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祯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与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单药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OXC组和LEV组各3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OXC组完成治疗32例,LEV组完成治疗34例。临床疗效比较OXC组总有效率为87.5%,LEV组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OXC组有效率为50.0%,LEV组有效率为76.5%,LEV组有效率高于 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相当,但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图改善优于奥卡西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63例,对照组患者63例。治疗组给予患者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溴己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服用一个疗程药物后的的总有效率。结果通过两组比较,对照组患者服用一个疗程药物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服用一个疗程药物后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服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安全性高,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深受人们的青睐与支持,提高了人们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宋海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用于麻醉镇痛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100例进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对照组50例,采用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情况,麻醉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麻醉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具有快速、镇痛、维持患者心血管稳定、降低麻醉副作用的功效。
作者:梁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根据我院2013年门诊退药登记,统计分析因不良反应要求退药的情况。共收集因不良反应要求退药59例,其中因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而退药47例,占总数79.66%;患者取药后发现有既往用同种药品发生不良反应史而退药12例,占20.34%;此类退药中有2例患者有既往用同种药发生不良反应史继续用药再次出现同种不良反应而退药。
作者:谢显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改进阿昔洛韦微生物限度检查供试液制备方法,并对该法进行适用性试验,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采用加入十四烷酸异丙酯作为乳化剂制备适宜微生物检测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结果供试液制备得到分散均匀的供试液,所采用的乳化剂不干扰微生物的检出,方法验证结果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通过试验确定了阿昔洛韦缓释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作者:陈新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方法将42例确诊为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和联合组,每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 VAS 评分)、睡眠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 VAS 评分明显低于普瑞巴林组,联合组治疗后睡眠均明显高于普瑞巴林组。结论联合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蔡真真;洪国灿;林孙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采用阿托伐他汀配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80例,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阿托伐他汀配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下降,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阿托伐他汀配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邹瑾;钟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上消化道穿孔术后高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111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7例,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肺部感染例数、切口感染例数、低血糖发生例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后第一、二、三天白细胞分别为(13.61±4.41)、(9.53±4.01)、(6.56±2.36)×109/L,C反应蛋白为(103±39.33)、(95±41.21)、(68.55±25.02)mmol? L -1,对照组分别为(13.71±5.32)、(10.11±3.29)、(8.01±2.96)×109? L -1,(99±34.31)、(93±25.22)、(83.31±36.11)mmol? L -1,观察组第三天白细胞计数与第二、三天 C反应蛋白浓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例数,观察组10例,对照组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切口感染例数,观察组15例,对照组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血糖例数,观察组0例,对照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59.6±11.9)h,对照组(63.5±15.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10.5±3.4)d,对照组(11.1±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术后高血糖可加快术后恢复,减少感染的发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孙文栋;张国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大鼠体内葛根素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进行测定,对其药代动力学进行评价。方法对大鼠给予单剂量的葛根素自微乳与葛根素混悬液,采用HPLC法对血浆中葛根素质量浓度进行测量,采用 DAS2.1.1程序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对药动学参数、生物利用度进行计算。结果大鼠口服葛根素自微乳后,其大 Cmax,是口服葛根素混悬液达峰浓度的约1.83倍,生物利用度约为140.65%,且达峰时间为0.67 h。结论与葛根素混悬液相比,葛根素自微乳能够提高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陈丽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予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 P<0.05);观察组患者中未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4.05%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两组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高伟锋;王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使用的心血管类中成药用药频度、消耗金额及日均费用等进行评价分析。使用金额居前3名的分别为参麦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用药频度居前3名的分别为注射用血塞通、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日均费用排在前3名的依次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说明我院心血管类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医药可明显减轻结直肠癌患者由于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抑制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李瑞芝;马浩清;姜春晓;金晓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机抽取我院100种中成药,根据《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暂行)的要求,以“中药说明书规范细则(暂行)(附件2)”为标准,对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在所调查的100份中成药说明书中,药品名称、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贮藏、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标注率均达到100%,其他项目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其中标注有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禁忌和药理作用说明的说明书不多。
作者:林云梅;庄将协;林少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应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对合并患有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者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疾病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对合并患有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颜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甲硝唑提供参考。方法以“甲硝唑”并含“出血性膀胱炎”为主要检索词,对1990年~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6篇文献中报道的10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例患者为女性,5例男性,平均(37.70±5.10)岁,出血性膀胱炎在使用甲硝唑1-3d后发生,甲硝唑的剂量为1日0.6~1.4g,停药3d~1周后出血性膀胱炎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提高甲硝唑所致出血性膀胱炎的认识,对防止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琼;陈崇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关于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临床疗效报道较多,但鲜见对其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报道。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简要叙述,并提出如何合理用药,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陈毅鹏;陈小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比较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方法选取本院门诊收治2014年04月~2014年09月收治并需选用莫西沙星治疗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均常见发生率(1%~10%),其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国产仿制药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与原研药不良反应没有差异,临床可以选择使用。
作者:王明飞;王晓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进行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有助于根据个体基因确定临床给药方案,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现基因导向个体化药物治疗。本文综述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张敏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2例,对照组41例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进行HAMD及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7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6.3%)(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下降,治疗2周、4周及8周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明显差异(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道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冰樟桉氟轻松贴膏中醋酸氟轻松含量的HPLC 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 DIONEX Acclaim 120 C18(250mm ×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45∶10∶45)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流速1.0mL? min -1,柱温为30℃。结果醋酸氟轻松在0.05~0.5μg范围内线性较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为0.6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处方中其他成分对测定亦无干扰,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冰樟桉氟轻松贴膏中醋酸氟轻松含量测定。
作者:胡守莲;邱栋樑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