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峰;吴永宁;王绪卿;高俊全;陈君石
目的监测中国主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方法在11个省(市)抽检生肉、熟肉、生奶、生食蔬菜、酸奶、冰淇淋、生食水产品7类食物样品4 034份,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国标法)检测LM,并经BAX○ R系统(DuPont Qualicon, Wilmington,DE)鉴定.结果 4 034份样品中,国标法检出LM 70株,分布于7省(市)4类食品中,总阳性率为1.74%,11省(市)中福建省LM阳性率高,7类食品中生肉污染严重.与国标法相比,BAX○ R系统鉴定结果敏感性>98%,特异性>97%.结论各省7类食品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各地应加强相应卫生监管工作.BAX○ R系统可用于准确、快速检测LM.
作者:吴蜀豫;李迎惠;冉陆;付萍;李志刚;姚景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对象与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42个居委会或村民小组,年龄≥35岁的居民4 752人.由经培训合格的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持统一调查表入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肿瘤相关知识、防治肿瘤的态度、行为习惯、肿瘤知识来源等.所有调查表经复核用Epi Info软件双轨录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周春锋;夏全;王玉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弓形虫病是一种多途径感染多组织损伤,引起临床多症状表现的全球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摸清我市弓形虫感染情况,现将2002年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正敏;刘国强;钱明术;郝世胜;何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数量性状家庭相关的测量方法,并对身高家系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广义估计方程2(GEE2)估计数量性状的均数结构和关联结构的边际回归模型.所有估计都可在软件MAREG中实现.并用身高家系实例说明方法的应用. 结果 GEE2可同时考虑协变量对性状的影响和性状的内部相关,得到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稳健估计.对身高家系资料分析,调整性别、18岁前主要居住地和出生年代后,亲子相关(r=0.459)和同胞相关(r=0.671)高于配偶相关(r=0.184),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亲属对中,同性别相关(如父子r=0.603,母女r=0.456,兄弟r=0.947,姐妹r=0.681)大于异性别相关(如父女r=0.431,母子r=0.364,兄妹或姐弟r=0.530).结论 GEE2可灵活的估计各种家庭相关系数和协变量对性状均数的影响,且参数估计稳健,因此可作为评价数量性状家庭聚集性的标准方法之一.
作者:郜艳晖;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早在20世纪初,奶源性结核病和沙门菌病的爆发就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并运用巴氏消毒法进行了安全性的控制与预防.20世纪末期,尽管食品科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世界上却爆发了多起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肠埃希菌O157∶H7于1982年首次报道,但由于缺乏有效、敏感的检测方法,限制了其宿主及污染源的尽早阐明,导致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日本等国家的中毒爆发.沙门菌、李斯特菌、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的大流行,使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再次公告,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是一个巨大的、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达到数十亿例,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每年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患食源性疾病,其中约有170万15岁以下儿童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泻而死亡.
作者:刘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浙江省4个社区人群伤害发生现况.方法选择不同经济状况的城市、农村社区各2个,对城市2 843户、农村2 985户共16 899名居民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15.64%,其中城市17.18%,农村15.30%,男性18.06%,女性14.06%,死亡9例.以跌伤/坠落、刀割/锐器伤、交通伤、碰撞/硬物击伤、烧烫伤和动物咬伤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80%、3.86%、2.07%、1.99%、1.13%和1.06%.交通伤以45岁以上者发生率为高,其中自行车导致的占37%;5岁以下儿童跌伤/坠落伤发生率为12%,动物咬伤则以15岁以下者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平均每例伤者休息8.62天,活动受限7.92天,医疗费用324.21元.结论浙江省社区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导致较大的经济和家庭负担,预防控制社区人群伤害已迫在眉睫.
作者:俞敏;丛黎明;徐来荣;夏自成;韩成星;马彦;钟节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RTI)现状、求医行为及相关知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2 069人,采用统一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北京市丰台区流动育龄妇女RTI总患病率为30.3%(626/2 069),其中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患病率分别为22.2%、4.9%、2.1%,衣原体感染、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患病率分别为2.1%、1.6%、0.5%、0.2%.RTI患者中只有43.1%(270/626)的人自我报告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而56.9%(356/626)的患者自我报告无任何症状.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求医的比例只有61.5%(166/270).结论流动育龄已婚妇女RTI患病率较高,RTI患者中无症状比例高,就诊意识差,缺乏RTI相关防治知识,计划生育机构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教和提供RTI防治服务.
