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豆杉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李英;吕晔;林丽萍

关键词:红豆杉, 抗氧化成分, 应用
摘要:目的 对红豆杉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进行综述.方法 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以及构效关系分析为依据,阐述红豆杉中具有或可能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结果 总结了红豆杉中7种具有抗氧化的活性成分:7-Deacetyl-taxine、5-Cinnamoyloxy-taxin、quercetin(槲皮素)、hesperetin(橙皮素)、sciadopitysin(金松双黄酮)、Isotaxiresinol(异紫杉脂素)和Isolariciresinol(异落叶松醇),并根据构效关系分析推测出五类应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结论 红豆杉抗氧化成分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重要价值.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HSCCC的分离原理、特点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对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的分离原理及特点,溶剂体系的选择,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及其在中药、抗生素、蛋白质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综述.

    作者:曹智启;邓华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萃取、重结晶和现代色谱技术对福建产草珊瑚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草珊瑚全草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ithospermoside (1),10a-hydroxy-1-oxoeremophila-7(11),8(9)-dien-8,12-olide (2),异东莨菪葶(isoscopoletin,3),秦皮乙素(esculetin,4),芦丁(rutin,5),金丝桃苷(hyperoside,6),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7),大黄酚(chrysophanol,8),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9),木栓酮(friedelin,10),乌苏酸(ursolic acid,1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3),棕榈酸(palmitic acid,14),1-棕榈酸甘油酯(monopalmitin,1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lmethylfurfural,16),β-D-葡萄糖(β-D-glucose,17).结论 化合物1、2、3、7、8、9、10、12、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3、7、9、10、12、1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9、10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付菊琴;梁敬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伏格列波糖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伏格列波糖的含量.方法 分析柱:CarboPac MA1分离柱(4×250mm),淋洗液:50mmol·L-1 NaOH,流速:0.4mL·min-1,柱箱温度:35℃,进样量:10μL,检测方式:电化学检测器.结果 在9.93μg·mL-1~59.57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7,平均回收率为100.96%,RSD为0.70%(n=9).结论 该方法简便,测定准确.

    作者:陈超;赖雪雯;蒋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聚焦超声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慢性宫颈炎与聚焦超声加西瓜霜喷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390例确诊的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A(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治疗组B(聚焦超声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和对照组(聚焦超声治疗)各130例,对3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3%,治疗组A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B总有效率为81.54%.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总率为85.38%,治疗组A总有效率98.46%,治疗组B总有效率为86.92%,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个月后3组的总有效率均较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明显增加.结论 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或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均优于单纯聚焦超声治疗,且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敏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神经外科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神经外科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共计1760份,对上半年和下半年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6月的神经外科感染率为3.48%(31/892),7~12月为2.88%(25/868),两者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能促进神经外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后,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率降低.

    作者:赵智慧;王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特非那定片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特非那定片的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HPLC).方法 采用HPLC法,使用Hypersil Phenyl 2(250×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缓冲液-乙腈-三乙胺(650:350:3;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5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 该色谱条件下,杂质与主成分能完全分离,重复性试验RSD为0.27%(n=6),低检测量为0.005μg,有关物质含量均为0.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特非那定片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作者:陈柳生;李鸿亮;王如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树脂法提取海洋微生物小分子代谢产物的研究

