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治述要

黄爱和

关键词: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尤其中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根据中医辨证,临床常可分出多种类型,本文试以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的证治作一述要。 1 中医文献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胃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补中益气汤治疗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初步研究

    观察补中益气汤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Balb/c小鼠哥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从心肌病变、心肌病毒量、细胞免疫状态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小鼠心肌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心肌病毒复制减少,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病情,其应用前景和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成建定;吴国珍;陈玉川;谭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我院1992年—1996年,我们用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为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脉络宁治疗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0~64岁。平均38岁;病程1~30天,平均12天;左耳突聋30例,右耳突聋10例;伴耳鸣者39例。星状神经节封闭对照组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6~60岁,平均36岁;病程1~28天,平均11天;左耳突聋14例,右耳突聋10例,伴耳鸣者17例。两组耳聋程度相仿,言语频率区损失平均在60—80dBHL左右。……

    作者:栗珂;李秀敏;黄铁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尿潴留是手术后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外科、妇科及骨科下半身手术。往往因麻醉,切口疼痛及绝对卧床,病人不习惯在床上卧位解小便所致,我院自1997年以来,对86例手术所造成的尿潴留采用针灸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其中妇、外科手术52例,骨科占34例,年龄小17岁,大82岁,表现为小腹胀满隐痛,小便闭塞不通,有的伴有大便不解。肛门无排气。……

    作者:柳玉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7例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8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3例,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桂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蒸润疗包在风湿病康复期的疗效研究

    风湿类疾病为多发病、常见病,且多缠绵难愈。有的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器质性损害,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其发病率为总人群的1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风湿类疾病的概念、病因、病理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临床尚缺有效的关节功能康复手段。针对社会人群发病率较高、致残率广、丧失劳动能力面大的风湿病群体着手;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关节活动度、减少关节致残率为目的;我们用自己研制中药蒸润疗包,经多次实验改进定型3年……

    作者:孙吉友;岳秀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周围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名方,原方主治外有表症,内有湿热之黄疸,有解表、散结、利湿之功。笔者在临床中,依照本方组成原则,谨守病机,随症加减,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周围血管疾病,收到较好疗效。现择例介绍如下: 吴××,女,30岁,营业员。 患者二年来常感双下肢酸沉、麻木,站……

    作者:王守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前列腺痛108例临床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中极为常见的疾病,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占男科门诊病人的三分之一。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中31%是前列腺病。由于前列腺解剖结构特殊,病因不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一直颇为棘手。而其中前列腺痛的病人,由于症状复杂,精神紧张,其治疗更难以奏效,我们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统计10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08例,年龄18~51岁,平均29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年4个月。症状:腰骶痛,小腹酸……

    作者:王洪君;裴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脉炎消注射液中金银花的定性鉴别

    本文采用TLC法在同一硅胶G板上脉炎消注射液中金银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为控制此药品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检测方法。

    作者:荣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药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思路探讨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配用中医药常可提高疗效,对于二者如何配合,笔者提出如下思路: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阶段病机主要是湿热内蕴,且以热偏盛,治宜清热利湿解毒,着重清热解毒;皮质激素减量阶段病机主要是湿热残留,且以湿为主,治宜清热利湿,着重利湿健脾;皮质激素巩固治疗阶段则宜健脾补肾。

    作者:马剑颖;马垂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调神补血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20例

    采用调神补心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20例。结果:1个疗程治愈12例,2个疗程治愈6例,总有效率为90%。提示:西药多种治之无效,以养阴益气,补神、安神,佐以活血化瘀,而收满意效果。

    作者:刘晓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导气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1例

    溃疡性结肠炎;导气汤加味;中医药疗法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病变。其起病可缓可急,症状轻重不一,大多病程反复,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解粘液血便及发热等症。笔者自1994~2000年采用导气汤加味保留灌肠为主、参苓白术丸口服为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1例,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20~……

    作者:孙丹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增液汤治验二则

    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药由玄参、麦冬、生地三药组成,具有滋阴清热、润燥通便之功。笔者于临床辨证用治它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舌干 柳某某,女,50岁,退休工人,住庆安县一街,初诊日期:2000—10—5日。 自诉2年来,夜间舌干且硬,卷曲不灵,扪之如锉,常因舌干而醒,需饮水以缓解症状,白天一如常人,既使炎热夏天也仅鼻头……

    作者:刘子云;张春玲;潘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产后缺乳的辨证施护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产后乳汁不足,是产科常见病症,多发生在产后第2~3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中以新产后的缺乳为常见,我院从1995~2001年住院病人中观察缺乳情况及临床护理,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住院病人120例,住院天数5~7天,年龄24~34岁。初产妇98人,经产妇22人,其中自然分娩60人,会阴侧切术后分娩40人,剖宫产20人。乳汁缺乏与否是根据乳汁分泌的多少和是否足够喂养婴……

    作者:谭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透穴刺法组30例和普通针法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通过疗效积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透穴刺法有效率为80.00%,普通刺法有效率为51.61%,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雅丽;王立军;王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52例

    胆石症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本病主要由于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或肝郁化火。致肝胆湿热,热灼蕴结而成。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自1999—4~2001—12月,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胆囊结石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40~50岁19例,50~60岁21例,……

    作者:单长蕴;付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升阳益胃汤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余随张琪教授临证数年,观其对慢性肾病凡见脾胃虚弱,湿热留连为主要见证者,每以升阳益胃汤化裁应用而多获良效。举医案四则供同道参考。 1 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 林某,男,45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2年余,曾服用中西药物,未能完全缓解,两个月前因感冒而周身浮肿、乏力、腹胀、食少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濡。尿检:蛋白(++),红细胞15~20个、颗粒管型0~1、血浆……

    作者:李莲花;于梅;刘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验股白肿1例

    病例李某某,女,66岁,左侧肢体偏瘫2个月,伴左下肢肿痛3天。查体:T36.9℃,P75次/分,P20次/分,BP16/12KPa,神志清楚,左下肢肿胀、压痛,皮肤色青白,左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右侧左上下肢体肌力均为Ⅱ级;腿围,膝上15cm处:左57.5cm,右46.8cm;膝下15cm处:左侧37cm:右侧27.3cm,左下肢浅静脉曲张。彩超示:左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标本提示:中度乳糜血。诊断:中风诱发股白肿。……

    作者:关百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的有效成份与临床用量

    有句话为“传方不传量”,意为即使是神效的祖传秘方,留下了药方的组成,而没有留下用药的剂量也是没有用的。可见中药组方中用量的重要性。 作为医生在组方确定用药剂量时,通常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病者的情况出发,根据其年龄、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病势轻重来确定;另一方面则是从药物本身的性质、作用强度等全面考虑。……

    作者:吴光华;王宪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痹证”范畴,成人发病较多,不能自愈,需行治疗,笔者自1995~2001年,用中药熏蒸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65例病人中,男13l例,女34例;年龄21~30岁15例,31~40岁51例,41~50岁61例,50岁以上38例;病程短3天,长20年。其中1年以下的51人;1~10年的85天;10年以上的29人;矿工和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共145例,占88%。……

    作者:杨富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益气敛肝法治疗久泻临床体会

    久泻是临床上较难治的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认为其常见病机为脾气虚、脾阳虚、脾肾阳虚、或肝脾不和,我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长期腹泻病人用传统的健脾益气,或温补脾肾,疏肝健脾等方法而疗效不佳,经用益气敛肝而见卓效。 1 临床资料 主要症状为泄泻反复难愈,下腹轻微隐痛或不痛,时有坠胀,大便稀溏,次数不等,……

    作者:权信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