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剂内差中的应用

邓健浩;修连喜;何祥盛;林建红

关键词:品管圈, 门诊西药房, 调剂差错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剂内差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结果门诊西药房调剂内差件数由改善前的44.5件/周下降到了改善后的18件/周。结论品管圈能全面提升药学品质管理的整体水平,值得大力推广和深入开展。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消化道出血伴血小板增多症患儿止血与抗凝的权衡

    目的:权衡消化道出血伴血小板增多症患儿止血与抗凝的治疗。方法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消化道出血伴血小板增多症患儿止血与抗凝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并为患儿提供药学监护。结果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制定、评估、调整,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患儿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得明显效果,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药学专业知识,参与临床实践,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有效的进行。

    作者:简福梅;黄庆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颠茄合剂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颠茄合剂中莨菪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莨菪碱在一定 pH条件下能与酸性染料(溴甲酚绿)定量结合成有色离子对,经氯仿提取后,以硫酸阿托品为对照,在波长416nm 下测定吸收度。结果在7.84~27.44μg? mL -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8。平均回收率93.85%,RSD=2.56%。结论本法准确度好,灵敏方便实用,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控制制剂质量。

    作者:张伟;何尚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乐卡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乐卡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EMBASE数据库,采用Review Manager 5.2版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初检到68篇文献,经过筛选,终纳入9篇文献进行分析。安全性:χ2=2.18,df=5,P=0.82;合并OR=1.15,95%CI(0.72,1.82);有效性:χ2=12.03,df=6,P=0.06;合并OR=1.35,95%CI(0.93,1.97)。 Meta分析结果显示乐卡地平与其他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卡地平控制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氨氯地平无显著性差异,与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的协同作用明显。

    作者:曾海;林朝阳;邹奇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新诊断儿童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与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单药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OXC组和LEV组各3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OXC组完成治疗32例,LEV组完成治疗34例。临床疗效比较OXC组总有效率为87.5%,LEV组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OXC组有效率为50.0%,LEV组有效率为76.5%,LEV组有效率高于 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相当,但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图改善优于奥卡西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耳穴埋籽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医嘱常规给予西医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耳穴埋籽。前后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降压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埋籽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明显,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麻荆止咳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目的:麻荆止咳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选择适合麻荆止咳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5株阳性菌的回收率都在70%以上。结论确立麻荆止咳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保证该品种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

    作者:张松青;王鑫;郑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个经典温胆汤的辨别及应用

    中医的精髓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临床中,只有辩证准确后,选用恰当的方剂,才能取得理想疗效。古往今来,方剂浩瀚如海,重名的方剂不胜枚举,临床应用中必须加以区别掌握,方能使其各尽所能。今天就拿两个经典的方剂加以辨别,举例说明重名的方剂必须加以区别的重要性。古方《温胆汤》有两个经典版本,但二方有所区别和联系,各有所长,正确理解原方,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作者:程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木芙蓉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二甲双胍及木芙蓉叶提取物灌胃治疗,连续给药4周。给药2周后,检测血清 SOD含量;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SOD、GSH-PX和肝脏SOD、GSH含量。结果给药2周后,木芙蓉叶提取物高剂量组的血清SOD含量比糖尿病模型组显著提高;给药四周后,木芙蓉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的血清SOD、GSH-PX和肝脏GSH含量比糖尿病模型组显著提高,木芙蓉叶提取物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的肝脏SOD含量比糖尿病模型组显著提高。结论木芙蓉叶提取物能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能力,这可能是其降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立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造影剂在CT增强中运用体会

    目的:对造影剂在CT增强中的运用体会进行分析和介绍。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所接收的CT扫描患者8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0例,患者均采用GE16排CT机进行检查,对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病理及生理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远多于实验组。结论离子型造影剂的副作用要高于非离子型的造影剂的副作用。

