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家;王明宇;赖晓琴;林振华;庄锦诗;张吟
目的 分析药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及其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执行的配液医嘱1246370条,药师审核发现2018条不合理医嘱,分析其原因并与医护人员实时沟通后实施调配干预.结果 2018条不合理医嘱中,以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多,为776条,占比38.45%,其次分别为溶媒选择不合理456条(22.60%)、配伍禁忌207条(10.26%)、超说明书用药183条(9.07%)、医嘱录入错误135条(6.69%)、联合用药不合理121条(6.00%)、给药途径不合理79条(3.91%)、重复给药61条(3.02%);经同步有效干预后,不合理医嘱的检出率下降64.63%.结论 药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可明确不合理医嘱类型进行针对性同步干预,利于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
作者:焦长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给药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早期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9月 ~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00例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66例,2μ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B(66例,4μ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C(68例,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三组.观察分娩镇痛效果.结果 ①A组第一次追加时间较B、C组短(P<0.05),B、C组第一次追加时间无差异(P>0.05);②三组追加次数无差异(P>0.05);③C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高于A、B组(P<0.05),B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低于A组(P<0.05).④A组镇痛起效时间较B、C组长(P<0.05),B、C组镇痛起效时间无差异(P>0.05);⑤C组镇痛维持时间高于A、B组(P<0.05),B组镇痛维持时间高于A组(P<0.05);⑥镇痛前三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给药后VAS评分均下降(P<0.05);给药10min、15min后,C组VAS评分低于A、B组(P<0.05),但给药30、60、90min后,B组VAS评分低于A、C组(P<0.05).⑦A、B组各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C组第2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高于A、B组(P<0.05).⑧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小剂量蛛网膜下腔给药联合硬膜外阻滞对分娩镇痛效果良好,综合各因素判断蛛网膜下腔给药佳剂量为4μg.
作者:梁亚贵;翁迪贵;陈秀兰;刘军;刘团英;郑艳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在药学研究中,许多研究都依赖于对血液、活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或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浓度的测定;通过检测生物体活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或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浓度,可得到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诊断和治疗药物中毒以及推动新药的开发.而大多数的生化和药理反应都发生在活体组织中;通过微透析技术可从活体组织中进行取样,再联合相应的分析技术就可进行检测.本文主要综述了微透析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药学研究(药物临床研究、药物监测和新药开发等方面)中的应用,并描述了微透析技术可作为一种给药途径的新进展.
作者:王华富;许守涛;储卫华;桂志红;黄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胺醇联合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呼吸科住院部收治60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联合1mg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B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联合3mg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1周后观察评测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气监测值以及不良反应,1年后做随访比较患者再次入院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周后比较,B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A组的73.33%;B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B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A组;治疗后,两组血气监测值均有改善,但两组治疗后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1年后电话随访,A组的入院率为22.73%,B组的入院率为20.00%,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合并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疗效,适当提高布地奈德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疗效,不良反应未随之增加.
作者:杨杰文;洪浚娜;方佳;薛峰;金伟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普瑞巴林胃滞留缓释片,对其体外释药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以溶出相似因子f2、处方流动性、膨胀性能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筛选得到优处方,并对优处方进行释药机理研究.结果 优处方为含有普瑞巴林165mg,缓释骨架材料40%(尤特奇RS PO:HPMC K100M=3:1),凝胶剂卡波姆71G 4%,崩解剂交联聚维酮XL 30.75%,溶胀剂聚氧乙烯N60K 10.33%,硬脂酸镁适量.普瑞巴林缓释片的释放机理主要为溶蚀同时有部分为Fick′s扩散.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普瑞巴林胃滞留缓释片操作简单,体外释药行为理想,为普瑞巴林缓释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作者:史雯星;尹莉芳;祝玲;陈玉红;石心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病房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入住的重症脓毒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2例)和乌司他丁组(42例).检测入院当天1.5h内及治疗4天后患者Treg、Th17细胞,以及IL-6、IL-10、IL-17分子表达情况.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乌司他丁的疗效.结果 重症脓毒症患者Treg、Th17及Treg/Thl7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L-6、IL-17表达增高,IL-10表达下降,提示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乌司他丁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乌司他丁组Treg、Thl7、Treg/Thl7的比值、IL-6、IL-17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IL-10表达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Treg和Th17的表达,逆转Treg/Th17比例失衡,下调IL-6、IL-17水平,升高IL-10水平,改善患者细胞免疫.
