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克莫司的不良反应

陈斌;马爱民;林建群

关键词:他克美司, 不良反应
摘要:本文综述近几年在国内报道的他克莫司的药物不良反应,为更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复方樟脑薄荷脑搽剂(Ⅱ)中樟脑和苯酚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樟脑薄荷脑搽剂(Ⅱ)中樟脑和苯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8nm.结果 樟脑和苯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008~1.6032mg·mL-1(r=0.9998),0.3608~1.4432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RSD=0.76%)和99.9%(RSD=1.24%).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樟脑薄荷脑搽剂(Ⅱ)的质量控制.

    作者:宗永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闽产南靖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成分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从巴藏天中分离的各组分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72h后的OD值.结果 巴戟天中的蒽醌苷类成分无论极性大小,对促进BMSCs的增殖都有效,且正丁醇中极性较大的蒽醌苷类成分效果更好一些.结论 巴戟天中含有能促进膏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黄有霖;郭素华;赵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浅谈当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初探

    介绍当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剖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引起方方面面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同时针对存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根本上促进该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谢永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体克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12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但有食物(如章鱼)过敏史.以发热,咽喉肿痛就诊于儿科门诊.查血常规,中性细胞升高,白细胞稍高,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g(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60404,每支1.5g)+10%GS 150mL静滴.

    作者:邱谊芳;李晓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乳糖-纤维素复合辅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目的 制备乳糖-纤维素复合辅料,用于直接压片技术.方法 通过乳糖结晶工艺制备质量比为75∶25的乳糖-纤维素复合辅料.比较复合辅料与简单混合物的粉体学性质以及片剂质量.结果 复合辅料显示出较好的流动性、填充性和可压性,对可压性差的药物具有很好的稀释作用.结论 乳糖-纤维素复合辅料通过对乳糖及粉状纤维素物理性能的改变,更加适用于直接压片工艺.

    作者:胡晏;张玲;顾纪明;余伟民;崔景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芩连片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对芩连片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2:78),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 此法线性范围为0.0482~2.408 μh(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5,RSD=0.8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芩连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隽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痤疮合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痤疮合剂的制备及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取苦参等17味中药经水提醇沉制成合剂,并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主药;结果 所配合剂为棕黄色液体,所建立的方法能很好鉴别被测成分.结论 本制剂制备方法简便,鉴别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作者:陈晶;马学礼;马全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浅谈如何保证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

    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医药商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的几个因素,就如何保证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李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HPLC测定肝炎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肝炎合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Symmetry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为276nm.结果 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结论 此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肝炎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叶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浅谈新时代药师工作角色的转变

    随着医药改革发展的需要,人民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结合我院药师的工作现状,提出医院药师要适当进行角色转换,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并提出新时代药师的工作角色的转变.

    作者:吴昭怡;梁培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正确解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对药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分析、解读.

    作者:张巧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对药品快速检测车使用若干问题的探讨

    通过快检实践,对药品快速检测车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车辆的运行和近红外模型的建立等提出建议,为今后进一步科学、高效使用快检车提供参考.

    作者:张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直接荧光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了盐酸普鲁卡因在血清蛋白环境中的荧光特征,建立了一种灵敏的盐酸普鲁卡因荧光分析技术.实验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稳定时间以及干扰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在佳条件下,盐酸普鲁卡因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7和356nm,线性范围为0.4~3.0 μg·mL-1,检出限为0.1 μg·mL-1.测定模拟样品,盐酸普鲁卡因浓度分别为0.80~2.50 μg·mL-1时,测定回收率为105%~101%,结果良好.

    作者:佘家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胜红蓟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胜红蓟进行生药学研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描述了胜红蓟的性状特征,横切面特征,粉末显微特征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

    作者:刘洪旭;吴晓平;王纯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我院2006年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情况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临床用药评价分析,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NS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DDDs排序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NSAIDs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频度高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排在第2位的是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氯唑沙宗片DDDs排序第3位.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正朝着高效、低毒方向发展.

    作者:潘美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健骨通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键骨通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4.6×250mm,5μm)色谱柱;0.1%磷酸-乙腈(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7nm;柱温为35℃.结果 丹酚酸B进样量在0.0634~3.17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8%,RSD为0.34%(n=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程良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替唑钠有机溶剂残留

    头孢替唑钠为半合成的头孢菌素衍生物,是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品种,而该版药典里并未制定其残留溶剂测定方法,依据厂方提供的合成工艺路线,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合成工艺中使用过的溶剂进行了测定.

    作者:饶永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氯沙坦与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疗效与成本分析

    目的 比较两种AT1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成本-效果.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两种口服AT1拮抗剂(A组:氯沙坦;B组:缬沙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有效降压(P<0.05),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成本-效果值低与A组.结论 两种方案都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缬沙坦更理想、经济.

    作者:金力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他克莫司的不良反应

    本文综述近几年在国内报道的他克莫司的药物不良反应,为更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斌;马爱民;林建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我院10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对我院2005年~2005年10月收集的10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108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高,占4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高,占89.8%;单一用药30例,合并用药78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5.2%;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首位(57.4%),其次为中药制剂(23.1%).

    作者:徐浩锋;申屠建中;陈宁;史国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