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放;程敏毓
对我院2016~2017年242例药品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以期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医生、药师自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张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为优化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药师参与1例癫痫患者的药学会诊,分析皮疹的原因并协助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的皮疹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药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关键的治疗药物,需仔细了解用药史,结合过敏发生率和其他使用药物的情况认真分析.
作者:李彦萍;胡黎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因肝炎、肝硬化而实施脾切断流术的患者6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七氟醚组和复合麻醉组.分别于术前、麻醉诱导后2h及术后1d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及自由基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七氟醚组ALT、ALB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七氟醚组ALP、TBIL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ALT、ALB、ALP和TBIL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BUN水平、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2h、术后1d,复合麻醉组BUN、Cr水平均显著低于七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不同时间点SOD、MDA水平差异显著(P<0.05);复合麻醉组不同时间点SOD、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费寿军;唐顺山;王宇;王德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血浆中西咪替丁的浓度.方法 采用BDS HYPERSIL C18(5μm,4.6×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二乙胺-磷酸(25:75:0.47:0.38);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5nm;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 西咪替丁在1μg·mL-1~1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4%~104%,日内、日间RSD均低于5%(n=5).结论HT6K 本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大鼠血浆中西咪替丁含量的测定.
作者:杨权;林静瑜;郭丹;黄慧;张月芬;倪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药事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与保证患者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医药制度的改革,我国各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基层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依然层次不齐,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分析基层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保证用药安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推进基层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永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清热合剂的质量新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处方中连翘、青蒿、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法分别检出连翘、青蒿、大黄,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进样量在0.24979~1.24895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103.28%,RSD为0.28%(n=6).结论该实验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热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沈烨;曹桂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健脾益气补血法对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63例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健脾益气补血汤煎服和聚乙二醇口服治疗,对照组33例予聚乙二醇口服治疗.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CS)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UPDRSⅢ、C C S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便秘予健脾益气补血法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程云帆;余晓岚;蒋小玲;商永华;王亭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家蚕作为一种纯天然的新型降糖药物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从家蚕及其副产品的药用价值、家蚕的有效成分及其临床疗效三个方面阐述其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
作者:庄媛;黄亦琦;许光辉;周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生物靶向药物贝伐单抗与伊立替康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①治疗效果:B组总有效率为88.37%,A组为72.09%,对比有差异(P<0.05).②护理优良率:B组为97.67%,A组为83.7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③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能获取显著疗效,同时辅以舒适护理干预,能提升病患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竹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8例(107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曲伏前列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林佐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组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水平、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WT BZ<0.05).结论 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确切,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刘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的主要成分是新克罗烷型和松香烷型二萜,新克罗烷型二萜具有C-4,C-9位侧链取代基类型多变的结构特点,松香烷型二萜结构中多存在一个或多个酚羟基,筋骨草属植物的二萜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降压以及昆虫拒食等广泛药理活性.本文对筋骨草属植物的萜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该类化合物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昊;梁敬钰;孙建博;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治疗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丁苯酚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软胶囊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结果HT6K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8.09%)相比,观察组(89.36%)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赵新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消瘀止痛散治疗骨伤三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骨伤三期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扶他林软膏外敷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消瘀止痛散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临床研究发现,常规组患者肿胀评分为(1.65±0.22)、VAS疼痛评分为(4.45±1.35);研究组患者肿胀评分为(0.48±0.17)、VAS疼痛评分为(2.12±0.23);两组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针对骨伤三期患者,采用消瘀止痛散外敷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扶他林软膏外敷治疗的效果,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受、肿胀,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新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整理我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的联用方案资料,探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6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成本花费、治疗效率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为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案.结果 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有效率93.75%,观察组有效率62.50%,对照组有效率87.50%.研究组溃疡治疗有效率为96.88%,观察组有效率78.13%,对照组有效率81.2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通过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不同种类药物的联用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临床通过对所选患者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比,总结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三种药物联用所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成本-效果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显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分析鹿瓜多肽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HT6K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鹿瓜多肽药物,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胸腰椎疏松性骨折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鹿瓜多肽对治疗胸腰椎疏松性骨折具有积极地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魏增伯;李基新;高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个滴丸型纯中药制剂就是速效救心丸,速效救心丸是中国第一个可以直达病灶的滴丸含化制剂,临床工作者将速效救心丸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和其他系统的疼痛性疾病,并且得到了广大临床工作者的支持和认可.速效救心丸能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等,速效救心丸可以能治疗各种类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大力应用和推广,本文综合论述了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及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进展.
作者:付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联合参松养心胶囊与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11%,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给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运用中药姜黄治疗对心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建立30只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10只为糖尿病大鼠为模型组,另外20只糖尿病大鼠观察组,将中药姜黄煎煮后给糖尿病大鼠服用,其中10只大鼠服用浓度为22.5%的姜黄溶液作为高剂量组,另外10只大鼠服用浓度为75%的姜黄溶液作为低剂量组.将10只健康的大鼠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大鼠进行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稳定代谢产物(ET、6-酮-PGF1α、TXB2)水平检测,观察两组血浆各项指标、代谢产物水平,记录治疗前后观察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ET、T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B XP<0.05);观察组ET、T 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酮-PGF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ET、TXB2水平明显高于高剂量组,高剂量组6-酮-PGF1α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大鼠的ET、6-酮-PGF1α、TXB2水平相对于模型组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姜黄可以降低患者的ET、TXB2水平,提高6-酮-PGF1α水平,防止糖尿病出现血管病变.
作者:李彩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优选复方辛芷合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 个因素,优选出复方辛芷合剂的提取工艺.结果 复方辛芷合剂的优选提取工艺为加4倍量水,提取2次,1次1h.结论 该提取工艺能够有效地提取复方辛芷合剂有效成分,为复方辛芷合剂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作者:夏丽珍;赖宏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院常用抗痛风药的使用现状和趋势.方法HT6K分析我院2012~2014年常用抗痛风药的用药数量、用药金额、DDDs、DDC等,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2012~2014年常用抗痛风药中DDC高的为苯溴马隆,其DDC为4.32元,DDC低的为秋水仙碱,2012及2013年度其DDC为0.89元,2014年3月更换厂家后该药DDC进一步降低为0.58元;2012~2014年抑制尿酸生成类药别嘌醇片+别嘌醇缓释片的金额构成比分别为59.07%、39.63%、71.63%,除2013年被苯溴马隆片(47.46%)赶超之外,其余年份此类药金额构成比均居于常用抗痛风药中的首位;别嘌醇片的DDDs构成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年别嘌醇片所占的DD Ds构成比飞速增长越居当年首位高达74.45%.2012~2014年苯溴马隆的DDDs构成比排序分别为4、4、3,均居于常用抗通风药的末位.结论 我院临床常用抗痛风药的使用中,日均费用高的为苯溴马隆,低的为秋水仙碱.临床选用抑制尿酸生成类药物如别嘌醇的频率相对高,对此类药的选择倾向性大,选用促进尿酸排泄类药物苯溴马隆频率相对小,而抗痛风急性期用药秋水仙碱的使用率虽较小却相对较为平稳.
作者:郭丽容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