作者:孙智路;刘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通过PDCA循环原理的应用,提高医院药剂科实习生顶岗实习管理质量,终提升药学实习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药学专业毕业生.以PDCA循环为工具,建立药学实习生顶岗实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药学实习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进行梳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期提高药剂科实习生实习管理水平.
作者:林婷婷;王小蓉;黄秋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析奥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 抽选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内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抽取的病患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病患为32例.运用根管治疗两组患者,常规组使用氢氧化钙和氧化锌合剂,治疗组患者则使用奥硝唑合剂.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牙龈指数(GI)值、附着水平(CAL)值及探诊深度(PD)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在牙体牙髓病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使用奥硝唑合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GI值、CAL值及PD值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普遍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硝唑合剂治疗后,患者的牙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表明奥硝唑合剂治疗方法能有效医治牙体牙髓病,且医治效果理想,适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推广.
作者:魏雪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10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病变发生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的情况,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风险.结果 观察组的出血风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TIMI3级血流达到96%,对照组术后TIMI3级血流仅达到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发心梗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可明显改善急诊PCI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水平,不增加出血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
作者:王璟;黄小洪;陈宜锋;黄小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参与1例人工关节术后感染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引起粒细胞减少的的药物治疗实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人工关节术后感染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抗菌药物选择病例,药师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指南,并结合患者病情,药师针对该患者抗感染方案给予了个体化治疗建议.结论 通过该病例,对于万古霉素治疗 PJI 出现血象异常,应综合考虑,确定是否为万古霉素相关,再决定治疗方案.
作者:徐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足月妊娠水囊引产与米索引产产后出血量和感染发生率.方法 将存在引产指征的单胎妊娠孕妇130例随机将其分为米索组和水囊组,每组60例.米索组主要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水囊组采取放置水囊的方式促进孕妇生产,分别记录两组产妇的引产结局,测量产后出血量,观察两组的感染发生率.结果 水囊组的阴道分娩率与手术分娩率分别为86.67%、13.33%,与米索组83.33%、16.67%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水囊组的产后感染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囊引产与米索引产在足月妊娠中的应用,其产后出血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产后感染发生率与引产结局具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引用中,水囊引产的方式更值得借鉴.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病情加重期的药物治疗中,患者同时接受普米克令、噻托溴铵以及万托林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 年2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的108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加重患者,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分析组,常规组患者接受普米克令与万托林治疗,分析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接受噻托溴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分析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 <0.05).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在加重期内同时接受三种不同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曹书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对传统面对面培训模式和新媒体培训模式在我院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的运用及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媒体培训模式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培训中的可行性,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进行研究者培训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作者:邓婧;陈刚;陈懋;陈雄峰;练发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取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HA、PCⅢ及 Ⅳ-C较对照组低,AL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缓解肝纤维化.
作者:张亚楠;徐瑞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克唑替尼含量和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 采用C18 VP-ODS柱(4.6×150mm,5μm);以甲醇:0.1M磷酸氢二铵(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8nm;柱温:30℃;流速:0.6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 本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克唑替尼及其有关物质,克唑替尼在15.28μg·mL-1~152.80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回收率为100.2%(n=9,RSD=0.82%).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克唑替尼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杨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合成一系列6-含氟烷氧基蝶啶类化合物并确证其化学结构.方法 以3-氨基吡嗪-2-羧酸甲酯为起始底物,通过氨化、卤代、合环等六步反应合成一系列6-含氟烷氧基蝶啶类化合物.测定目标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以较高的产率(六步反应的总产率均大于24.7%)制备多种6-含氟烷氧基蝶啶类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等多种波谱手段确证为目标化合物.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产率稳定,为未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林锦;陈振东;王艰;许秀枝;李柱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微课视频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科生为教改对象,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评价微课视频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效果.结果 微课视频教学的一次成功率和实验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学生、教师和实验中心的主观反馈也表明微课视频教学更受欢迎.结论 将微课视频引入药剂学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郑楠;付晖;王冶闽;王文喜;靳翔;杨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小儿扶脾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小儿扶脾颗粒中白术、陈皮、莲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陈皮中橙皮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TC)(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橙皮苷含量,测得橙皮苷对照品进样量在0.0412~1.0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4%,RSD为2.9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有效控制小儿扶脾颗粒的质量.
作者:黄晓燕;胡亮;丁野;李文莉;唐纯玉;唐代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PG,2hPG,HbA1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其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高建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Ki-67及p53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8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住院ID号,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紫杉醇结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吉非替尼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Ki-67及p53的表达、pU值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Ki-67及p53的阴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i-67及p53的pU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吉非替尼治疗肺癌患者,能够调控Ki-67及p53表达,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且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金松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