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价值评估与分析

佘国林;陈忠航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慢性, 硬膜下血肿, 分析
摘要:目的: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7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钻孔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 ADL-B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43%)与对照组(94.29%)不具有可比性(P>0.05);在ADL-BI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均有提高,且观察组的ADL-BI评分(66.75±5.18)要比对照组高,P<0.05;在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上,观察组(8.57%)明显比对照组低(34.29%),P<0.05。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与头孢曲松钠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痰热清与头孢曲松钠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急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和改善时间比较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及啰音消失时间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均比较少。结论痰热清与头孢曲松钠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肺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毓敏;王尊钙;陈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3%,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江小丽;余毅;何惠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药师对骨科清洁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案例分析

    目的:探讨药师对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成效。方法通过对骨科清洁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专项点评,查阅骨科清洁切口手术病历,对在点评过程中有存在问题的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骨科清洁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专项点评,药师将发现的问题与医师沟通,使骨科清洁切口的预防用药率降低,药品选择、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疗程合理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药师积极主动参与科室用药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水平,尤其对于抗菌药物指标严重超标的科室效果显著。

    作者:刘銮妹;颜鑫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生长抑素在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生长抑素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症引起的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6例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入院日期均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之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在禁食减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生长抑素;对照组患者11例,只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减压引流量及血浆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云贵;许卫军;刘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在棉球植入诱发炎症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的抗炎作用。方法在小鼠腋窝植入等质量的无菌棉球建立炎症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xm)5mg· kg-1)组、Test-L(右美托咪定(Dex)6.25μg· kg -1)、Test-M(Dex 12.5μg· kg-1)、Test-H (Dex 25μg· kg-1),共5组,每组8只,植入当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日1次,共7d。 ELISA测定小鼠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右美托咪定能够抑制小鼠棉球肉芽组织的生成,能够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且这种作用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抑制棉球植入诱发的小鼠炎症反应。

    作者:王莹;吴伟芳;林剑鸣;陈祖盛;林秀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100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价值。方法20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美多芭+盐酸普拉克索)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美多芭)。结果两组治疗6周、治疗12周 UPDRS 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有差异( 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是74.0%与61.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 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作者:罗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胰岛素泵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骨科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骨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科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选入的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中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同时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中胰岛素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恢复正常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5%,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8.2%,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骨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的效果好,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短,治疗中胰岛素用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温渠英;王玲华;潘英;郑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及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女性盆腔炎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及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对照组实施乳糖酸红霉素用药方案,对观察组实施乳糖酸阿奇霉素用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1%,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结论采取注射用的相应乳糖酸阿奇霉素对获得性肺炎患者以及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吴晓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门诊药房处方事前干预分析

    目的:通过对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分析,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月~9月门诊事前干预不合理处方2353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有多方面的原因,干预后纠正的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用药频次)不适宜,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抗菌药物使用指针不明确等方面。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对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能及时减少和防范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从而有效的保证处方的质量,规范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

    作者:杨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的GBM U251细胞疫苗的研制及其体外抗瘤作用

    目的:探索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U251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诱导的抗瘤作用机制。方法U251胶质瘤细胞加入0~2000U· mL -1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干预48h;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诱导后的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表达变化情况;取诱导MHC-Ⅰ类分子高表达高的IFN-γ干预方案作为疫苗的制备方法;体外刺激健康捐献者PBMCs作为效应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其对野生型及IFN-γ诱导48h后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同时以抗人HLA-A,B,C行特异性杀伤试验的阻断试验;ELISA法检测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后的IFN-γ、IL-2的分泌情况;FCM检测疫苗刺激前后 PBMCs 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结果500U· mL -1 IFN-γ诱导48h U251细胞胞膜的MHC-Ⅰ类分子表达率高,达89.9%;高表达膜型MHC-Ⅰ类分子U251细胞疫苗9在体外具有明显特异性的杀瘤活性的诱导能力(P<0.05);体外可分泌大量的 IFN-γ和 L-2(P<0.05);CD4+、CD8+明显增高(P<0.05)。结论500U· mL -1 IFN-γ诱导48h是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体外诱导表达的佳方案;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的U251细胞疫苗休外具有特异性的抗瘤作用,其杀瘤活性与膜型MHC-Ⅰ类分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谢雪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用药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抽取2015年10月我院出院病例269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用药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91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7%,其中产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2%,较其他科室高(P<0.05),其次为儿科,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8.0%。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的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石国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止痛消炎膏加微波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114例体会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时应用止痛消炎膏加微波理疗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外科门诊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止痛消炎膏加微波理疗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体会。结果11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105例痊愈,治愈率为92.1%。结论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时,采用止痛消炎膏联合微波理疗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鸿;徐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抗血小板药联合抗凝药及活血化瘀中药致严重出血2例分析

