而终通过和遗传标记连锁定位出致病基因.

    作者:郜艳晖;姜庆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62名22~30岁志愿者精液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分析中国年轻男性精液质量的地区性差别及影响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全国7省(市)志愿者共562名,对合格者进行两次精液检查,质量测定指标有:精液量、黏稠度、液化时间、精液酸碱度、精子密度、活动精子百分比、畸形率等.结果本项研究的结果显示,精液质量指标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存活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总数在7省(市)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量以山西省自愿者高(2.95 ml),河南低(2.29 ml),其差值达28.82%.精子密度几何均数以贵州(36.27×106/ml)低,山东(42.52×106/ml)其次,河北(74.77×106/ml)高,河北和贵州的相差达一倍以上.精子前向运动率以河南低(44.40%),其次为河北(51.88%)和浙江(52.88%),高的是上海(76.50%)和山西(75.24%),其高和低值相差达72.30%.精子存活率高的是上海(85.89%),低的是河南(72.35%),其相差达18.71%.精子正常形态率以河北低(68.45%),高的是贵州(88.06%),相差达28.65%.精子总数的几何均数河北高(204.23×106/ml),贵州低(77.69×106/ml),相差达近二倍.方差分析及其两两比较的结果提示精液质量的一些指标在不同省(市)之间是有差别的.结论不同地区的562名志愿者精液质量存在着差异,地区性和地理环境可能是影响因素.

    作者:武俊青;杨秋英;陶建国;李文英;高尔生;薄立伟;李玉仙;郭健;姚康寿;陆卫群;陈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以及二者联合作用与肝癌关系,开展以全人群为基础的肝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保国;樊冬梅;穆丽娜;俞顺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洪灾对人群疾病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洪灾对人群疾病的即时及滞后影响.方法对1996年和1998年均遭受特大洪灾的地区按洪灾类型分层抽样,并设立非灾区对照,回顾调查1996~1999年洪灾区和非灾区人群各类疾病发病情况.结果洪灾区人群1996、1998年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863.181/10万和736.591/10万,均高于非灾区年均发病率;但灾后一年的发病率与非灾区无差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伤与中毒等8大类慢性非传染病的患病率灾区高于非灾区.山洪区的发病水平高,溃垸区居中,内渍区低.实施卫生干预较多的地区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卫生干预较少的地区.结论洪灾可致人群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率水平升高,防疫救灾工作在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的同时,应加入针对非传染病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硕颀;谭红专;李杏莉;周价;刘爱忠;杨土保;汤学民;李麟琳;张修民;向保林;何华先;汤森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合肥市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合肥市城区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法,从城区随机抽取4所学校3064名中小学生接受调查.结果暴力月发生率为16.22%,男生高于女生(χ2=25.13,P=0.000).同学是施加攻击的主要人群,占45.80%,以空手打(37.42%)、辱骂(31.21%)、恐吓(20.88%)为主,使用棍棒、利器等占10.49%.校园是学生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占46.08%,家庭和校外分别占28.41%和25.51%,场所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0).3.33%的学生因此导致骨折,0.51%因此而致残.经常攻击他人者97人,占3.21%,被对方激怒是致使他们实施攻击的主要原因(47.38%).结论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的暴力行为较为严重,应强化素质教育,改善校园环境,预防和控制学生暴力的发生.

    作者:叶冬青;朱继民;张永青;李白坤;杨仕贵;陈东周;尹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江苏省常熟市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度评估及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常熟市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度及治疗现状.方法随机抽取常熟市农村社区1个村,年龄35~74岁的常住居民约800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并收集其他相关资料.结果常熟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2.01%,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P<0.01);女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与年龄高度正相关(P<0.01),而男、女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水平与年龄高度负相关(P<0.01);高血压患者并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胆固醇、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和超重所占百分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0.01);高血压患者中,中、低危占85.72%,高危及以上占14.28%;既往高血压患者的单纯药物治疗率、单纯非药物治疗率、综合治疗率和总治疗率分别为42.05%、2.84%、14.20%和59.09%,相应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35.14%、40.00%、36.00%和39.77%.结论常熟市居民高血压危险度评估以中、低危为主,其药物治疗率和非药物治疗率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力度.

    作者:徐敏皋;孙国祥;周正元;李建清;喻荣彬;顾东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流行病学方法的历史回顾--爆发调查简史

    爆发调查是流行病学中极为重要的、实用性很强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医学尚不发达的时候,对于传染性疾病特点的认识与了解,主要是通过爆发调查得到的.爆发调查的方法,不仅在传染病的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毒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中,也有重要意义.了解在流行病学发展早期,爆发调查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初步了解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的发展历史,并对流行病学在早期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爆发调查究竟始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按照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1],早在学科形成前期(公元前5世纪~1830年),已经有一些临床医师出于职业的敏感性与兴趣,对于某些疾病的爆发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医学知识,这些调查研究大多只是对疾病特点的简单描述,很少能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2].爆发调查方法的发展集中在以传染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形成期(1830~1940年).