作者:张丽杰;耿玉田;安慧艳;高淑云;张玲;岑阳;曾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了解分析贵州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策略.
作者:朱青;李胜;叶绪芳;任刚;周晖;杜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由于人类活动,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田肥料的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内陆水体中蓝藻(Cyanobacteria)水华的发生日益严重.蓝藻在爆发生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源性毒素,对动物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即是由某些种属的淡水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产生的一个结构相似的环七肽家族,已知有60余种异构体(图1)[1].
作者:陈艳;刘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现将兰州医学院2002年9月新入学1 886位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次调查1 886名均为新入校的新生,85%来自甘肃省,15%来自陕西、黑龙江、贵州等10个省市;年龄小17岁,大23岁,平均19.5岁.HBV三系统检测结果,空腹静脉采血2 ml,提取血清,用酶免疫测定(EIA)检测HBV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试剂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均按说明要求进行.
作者:何玉林;郭晓青;王竟秋;(各隹)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第二外显子M23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 方法以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REVMAN4.1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的影响.结果 10篇文献无明显异质性.共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853例,健康对照组835名,合并TT/(MT+MM)OR=1.76,95%CI:1.44~2.16,P<0.000 01,T/M OR=1.54,95%CI:1.31~1.81,P<0.000 01.结论中国人(汉族为主)AGT M235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增加有关联.
作者:陈鹏;江艳芬;程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和布氏菌素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生产(批号2000.1和2002.1).调查采用局部普查和线索调查两种方法.①普查:已经确诊4例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的前庄村进行全民普查,首先对1岁以上人群做皮变试验,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布氏菌素0.1 ml,48 h观察结果,2.5 cm×2.5 cm为阳性,然后对皮变试验阳性者采集静脉血2 ml,离心取血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②线索调查:对该疫区所属的马库庄、金银店、中信庄、小街等行政村由调查人员入户访问,填写调查表,根据接触史、既往史、临床症状确定疑似患者,并采集疑似患者静脉血2 ml.③试管凝集试验:
作者:郭恩朝;金玉玲;安玉凤;李金刚;陈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安全注射已经成为全世界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倡导下,1999年成立了安全注射全球网络(SIGN),建立了全球安全注射网络协会,发布联合声明,制定了一系列策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安全注射问题令人担忧.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也曾针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开展了一些调查,但由于管理、培训、宣传和思想认识等原因,对安全注射问题缺少有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对安全注射有较全面的阐述,为今后开展安全注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
作者:欧剑鸣;李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①菌株来源:昆明市4家三甲医院临床标本中首次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2 390株.②抗生素类:氨苄西林(AMP)、哌拉西林(PIP)、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U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ZB)、亚胺培南(IPM)、头孢西丁(FOX)、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阿米卡星(AMK)、环丙沙星(CIP),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1标准判读结果,以上纸片均为OXOID公司产品.③药敏试验:Kirby-Bauer琼脂纸片扩散法,培养基采用Mueller-Hinton(OXOID).④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 5.
作者:杜艳;单斌;刘晓莉;陈端;赵云;骈淮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增加, 西方国家≥65岁人群患轻度痴呆在10%左右,中重度痴呆为5%左右[1].患有痴呆的老人约半数需养老机构照料,每年该病花费的卫生费用也是相当惊人.因此痴呆老人的医疗和照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是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陆续开展了社区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的调查,但有代表性的样本不多.而且至今关于痴呆流行病学的研究大多还只是限于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包括调查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干预研究很少,针对老年痴呆的分析性研究更少.本项研究旨在了解北京地区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各型痴呆患病情况,研究分析痴呆患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从群体角度加强老年痴呆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汤哲;孟琛;陈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儿,男,2001年2月20日出生,发育正常,于12月6日开始出现灰白色水样腹泻(6~8次/24 h,未见血性腹泻)、肠鸣、呕吐、厌食等症状,无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体温正常,病前有食用牛奶和水果史.采用血清学和生物化学方法,12月8日采集患儿粪便标本(1 ml)增菌培养.增菌培养物经大肠埃希菌(E.coli)O157免疫色层技术(E.coli O157快检金卡,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美国BINAX公司产品)检测,中国和美国的两种检测卡均显强阳性,增菌培养液浸至检测线区域即呈现出比照线粗且颜色更深的阳性线,随后取增菌培养物和免疫磁珠集菌物分别划线接种于Chromagar O157平板上并于37℃培养24 h,得到许多直径为2 mm、外周透明而中央区呈兰绿色(1号菌)和直径为1 mm外周透明而中央区呈兰红色(2号菌)的两种圆形光滑菌落,其他形态的菌落很少甚至不出现(免疫磁珠集菌物).
