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菁;陈大强
近年来,笔者用温中滋阴法治疗慢性胃炎6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国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住本科的2型糖尿病,用自拟协定方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并配合口服降糖西药治疗,经临床观察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姜钦;李红;吕绍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苏稼夫为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其临床经验丰富,针术精湛,善治疑难杂病,笔者有幸从师,偶得捡遗.
作者:陈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于1990年至1992年采用西比灵和复方丹参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与1986年至1990年单独应用复方丹参治疗突发性耳聋各2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前者疗效明显提高,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萍;薛小平;吴前雄;林友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顾伯华(1916~1993),上海浦东人,颐氏外科奠基人,我国著名中医外科学家.顾氏出身于中医世家,为上海近代名中医顾筱岩先生之子,自幼随父学医,又深造于私立上海中医学院,于1952年在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工作,曾历任曙光医院、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组主任,上海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等职.顾氏一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50余年,研究和创造了不少疗效独特的经验方和治疗方法.顾氏虽忙于临床,但他更注重著书立说,在六、七十年代他先后主编了<全国中医学院中医外科统一教材>、<中医外科临床手册>、<顾伯华外科经验选>以及在中医外科学术界颇具影响的近100万字的<实用中医外科学>,为丰富中医外科的临床实践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顾氏治学严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多年来顾氏先后指导培养了原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上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陆德铭等多位高材生,为培育中医外科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余敏英;顾宏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10 a来,笔者运用点穴按摩法配合练功活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2例中,男25例,女37例;年龄小40岁,大65岁;40岁2例,41~50岁21例,51~60岁3例,61岁以上2例;病程短1个月,长4 a;左肩35例,右肩24例,双肩3例;有外伤史13例,无明显原因49例.
作者:刘恭样;陈大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60~65岁28例,66~70岁12例,70岁以上5例;病程长7 a,短0.5 a.38例门诊治疗,7例住院治疗.本组病例中,每日泄泻3次者15例,4次者20例,5~7次者7例,矢气出便或每次小便时排大便者3例.全部病例病史、临床表现均符合慢性泄泻诊断标准:不同程度大便下泄不成形,口淡不渴,腹部隐痛,喜按喜温,食后欲便,嗜睡,泄泻不消化物或澄澈清冷、泡沫粘冻,或鸡鸣泄泻,或矢气出便,或遇劳泄泻次数增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惧食冷物,面或萎黄,进油腻大便频多,舌质淡或虚胖齿印,苔白腻无根或见滑苔,脉弦无力或弦硬,或沉细而弱.所有病例均经过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多项检查排除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和器质性病变.
作者:庄维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急性期针刺健侧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并设对照组33例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黄彤;刘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肠道动力紊乱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故在临床治疗中颇为棘手.笔者近年来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IBS 6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永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桂枝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28~64岁;神经根型46例,椎动脉型24例,脊髓型1例,交感型9例,混合型2例.
作者:曹俊寿;刘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杨友鹤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医70载,学验俱丰,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的诊治,治疗糖尿病法遵仲景,辨证准确,用药合理,效果卓著.今简介于下.
作者:郝现军;王冠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3 a来,笔者以健脾除湿汤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泉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自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本病52例,并与西药封闭疗法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雪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老年性白内障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我国是致盲的首位眼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药物.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手术治疗费用昂贵,病人不仅遭受痛苦,而且并发症在所难免.祖国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不少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从中寻求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就中药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王勇;祁明信;黄秀榕;汪朝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从1995年5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3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兰平;魏妙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成骨通络丸是我院用于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验方,具有行气活血,成骨通络之功效,经十余年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防治机理及效果,我们进行本研究.
作者:林乔龄;陈联源;郑玉堂;苏友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泄泻多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情志不遂、脏腑虚弱等所致.临床辨证分为寒湿困脾、肠道湿热、食滞胃肠、肝气郁滞、脾肾阳虚等.近年来,我院实施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附子的效用附子温阳益火,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踒蹙拘挛,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用之得当,其效甚捷.古代医家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张仲景,在其所著的<伤寒论>中,用附子有20方37条[1],<金匮要略>有11方16条[2],著名的方剂如附子汤、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黄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术附汤等,沿用至今,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
作者:李金兰;范尚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是一种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清热通腑消胀法,取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58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桂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关系密切.近20 a来,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多着眼于稳定性心绞痛,对不稳定心绞痛关注较少.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与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胰岛素抵抗是否存在差别?不稳定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是否有内在联系?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中医药防治不稳定心绞痛工作的开展.
作者:詹萍;施卿卿;郭云庚;孙光;熊尚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