    作者:陈琼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HPLC测定金线莲中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线莲中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α-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多效唑(PP333)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以甲醇-0.1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 ZORB-AX SB C18色谱柱(4.6mm ×150mm,5μm)分离,检测波长为220nm,外标法定量。结果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1~20mg? 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S/N=3)为0.06~0.25mg? kg -1,加标回收率为80.44~99.70%,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4.14%。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适用于金线莲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

    作者:李红;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卫生院药房药库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卫生院药房药库的硬件设施建设情况、技术人员的流失情况以及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作者:李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草珊瑚不同部位及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的考察

    目的:探讨草珊瑚药材的采收及佳采收期。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秦皮啶、迷迭香酸含量。结果异嗪皮啶在根中含量高,其次是茎,叶中含量低;迷迭香酸的含量则在叶中含量高,根及茎中含量较低;不同的采收月份草珊瑚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异嗪皮啶的含量以3月、6月、7月3个月为高;迷迭香酸的含量以2月、3月、11月、12月4个月的含量较高。结论草珊瑚药材的采收应以全草为宜,采收期为每年的2~7月较为适宜。

    作者:包侠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乌拉地尔与硝普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乌拉地尔与硝普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86例急性早期(6h内)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乌拉地尔或硝普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情改善,头颅CT检查均显示血肿得到控制。乌拉地尔组在血肿体积控制上优于硝普钠组(P<0.05),CSS评分乌拉地尔组(6.5±3.7)分高于硝普钠组(3.6±2.8)分(P<0.05),ADL评分两组相近。结论乌拉地尔治疗急性早期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比硝普钠更有效地控制颅内出血,恢复效果更好。

    作者:陈梅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口服蚓激酶微乳及其与片仔癀联用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蚓激酶微乳及其与片仔癀联用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方法 SD大鼠采用 CCl4法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阴性组、模型组、蚓激酶微乳组( YR)、片仔癀组( P)、蚓激酶微乳+片仔癀组( YRP),8周末取血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活性。给药8周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相关检查以观察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同时进行 mmp13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YRP、YR、P3组血清转氨酶 ALT和 AST及其比值AST/ALT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YRP、P、YR组 HE染色显示的肝小叶结构破坏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轻,其中YRP组表现更甚;YRP、P、YR组 mmp-13免疫组化胞浆棕黄色着色明显增多,提示mmp-13表达皆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YRP组仍强于 P组和 YR组。结论片仔癀或蚓激酶微乳对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片仔癀与蚓激酶微乳联合用药对大鼠肝纤维化有较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林国威;林丹红;叶榕;杨坦;沈惠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我院外科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调查

    抽取我院外科门诊2014年1月处方3313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1〕和药品说明书进行点评,并将结果整理分析。我院外科门诊处方用药合理率为51.34%。以抗菌药物遴选不适宜和给药次数不适宜居多。我院外科门诊总体用药合理性偏低。

    作者:薛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产质量控制探讨

    探讨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产中引起变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变色的措施。

    作者:林国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葛根素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目的:对大鼠体内葛根素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进行测定,对其药代动力学进行评价。方法对大鼠给予单剂量的葛根素自微乳与葛根素混悬液,采用HPLC法对血浆中葛根素质量浓度进行测量,采用 DAS2.1.1程序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对药动学参数、生物利用度进行计算。结果大鼠口服葛根素自微乳后,其大 Cmax,是口服葛根素混悬液达峰浓度的约1.83倍,生物利用度约为140.65%,且达峰时间为0.67 h。结论与葛根素混悬液相比,葛根素自微乳能够提高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陈丽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纳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小于对照组( P<0.05),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志宏;谢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医院西药库药品管理的体会

    药品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医院西药库药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因而药品的供应机构———药库的管理就成为一项艰巨且质量要求高的工作,我们应深入研究其管理方法。建立并完善医院西药库药品管理体系,确保各环节的准确、无差错以及利用微机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药品的质量,对医院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陆华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外治法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备受医者及患儿家属的重视。本文着重从脐疗、中药灌肠、小儿推拿、刺血疗法、中药浸泡疗法等方面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为本病的进一步临床治疗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宋晓东;范淑玲;牛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