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湘玉;李影
对本区52例新的严重的ADR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50岁以上患者多,药品中以抗感染药居多.
作者:董爱琴;翁宏华;应丹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玉容素胶囊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应用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采用迟发性过敏症反应(DTH)测定、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测定等方法,探讨玉容素胶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玉容素胶囊能显著增强DNFB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显著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NK细胞活性.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玉容素胶囊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义雄;洪华炜;王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的87例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质子泵抑制剂的ADR以雷贝拉唑、臭美拉唑居前二位,胃肠系统、全身性损害为常见.
作者:项丹珠;叶晓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可疑的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ADR报告涉及13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以变态反应为主,发生不良反应多的是痰热清注射液.
作者:郑芳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铝碳酸镁和泮托拉唑钠缓解上腹痛综合征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铝碳酸镁组(n=80),泮托拉唑钠组(n=80),对两组的成本-效果分析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泮托拉唑钠组价格较贵,铝碳酸镁组费用相对较低.结论 通过药物经济学的分析,铝碳酸镁是治疗上腹痛综合症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金艳;刘佩芸;邹晓华;季林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液质联用技术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强大的结构鉴别功能相结合,是较完善的现代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定量分析、结构鉴定和代谢转化等研究.本文综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定性定量分析以及体内药动学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唐瑰宝;陈楠;潘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天麻素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 色谱柱为Innovation ZW&AC18(4.6×25c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97),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室温.结果 在10.02μg·mL-1~250.4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为0.32%(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陈超;郭剑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本文探讨HPLC法检测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乙腈-水(4:96,V/V)为以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4nm,进样量:20μL.结果 该测定方法,其浓度在0.0490.24 m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47558X-34.4(R=0.9996,n=5);重复性试验RSD=0.91%;平均加样同收率为98.86%,RSD=0.826%.结论 该含量检测方法科学、合理,适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烫伤大鼠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规律以及抗炎药物乌司他丁(UTI)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组,UTI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烧伤对照组、UTI治疗组大鼠均造成30% TBSA深Ⅱ度烫伤创面,并于伤后3h、6h、12h、24h、48h收集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脂联素水平.结果 烫伤后大鼠第三~四十八小时各时相点脂联素水平不同程度降低,以伤后6h脂联素水平下降幅度大;随后有所升高,但在观察期内仍低于正常对照组,UTI组脂联素水平高于烧伤组(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严重烧伤后可导致抗炎介质脂联素明显下降,乌司他丁能明显地提高脂联素水平,达到调控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江琼;林新聪;陈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祛伤消肿酊中同时测定樟脑、薄荷脑及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色谱柱:HP- INNOWAX(30m×0.32mm×0.25μm);柱温:130℃;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结果 樟脑、龙脑、薄荷脑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64%、96.89%、96.46%,RSD分别为0.36%、1.00%、0.72%.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祛伤消肿酊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美龙;严光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温度敏感型缓释凝胶制剂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 以聚丙交酯-乙交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GA-PEG-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rh-endostatin温敏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rh-endostatin温敏凝胶体外释药量.结果 rh-endostatin温敏凝胶在释放介质PBS(含0.02% NaN3)中,开始2h内释放了17.34%,第一天释放了26.44%,之后药物释放逐渐平稳,七天共释放了65.66%.持续至第十八天累积释放了87.05%.结论 PLGA-PEG-PLGA温敏型凝胶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给药较理想的缓释载体.
作者:郑佳冰;杨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考察甲氯芬酯在葡萄糖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3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结果盐酸甲氧芬酯与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宜4h内使用,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须2h内使用.
作者:吴明钗;林洁;林晖;胡瑞颖;汤叶颖;徐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信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寻找参麦注射液ADR发生可能存在的规律、探讨降低ADR发生的相关措施,希望能为其临床安全使用参麦注射液和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李卫红;邢加慧;陈菲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院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集和呈报的90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林荫;郑宇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油茶皂苷SQS用于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血症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6组,分为SQS高、中、低剂量实验组、阳性组、阴性高脂模型组和正常组.末次培药1h后断头取血测定TC、TG、LDL-C及HDL-C含量的变化.结果 SQS3个剂量组与高脂组比较,TC、TG水平均降低(P<0.05),而且随剂量增加而降低TC、TG的作用增强,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降低LDL-C水平(P<0.05),增高HDL-C水平(P<0.05),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的TC/HDL比值.结论 油茶皂甙能调节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血清脂质,可能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魏碧娜;黄铭珊;邓元荣;吴敏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三叶青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分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三叶青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氨唑盐(MTT)比色法.结果 三叶青乙醇提取物和其4个提取部位对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三氯甲烷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在一定浓度下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较弱.结论 三叶青中抗肿瘤的活性部位是三氯甲烷部位和石油醚部位,而且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依赖作用.
作者:丁丽;纪其雄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22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29例ADR中,女性ADR发生率略高于男性(58.52%);静脉络药易引发ADR(86.46%);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63.7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49.78%).
作者:应斌松;王晓君;丁洁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养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果 记述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养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结论 中药养护是中药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养护,确保所使用中药的质量.
作者:叶卫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鼻康喷雾剂中木兰脂素的含量.方法 选用Allsphere-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3.3%四氢呋喃溶液(34:6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柱温为30℃,流速为1.2mL·min-1.结果 木兰脂素在0.0936~1.87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1.26%.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鼻康喷雾剂中木兰脂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亚山;王立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无花果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方法 以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从化学成分与提取、药理作用等方面对无花果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无花果叶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奕筠;张吟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