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养综合性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的构建研究

谢晓兰;高平章;翁文婷;吕凤娇

关键词:体系和平台构建, 实践教学, 综合性应用型, 药学人才
摘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综合性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系统性、分阶段、层次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的构建,已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系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出综合性应用型药学人才.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复方制剂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头孢哌酮以及舒巴坦的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于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200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单纯予以头孢哌酮治疗,而试验组则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复方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00%,与对照组的79.00%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咳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当将联合治疗法进行推广.

    作者:龚明惠;胡海波;陈冬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浅析毒性中药的应用与管理要点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一类药物,它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而这些药物中也包括一些毒性药物.自古以来,毒性药物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方法在多种疑难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使得一些疑难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为该类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副作用.

    作者:黄南龙;张碧玉;谢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脑膜炎小鼠模型.方法 6~8周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敏感菌实验组和耐药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颅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或ATCC-43300),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观察小鼠症状、存活率,测定体温、炎症指标和脑组织细菌培养等.结果 造模后,实验组小鼠出现反应迟钝、抽搐等症状,CRP升高,脑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结论 本文所建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小鼠模型可用于临床科研.

    作者:龚书榕;王凌;周晓芬;于荣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五加生化胶囊与米索前列醇片联合治疗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五加生化胶囊与米索前列醇片联合治疗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我院60例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传统的清宫术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五加生化胶囊联合米索前列醇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及阴道出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五加生化胶囊与米索前列醇片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及阴道流血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在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韩飞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的差异分析

    目的 对早期先兆流产采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差异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6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进行研究,且所有孕妇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将孕妇按照每组30例随机分成两份.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对照组孕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孕妇,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后临床效果的不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要显著好于单纯的西医治疗,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治疗中加以借鉴和参考.

    作者:王甜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内镜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予内镜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止血、再次出血和静脉曲张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成功率及静脉曲张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有效提高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止血效果,降低再次出血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纳洛酮联合脑多肽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对脑梗塞患者采取纳洛酮+脑多肽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和干预.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0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分别为54例患者.综合组给予纳洛酮+脑多肽进行联合治疗,单一组则给予传统的治疗,观察并对比综合组和单一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结果 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51例(94.44%),单一组为40例(74.07%),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综合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5.85±1.74)d,单一组为(10.52±2.24)d,综合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给予纳洛酮+脑多肽进行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获取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好,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秋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接受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前50例为对照组,后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干扰素 α1 b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0%(P<0.05);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喘憋以及肺部罗音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情况(P=1.000).结论 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采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宋香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氟伐他汀和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和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氟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再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及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χ2=4.0865,P=0.0432).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氟伐他汀和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急性期炎症反应,用药安全.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 ~2017年6月所收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仅予以雷尼替丁;研究组53例,加用替普瑞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并记录两组典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7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20例及79.25%,χ2为4.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与对照组的3.77%相比较,χ2为0.17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示患者临床表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璐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视留样观察,提高医院制剂质量

    目的 阐述留样观察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本院制剂进行15个月的留样观察结果对提高医院制剂质量的作用来证明留样观察的重要性.结论 留样观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待,常抓不怠,常做不息.

    作者:范彬;夏韵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急重症脑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短期内大剂量强化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急重症脑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重症脑炎患儿1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起始剂量静注5~10mg/(kg· 次),持续治疗3d后调整为1~2mg/(kg· 次))和联合组(给予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每组均50例.比较其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短期内大剂量强化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急重症脑炎效果显著.

    作者:张伟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古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抗炎抗风湿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证实了其在抗肿瘤领域也具有巨大的价值,特别是针对消化道肿瘤.关于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传统观点认为与抑制COX活性有关.新进展表明阿司匹林也可通过抑制乙酰肝素酶的活性来发挥抗癌作用.同时相关研究也证实了其他一些物质包括咖啡因、芹菜素、雷公藤内酯醇、双乙基去甲精胺在内的活性物质对于阿司匹林的抗肿瘤功效也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这了也给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然而具体的合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究.

    作者:周骅;王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疾病缓解率及子宫体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症(AM)患者疾病缓解率及子宫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 ~2017年9月我院84例AM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行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疾病缓解率、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变化.结果 观察组疾病缓解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小,观察组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AM患者,可提高疾病缓解率,促进子宫体积缩小.

    作者:王开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派罗欣与安达芬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派罗欣与安达芬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接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派罗欣、安达芬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治疗不同时期的ALT复常和HBV-DNA转阴情况以及ALT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治疗24w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2.5%、85%,治疗48w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2.5%、95%,治疗12w的ALT水平为(50.64±19.28),治疗24w的ALT水平为(41.74±15.03),治疗48w的ALT水平为(30.89±11.73),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邦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降颅压、脱水以及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1周和治疗2周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d、治疗1周、治疗10d和治疗2周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保护神经功能的效果.

    作者:张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山东市售秦艽饮片质量评价

    目的 考察山东市售秦艽饮片质量.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对39批秦艽样品进行了性状、TLC、HPLC等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检测的39批样品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的有28批;薄层鉴别不符合规定的有7批;浸出物不符合规定的有2批;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的有11批;不合格率28%.结论 市售秦艽饮片不合格率较高,掺假造假现象仍较严重,亟需加强对中药材饮片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马海春;徐茂鑫;李怀伟;马昌豪;张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安全性,探究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治疗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0例直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20例(植入剂组),氟尿嘧啶全身化疗组20例(对照组).观测直肠癌根治患者术前,术后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数,肝肾功能指标.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有无腹痛,切口有无水肿,有无愈合延迟,有无组织液化,有无吻合口瘘.结果 植入剂组和对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谷丙转氨酶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患者顺应性强,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翟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基因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

    《基因工程技术》是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针对传统的《基因工程技术》教学体系存在理实比例不合理、内容相互割裂、缺乏贴近行业的创新性实训项目等的问题,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基因工程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入手,改变教学模式,设计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及配套教材、考核评价方式,并比较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肯定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及综合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效果.

    作者:魏瑜;林俊涵;王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