    目的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建立海洋微生物小分子代谢产物库的粗提取方法.方法 以吸附率、解吸率、蛋白与总糖吸附率、指纹图谱为评价目标,对常用的11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结果 DM11与SD300串联吸附对发酵液中化合物的吸附率达7.528%,总糖与蛋白去除率分别为90.98%和77.69%,且此法几乎不损失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化合物.结论 DM11-SD300串联树脂吸附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发酵液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为海洋微生物小分子代谢产物库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刘荣丽;廖云莉;黄宏南;周芬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粒径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考察投药方式、交联剂、超声乳化作用等因素对微球粒径、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该方法制得FU-CMCS微球平均粒径1.6μm,球形圆整、流动性良好,人工肠液释药长达15d.结论 该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制得FU-CMCS微球粒径小,分布窄,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作者:郑景峰;刘喆;蒋智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3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急性膀胱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等3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急性膀胱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膀胱炎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给予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治疗,C组给予氟罗沙星治疗,疗程均为5d.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C 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0%、83%、86%.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73、7.01 、3.70.在A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单位疗效,B组所追加的成本为12.96元,C组所追加的成本为1.34元.结论 氟罗沙星组较为经济合理.

    作者:李正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分析

    针对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2011年8月开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各阶段随机抽取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干预效果.实施干预措施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在选药、使用时机、使用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

    作者:卢志品;曹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氨甲环酸中氨甲环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注射用氨甲环酸中氨甲环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柱(4.6mm×150mm,3.5μm),流动相为0.2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取磷酸二氢钠18.3g,加水800mL溶解,加三乙胺8.3mL混匀后,再加十二烷基硫酸钠2.3g,振摇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至2.5,加水至1000mL,摇匀)-甲醇(70:30);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 氨甲环酸在0.5206~2.6031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为0.5%(n=9).结论 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注射用氨甲环酸中氨甲环酸的含量.

    作者:黄小琴;吴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金线莲研究进展

    本文对珍稀中草药金线莲的栽培研究、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成分分析及生理活性研究等方面作了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金线莲提供参考.

    作者:黄以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天麻素注射液质量标准中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探索性工作

    目的 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质量标准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1]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 天麻素注射液按细菌内毒素限值L为0.125EU/mg进行实验,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可经更深入广泛的实验来提高统一的试验方法和标准.

    作者:潘建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随机抽取2012年儿科门诊处方,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着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处方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

    作者:池慧琼;黄金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草药蛇足石杉的研究概况

    蛇足石杉含有石杉碱甲,已被证实对老年性痴呆、重症肌无力和记忆力减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蛇足石杉资源匮乏,保护性研究显得十分紧迫.近年来,对蛇足石杉资源及其主要有效成分石杉碱甲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为蛇足石杉永续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林如辉;刘美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药品生产企业新药立项调研

    新药立项调研工作是新药立项中的关键环节,新药的调研工作的内容繁杂众多.阐述了药品生产企业调研人员应根据确定的调研内容、调研程序、调研方法及注意事项,把握重点,过程中及时决策,提高调研准确度和调研效率,同时把立项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贯穿于整个研发过程中.

    作者:麻军法;赵宗松;赵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15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5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均同时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用阿奇霉素加炎琥宁冻干粉,疗程5~7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林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米非司酮胶囊和米索前列醇片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终止早孕的患者,西药给予米非司酮胶囊+米索前列醇片,中药给予新生化颗粒,5天为1疗程.结果 经1疗程后,完全流产率达96.84%.提示中西医结合米非司酮胶囊和米索前列醇片终止早孕可获得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邱谊芳;李晓斌;李宇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拓扑替康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拓扑替康对铂类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可行性观察.方法 选择铂类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36例,予以二线药物(topotecan TPT)进行化疗,剂量1.2mg/m2,静滴1~5d,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CR和PR病例继续化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 36例的总有效率(CR+PR)为27.8%,平均化疗周期为5个周期.不良反应骨髓抑制Ⅲ~Ⅵ度占25%,Ⅰ~Ⅱ度占36.1%.消化道反应、脱发、口腔炎等较轻,处理后均能继续治疗.结论 topotecan单药治疗是有效的,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琳;谢榕;林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百咳静糖浆中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百咳静糖浆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乙腈-0.4%醋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洗脱,柱DiamonsilC18(4.6×250mm,5μm),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3nm,柱温40℃.结果 橙皮苷在0.080~0.800μg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房华蓉;郑维兵;马骏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