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泡洗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30例

关洁珊;肖志伟;林丽珠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周围神经毒性, 中药泡洗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方中药泡洗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应用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后出现神经毒性的患者予中药进行泡洗治疗14天。结果:28例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治疗后较前减轻,中位时间为(5.7±1.5)天。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方中药泡洗治疗能减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健脾益肾在 COPD稳定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COPD为临床常见慢性肺系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逆的持续性气流受限。脾肾二脏在COPD发病、转归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稳定期中医以肺脾肾虚衰为主。本文从传统中医角度对肺与脾、肺与肾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强调了COPD稳定期健脾益肾的重要作用。

    作者:徐朋飞;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益肾调冲法治疗虚证痛经的临床体会

    痛经是女性的常见病,尤其是年轻女性,功能性痛经更为常见。卵巢功能下降所引起的虚证痛经是其中的特色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酸腿软。自2013年6月~2013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采用益肾调冲法治疗此类痛经,疗效显著。

    作者:曹莉莉;廖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开心散的现代研究近况

    开心散源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唐朝孙思邈编录。主治心神不宁、焦虑不安、多梦失眠等证候,是益气宁心,安神健智的代表方剂。近年来,随着社会老年化现象日益严重,以开心散为首的益智类方剂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介绍了开心散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临床运用等方面的现状。

    作者:刘畅;张爱华;王喜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SEC法检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中的高分子量物质

    目的:建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中高分子量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凝胶色谱柱( TSK-G2000SWxl,5μm,7.8mm ×300mm);以三氟乙酸-乙腈-水(0.05:20:80)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流速为0.7 mL/min。结果: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中未检出高分子量物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好,适合检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中的高分子量物质。

    作者:裴福成;苏德龙;李文春;任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杨进教授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验案举隅

    本文通过杨进教授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肺癌、脑梗死及神经官能症的验案举隅,说明该方具有宽胸散结、行气祛痰、通阳宣窍之功效,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武宜婷;杨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康脉软胶囊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脉软胶囊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6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康脉软胶囊治疗组(31例)和通塞脉片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康脉软胶囊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脉硬化闭塞症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途径。

    作者:吕勃川;张百亮;王卓君;赵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地黄饮子对快速老化小鼠 SAMP8线粒体通路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对快速老化小鼠P8线粒体通路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RT-PCR检测地黄饮子对SAMP8小鼠Caspase -3、Caspase -9、Apaf -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小鼠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地黄饮子能下调海马Caspase-3 mRNA、Caspase -9mRNA、Apaf-1mRNA的表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饮子可通过对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的影响,抑制促凋亡基因,减少神经元的丢失,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姚辛敏;王琪;周妍妍;袁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弛缓性麻痹及肢体痉挛的影响和相关性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早期不同中医证型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肢体运动功能损伤、弛缓性麻痹及肢体痉挛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对1049例缺血性中风早期患者按美国国立研究院NIH-SS量表、简式FMI评分量表、弛缓性麻痹评分量表和修正的Ashworth在发病的当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与痰病相关的证型NIHSS损伤,依次为痰热腑实证、痰热内闭证、痰湿蒙神证和风痰瘀阻证;经治疗,第21天后多证型逐渐减轻,其中以风痰瘀阻型改善佳。②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肢体运动功能受损不重,功能好的是风痰瘀阻证,差的是痰热腑实证;经治疗第21天后本组病人FMI积分上调,病情逐渐减轻,疗效佳的是阴虚风动证,差的仍是痰热腑实证。③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中发生弛缓性麻痹多的是风痰瘀阻证(256例,52.03%);经过治疗第21天后发生率虽然下调,仍以风痰瘀阻证居首位(135例,47.5%)。④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发生肢体痉挛中仍以风痰瘀阻证为多(381例,60.80%);经治疗第21天风痰瘀阻证发生不减反增,仍高居各证型之首(469例,61.87%)。结论:①缺血性中风早期以痰热腑实证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损伤为严重,而与痰不相关的中医证型损伤较轻。②缺血性中风早期自始至终以风痰瘀阻证发生弛缓性麻痹和肢体痉挛的患者重,且到21天风痰瘀阻证发生肢体痉挛不减反增(169例,61.87%),仍居高不下,应引起注意。

    作者:孙岸弢;王永炎;谢雁鸣;孙伟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泡洗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30例

    目的:观察自拟方中药泡洗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应用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后出现神经毒性的患者予中药进行泡洗治疗14天。结果:28例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治疗后较前减轻,中位时间为(5.7±1.5)天。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方中药泡洗治疗能减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

