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周峰;黄智铭
目的 保证冷藏药品在整个储存条件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应用温控预警系统.结果 温控预警系统优于传统温度计,我院冷藏药品能达到实时监控,确保冷藏药品质量安全.结论 温控预警系统可靠、经济、便捷,值得在各医疗机构中推广使用.
作者:任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滴丸成型的各种影响因素,确立其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圆整度、溶散时限、丸重变异系数和硬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 佳成型工艺是药物含量35%,基质比例PEG6000∶PEG4000为8∶2,药液温度80℃,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管口温度40℃,制冷温度9℃,滴距为5cm,滴速为每分钟20滴.结论 该工艺制得的滴丸成型性好,稳定可行.
作者:宋凤兰;李碧云;龚政奇;何硕敏;潘育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鉴别全蝎的真伪.方法 分别从来源、性状、理化反应、显微综合分析鉴别.结果 正品全蝎与伪品及掺伪品存在很大差异.结论 几大鉴别方法可清楚鉴别全蝎.
作者:汪群红;胡敏;陈巧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各种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1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1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08例,占72.97%,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共94例,占63.51%;ADR发生的年龄段以≤10岁较多,占25%;148例ADR中139例为静脉滴注,占93.92%.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普遍存在,应加强ADR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闻飞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薄层色谱法筛查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甲睾酮的方法.方法 以乙醇为提取液,乙醚为展开剂,在硅胶GF254板上展开晾干,在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结果 阳性对照样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直观、专属性强,可用于补肾壮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甲睾酮的定性筛查.
作者:陈毓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对拉曼光谱在药物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作了概述,并介绍了拉曼光谱在中药材、中药成分、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林小娟;吴振洁;赖源发;庄峙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3种临床上常用的大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在25℃温度条件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5% GS)、10%葡萄糖注射液(10% GS)、0.9%氯化钠注射液(0.9% NS)配伍后,于8h内的各个不同时间点(0h、1h、2h、4h、6h、8h)观察各自的外观,并测定其pH值、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灯盏花素与5% GS和0.9% NS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的8h内各自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与10% GS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的8h内pH值和含量变化不大,但有浑浊现象产生.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5% GS和0.9% NS于25℃温度条件下配伍,并在8h内使用.临床上好避免将注射用灯盏花素与10% GS配伍使用.
作者:陈青华;吴亚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以羧甲基-倍他-环糊精(CM-β-CD)为手性选择剂,建立新型活性化合物Ⅱ-f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拆分方法,并对其左旋对映体的过量值(e.e.%值)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背景电解质为Tris-H3PO4缓冲溶液.考察了手性选择剂CM-β-CD浓度、pH值、缓冲溶液浓度、工作电压及温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即20mmol·L-1 CM-β-CD、40mmol·L-1 Tris-H3PO4(pH 4.4,50%甲醇v/v)的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0kV,温度20℃,Ⅱ-f两对映体分离度达3.5,标记出峰顺序为右旋体杂质先出峰,左旋Ⅱ-f粗品与精制品样品的e.e.%值测定结果分别为72.50%和100%.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可用于Ⅱ-f对映体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楠;杜迎翔;吴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了正确使用红大戟与京大戟,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进行比较鉴别.
作者:杨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福建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05年~2011年收集的36例头孢拉定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自发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头孢拉定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为全身性损害24例次(39.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例次(18.0%),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等.
作者:林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临床除汤剂以外常用的剂型,而其发生的不良反应却比其他剂型多得多.通过回顾性分析65例常用13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以示警戒.
作者:杜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选择2012年1~6月,在门诊输液中心接受地佐辛注射液静脉滴注的外伤、腹痛病人260例,对地佐辛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地佐辛注射液10mg加入5%GS(或NS)500mL、平躺输注、滴速控制在30滴/min,病人的耐受性更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少.
作者:柯秀容;王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PBL教学法指导中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实习生在中药房的实习,探讨行之有效的实习教学方法.方法 将PBL教学理念贯穿于中药房实习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圆满完成中药房实习工作.结果 充分调动学生在实习中的积极性,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并且这种实习带教方法也受到了其他带教老师的认同.结论 PBL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作者:朱善岚;吴敏;林君清;陈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汤料中罂粟壳主要成分的检出及测定方法.方法 用液相色谱定量检测Agilent SB-C18(4.6mm×150mm,5μm) 色谱柱,以甲醇-0.02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5∶9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结果 吗啡、原阿片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12~32.024μg·mL-1(r=0.9997)和1.702~68.103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0%和98.9%.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汤料中罂粟壳主要成分的检出.
作者:范蕾;胡剑影;王伟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维生素B1 4种含量测定方法及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 采用硅钨酸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非水滴定法,电位滴定法4种不同的方法测定维生素B1的含量并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 4种不同方法之间有着一定的符合性,它们之间各有优缺点,结论 4种方法均可用于检验维生素B1,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舍,硅钨酸重量法对于仪器要求不高,但操作麻烦、费时,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不需要标准品,但受仪器测定波长是否准确影响大.非水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但非水滴定法因用到毒性试剂醋酸汞会产生污染.电位滴定法方法原理与非水滴定法相似,但消除了醋酸汞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因素.
作者:鄢英慧;沈小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血调经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选用Agilent 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以乙腈-0.1% H3PO4/H2O(20∶8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 芍药苷线性范围为0.061~1.220μg,回归方程Y=3854.1x-48.984,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8.5%,RSD=1.9%(n=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
作者:卢佶;吴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高校药剂实验室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结合药剂实验室几年的标准化管理的实践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关于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方法,探索药剂学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
作者:曹娟;王福刚;李菲;郝吉福;王建筑;郝立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一次性输液器中微量镉的方法.方法 以NH4H2PO4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次性输液器中的镉.结果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精密度为,试样回收率为.结论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一次性输液器中的镉,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
作者:张晴;张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祛风成骨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根据祛风成骨胶囊的成分特点,选用适当的展开剂系统,对该制剂中的主药黄芪、当归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黄芪、当归药材的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能有效地对祛风成骨胶囊进行定性鉴别.
作者:禹建春;罗向华;夏亚萍;张利群;徐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促进中药注射剂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针对苦碟子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应用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有效干预.结果 经3个PDCA循环后,我院苦碟子注射液临床使用量明显下降,临床不合理使用率由100%下降到7.1%.结论 利用 PDCA循环法可促进苦碟子注射液及其他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许春蕾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