    作者:李大林;詹思延;李立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中暴力致伤情况及其分析

    目的了解就诊于急诊室的暴力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统一标准、方法对凡在2000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就诊于某综合医院的急诊室的伤害(包括暴力)患者进行统一监测,了解其发生情况.结果 3年期间共监测11 472例受伤害者,其中29.0%为暴力致伤,男女性别比为3.8∶1,暴力受伤者高发年龄组为15~44岁(77.1%);工人在各职业人群中占的比例高;家中为自杀/伤的高发地点(42.2%);路上为他杀/伤的高发地点(44.7%);对受伤害者采取的院前救护方式以他人救护占首位(80.1%);开放性伤在暴力致伤性质方面占的比例大(55.8%).结论急诊室暴力监测可为确定主要问题及其高危人群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监测,为当地暴力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丽萍;崔华中;陈彬;王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波辐射对雷达操作人员精液质量影响的现况调查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是否对人精液质量产生影响.方法通过对雷达作业人员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留取精液标本,以单细胞凝胶电泳和精子全自动分析等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雷达操作人员的精液质量和精子亚临床损伤随着雷达电磁波频率、距离、强度、时间和防护屏蔽措施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并显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其中以精子畸形率增高为主.与非雷达操作人员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达操作人员长期受到非电离辐射、雷达屏蔽保护较差的影响,可发生精子亚临床损伤和精液质量下降,但并不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加强非电离辐射的防护、提高雷达作业人员的男性生殖健康保健意识仍十分必要.

    作者:丁晓萍;闫素文;张宁;汤洁;鲁海鸥;王喜良;唐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山东省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掌握全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现将2002年全省HFRS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志强;尤向东;王梅;王宇露;王显军;王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839名军队离退休干部痴呆患病率调查

    目前老年期痴呆已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为了解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体系部队老干部中该病的患病情况开展了此次调查.

    作者:高曲文;黄翠瑶;刘坚;杨明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青翅蚁形隐翅虫皮炎爆发的调查

    2002年7~8月温州市鹿城区经济开发区某服饰公司发生多例皮炎患者,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一起青翅蚁形隐翅虫皮炎爆发.该公司840名职工,发病118例,罹患率为14.05%;住在公司宿舍780名,发病117例,发病率为15.00%;而不住公司宿舍的员工60名,仅发病1例,发病率为1.45%,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8.20,P<0.01).发病早为7月19日,当天出现2例患者,到8月5日又发病1例,半个月后发病逐渐增多,8月20~26日为发病高峰,这期间发病数为76例,占总病例数的64.41%.

    作者:周祖木;易维平;谢海斌;林霖霖;贾俐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哮喘诱导痰液安全性分析

    痰液作为气道的直接分泌物能确切反映气道炎症的变化,Pin等[1]首先将痰液诱导方法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以后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受检者为成人患者且以轻度和稳定期哮喘为主,有关儿童哮喘报道较少,尤其对于中重度哮喘儿童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我们主要对诱导痰液分析方法用于不同发作期哮喘儿童的安全性进行探讨.

    作者:张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暴力的流行特征和干预对策

    暴力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死于暴力或因暴力而遗留残疾、生殖健康或精神卫生问题.据WHO报告,2000年全球有160万人死于各种类型的暴力,死亡率为28.8/10万.其中,49.1%死于自我冲突性暴力,31.3%死于他杀,18.6%与战争有关;91.1%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15~44岁的人群中他杀、自我冲突性暴力以及战争已经成为前十位死因.然而暴力问题一直被低估和忽视.

    作者:荆春霞;王声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国北方城市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产后家庭暴力的调查

    目的探讨妊娠前、妊娠期及产后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发生的现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天津市、河南省、辽宁省以及陕西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及面对面调查的方法,选择32个区,对有6~18月龄小儿的妇女进行调查,以了解她们妊娠前、妊娠期和产后家庭暴力的情况.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妊娠前、妊娠期和产后家庭暴力总的发生率为12.6%,其中性暴力的发生率高(8.0%),心理暴力的发生率低(3.5%),躯体暴力发生率居中(5.6%).妊娠前、妊娠期和产后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9.1%、4.3%和8.3%.进一步分析显示妊娠前发生家庭暴力则预示着妊娠期、产后很可能发生家庭暴力.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家庭暴力相关的因素有:妇女和配偶的受教育程度低、结婚时间长、体力劳动者、个人月收入低、吸烟、饮酒.还发现妇女见到周围有人挨丈夫打的及夫妻关系不好者,发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大.结论中国北方城市家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医务人员进行广泛深入的培训,以增强他们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反应,以及了解如何进行筛查和管理家庭暴力案例.

    作者:郭素芳;吴久玲;渠川琰;严仁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抽样调查医院工作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根据2002年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题为<新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暴力威胁卫生服务>的公报中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采用频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调查的4062名医院工作人员中1年内有2619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暴力的发生率为64.48%,其中心理暴力为49.12%,身体暴力为15.36%.男性更容易遭受多次暴力,且更容易遭受身体暴力;30~39岁年龄组医院工作人员是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医生、护士(含助理护士)是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职业人群;白班是发生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高峰时间,病房是多发地点.患者(或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患者自认病情无好转和诊疗费用太高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亲属和患者本人是主要的肇事者.结论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严重,实施以医院为主导和改善医患关系的综合干预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工作场所暴力发生.

    作者:陈祖辉;王声湧;卢业成;荆春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