    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及活血化瘀中药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常见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当这些药物联合使用时,临床经验也表明其出血风险在明显增加,本文结合2例严重出血的病例就出血原因和药学监护要点展开讨论。

    作者:孟凡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地佐辛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地佐辛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意义。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滴,观察组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拔管时以及拔管后的躁动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拔管前相比,拔管时观察组的躁动评分未出现明显增高( P>0.05),对照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明显增高( P<0.05);拔管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躁动评分较之拔管时均出现明显降低( P<0.05),但观察组拔管后的躁动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可有效减轻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且不会对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造成干扰,效果确切且可靠。

    作者:郑兴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狗皮膏质量分析

    目的:对狗皮膏进行质量分析评价。方法针对高温提取药味进行TLC和显微特征鉴别;针对原粉入药的药味进行 GC特征图谱研究和含量测定;应用AA测定家兔贴敷后血铅含量变化;应用UV法测定总羰基化合物含量。结果狗皮膏总体质量状况差,药品质量控制落后,产品质量问题棘手,个别企业未按工艺生产。结论建议:①研究大生产工艺迫在眉睫;②现行标准亟需提高;③限制膏药贴用时间。

    作者:黄惠琼;陈惠玲;黄澜;黄迪;胡睿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磺胺醋酰钠合成实验反应条件的优化

    为提高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应用正交法试验对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实验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磺胺醋酰钠合成过程的醋酐交替加入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原料这四个因素对实验反应条件的优化,是产物的合成温度为70℃~75℃,反应时间为50min,醋酐交替加入时间为10min,反应原料为10% NaOH乙醇溶液。研究结果可增加了实验的成功率,降低环境污染,对于药物化学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的实验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佳;刘峤;王庆;张辉;王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 PDR的患者79例79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40眼、对照组39例39眼。试验组术前3d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眼压、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分别为0.25±0.18和0.15±0.12,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试验组为25.26±10.31min,而对照组为41.12±13.54min(P<0.05)。试验组术后3d眼压0眼升高,而对照组眼压Tn+1为5眼,占12.8%(P>0.05),术后随访期内,试验组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为1眼,而对照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术前玻璃体腔注射0.5 mg康柏西普可以显著提高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术后腿压的影响不大。

    作者:朴天华;张召弟;杨岚;帅天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鼻喷雾剂的制备与主药含量测定

    目的:制备酮咯酸氨丁三醇鼻喷雾剂,建立其主药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溶解法制备酮咯酸氨丁三醇鼻喷雾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含量,主要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柱(150mm ×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55∶44∶1);流速:1.0mL· min -1;检测波长:323nm;柱温:30℃;进样量:10μL。进行其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制备的酮咯酸氨丁三醇鼻喷雾剂为几乎无色的澄清液体,酮咯酸氨丁三醇检测浓度在20~100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1%(RSD=0.24%,n=9);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制剂对光不稳定。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主药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宜避光保存。

    作者:路伟;李成;肖仰;罗意文;巫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缬沙坦胶囊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病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依那普利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缬沙坦胶囊治疗,具有不良反应轻、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立;郑福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目的:总结奥美拉唑药物应用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情况,为临床治疗工作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治疗的80例消化系统溃疡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实验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参照组采取雷尼替丁治疗,对比两组消化系统溃疡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问题。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奥美拉唑药物应该过程不良反应低,但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在用药的时候需要强化管理,观察药物之间出现的相互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作者:王定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