    作者:关洁珊;肖志伟;林丽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LC测定紫丁香叶中羟基酪醇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紫丁香叶中羟基酪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DikmaTech-nologies 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70∶30),检测波长为221nm。结果:羟基酪醇在3.03~48.40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 RSD=1.6%)。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为紫丁香叶药材及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张亮;曹欢;孙佳琳;管庆霞;李永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议藏医白脉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特色

    目的:探讨藏医白脉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趋势,以及藏医白脉疗法的内涵及治疗特点。结果:藏医白脉疗法采用内外并治的方法,调节脑卒中患者体内“隆”失调的状态,临床疗效较好。结论:藏医“白脉疗法”符合当前脑卒中从整体论治的治疗思路,且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萌;任小巧;仁青加;郭慧娟;祝日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排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盛型肥胖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脾、胃经腧穴排刺治疗脾虚湿盛型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90例脾虚湿盛型肥胖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单纯针刺组、排刺埋线组及电针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腧穴排刺结合穴位埋线法减肥的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腰围、体重、BMI与同组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排刺埋线组治疗后腰围、体重、BMI与电针组和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排刺埋线、单纯针刺及电针疗法对于脾虚湿盛型肥胖均有一定疗效,但排刺埋线组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组及电针组,它能通过降低饥饿感、促进脂肪代谢、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作者:张迪;邓俏;张梅莹;单芳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ISOA评分与 ADC值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序列( DWI序列)评价中药丹参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符合试验设计的60例早期OA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按Lequesne制定ISO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应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试验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关节内注射治疗;对照组给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第1、2、3、4、5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ISOA评分,并进行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ADC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SO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1周和第2周ISOA评分比较,对照组评分优于治疗组(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3周、第4周和第5周ISOA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RI扫描的ADC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各时段ADC值比较P>0.05。结论:中药丹参注射液和西药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疗法经ISOA临床评分评价,均可以改善临床体征,玻璃酸钠的近期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远期疗效两者相当。

    作者:徐英杰;尹羽薇;王丰;李晓陵;许宇飞;曹丹娜;纪亚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武连仲教授针刺大敦穴治疗原发性痛经验案举隅

    武连仲教授认为妇科四大证(经、带、胎、产)的主要病因为肝郁气滞,调经应先调肝。取肝经井穴双侧大敦(非常规取穴)为主穴,明确其定位及功用,配以三阴交(双侧)、大横(双侧)、胞门、子户、地机(双侧)共同治疗原发性痛经,见效快,疗效显著。

    作者:刘上上;赵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张弘治疗哮病的经验举隅

    根据张弘医师诊治哮病的临床经验,把哮病的中医分型归纳为:发作期(寒证、热证、风证、瘀证)和缓解期(肺脾气虚、肺肾两虚);在治疗时分清标本缓急,祛邪的同时又兼顾扶正,用药配伍得当,颇具疗效。

    作者:费超群;张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对 AD大鼠海马区 NF-κBp65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课题紧紧围绕着NF-κB/IκB-α通路观察补阳还五汤对AD模型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从分子水平探讨补阳还五汤对AD的神经细胞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7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假手术组以及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单侧海马区定向注射Aβ1-40复制AD动物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NF -κBp65mRNA、IκB-αmRNA和 BACE1 mRNA 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补阳还五汤能升高 AD 大鼠海马区 IκB -αmRNA基因的表达,减少NF-κBp65 mRNA及BACE1 mRNA基因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对AD大鼠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减少AD大鼠的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表达,同时抑制BACE1的转录和翻译而实现的。

    作者:薛剑;周忠光;姜波;杜徽;李宝龙;严妍;韩雪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猪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猪胆有千年药用史,其来源广泛、取用方便,价格低廉。因为有着诸多优点,药用潜力大,所以具有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的价值。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猪胆的相关报道,对猪胆粉、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表明猪胆粉、汁具有较突出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为深入研究和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袁帅;赵文静;旺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临床路径在湿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在湿疮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湿疮病住院患者按照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医疗和护理,并与对照组的40例从临床疗效分析、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综合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医临床路径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皮损改善状况、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中医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医疗护理工作新模式,可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阚丽君;张彩霞;李桂艳;郭滨艳;李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叶柏治疗阴虚血瘀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经验

    贲门失弛缓症属中医“噎膈”范畴,文章主要通过典型病例,介绍叶柏教授运用中医治疗阴虚血瘀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经验。

    作者:刘乐;叶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齐墩果酸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对H-22荷瘤小鼠P53突变及 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及环磷酰胺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肝癌H-22肿瘤细胞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齐墩果酸组、齐墩果酸组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组。连续给药8天后剥离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组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对H-22荷瘤小鼠TNF-α含量明显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齐墩果酸组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对H-22荷瘤小鼠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齐墩果酸组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能下调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内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内TNF-α有明显的诱生作用。

    作者:郭艳莹;吴勃岩;董静;李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