作者:王树坤;山德生;罗曼玲;逄波;景怀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精确logistic回归在大似然法估计结果不可靠或者不存在情况下,作为传统logistic回归的一种补充方法可适用于小样本资料、资料结构不平衡及高度分层资料.方法对37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资料采用SAS进行精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两因素对乳腺癌的术后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样本量很小,大似然法估计无效的情况下,精确logistic回归是一种极好的分析手段.
作者:刘启军;曾庆;周燕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食品安全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密切和广泛关注与近5~6年来国际上食品安全恶性事件连续不断发生不无相关.继二恶英和大肠埃希菌O157∶H7 后,又出现了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重大事件.其中,有的病种引起众多消费者急性发病乃至死亡,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肠埃希菌O157∶H7在日本引起近万人食物中毒;有的病种引起的病例虽然不多,但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如疯牛病引起人克-雅病;也有的化学污染物(如二恶英、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污染等)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长期和严重的潜在危害.当前国际食品贸易纠纷中的主要争端问题大多与食品安全有关,如欧盟与美国和加拿大的激素牛肉案,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关于鲑鱼寄生虫感染案.这些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例造成争端双方在资源、经济和名誉方面的重大损失,乃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作者:陈君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辽宁省艾滋病病毒1(HIV-1)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1膜蛋白V3环氨基酸序列特征,突变种类特点. 方法提取含有整合HIV-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 结果辽宁省HIV-1感染者感染病毒分属A、B'、C、G四种亚型,AIDS患者体内病毒V3环发生与T嗜性/SI表型有关的氨基酸突变形式(11位出现R,13位出现S、T、N,19位出现V,20位出现Y,25、29位出现N等)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此外还发现GQGR、APGQ、RPGA、GLGR、RPGA等少见的V3环顶端四肽组成形式及第5位H,34位S、F等罕见突变形式. 结论辽宁省AIDS人群中,A、B、C、G亚型HIV-1毒株V3环各位置出现氨基酸突变情况与国外对B亚型毒株的研究结果总体上相似,但发现一些罕见突变和少见V3环顶端四肽组成形式.
作者:韩晓旭;尚红;周立平;王亚男;张子宁;姜拥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是否存在斑点热自然疫源地.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广东省人群、宿主动物感染状况;用聚合酶链反应初筛,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从标本中分离立克次体;用血清学试验、序列测定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检测860份自然人群及321份鼠类血清标本,发现健康人群平均阳性率为3.84%,各调查点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02.39,df=8,P<0.01),山区和平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2,df=1,P>0.05);鼠类阳性率为4.67%,针毛鼠、白腹巨鼠、板齿鼠的阳性率分别为11.59%、12.90%和3.13%;在针毛鼠、白腹巨鼠、板齿鼠发现斑点热自然感染抗体是国内首次报道;采集鼠脾标本321份,未分离出菌株;自鼠体表采集到蜱394匹,从2只针毛鼠体表采集的蜱中分离到2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命名为GDFK58-2000株、GDFK59-2000株,经血清学鉴定为西伯利亚种,对GDFK58-2000和GDFK59-2000的OmpA基因起始部位533 bp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相应基因片段的核苷酸进行比较,GDFK58-2000、GDFK59-2000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00%,推断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结论从宿主动物、媒介及病原学上证实广东省存在北亚蜱传斑点热自然疫源地.
作者:何剑峰;郑夔;黎薇;罗会明;李灵辉;毕德增;张远富;常炳功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