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隽丹
介绍我院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和医院临床药学中的作用,通过集中配置静脉输注药物,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输液的质量,通过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陈国庆;欧智明;杨军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头孢曲松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肾孟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等的治疗,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加,本文即结合本院发现的2例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治疗胃溃疡的五种常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三联疗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患者265例,分别给奥美拉唑(Ome)、兰索拉唑(Lan)、埃索美拉唑(Eso)、泮托拉唑(Pan)、雷贝拉唑(Rac),均联合克拉霉素、阿美西林进行治疗,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总成本Ome组为423.08元,Lan组为526.40元,ESO组为645.96元,PAN组为483.56元,Rac组为577.64元,有效率OME组为87.90%,LAN组为91.14%,Eso组为93.59%,Pan组为92.64%,RAC组为95.63%.结论 Ome组方案为经济合理.
作者:廖庆权;朱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吡罗昔康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C18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溶液(60:40),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 吡罗昔康在16~144 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2%.结论 本法简单、可靠,可用于吡罗昔康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林绍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甲硝唑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制备甲硝唑丸;并在此基础上,在流化床内采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对其进行包衣,制备甲硝唑缓释微丸.分别考察包衣材料的比例及用量对甲硝唑缓释微丸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 包衣材料EudragitNE30D与EudragitL30D-55质量比为1∶1、增重8%时,甲硝唑缓释微丸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的pH溶液中释放较理想.结论 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和丙烯酸树脂流化床包衣,成功地制备了甲硝唑缓释微丸,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作者:梁雪茵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控制呋喃西林溶液灭菌后含量降低问题.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考察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温度下吱喃西林溶液含量的变化,确定合理的消毒时间和温度.结果 消毒温度100℃以下,消毒时间15min~30min,对呋喃西林含量无显著性影响;消毒温度100℃~121℃,消毒时间30min~60min,对呋喃西林溶液含量有显著性.结论 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0min,及时出锅散热等条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溶液含量稳定.
作者:许亚农;陈青青;冯惠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解决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稠膏不易浓缩、易炭化及不易保存问题.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水提部分,使之成干燥易保存的喷雾干燥粉.结果 在保证六味地黄丸中的丹皮酚和熊果酸含量等于指标的前提下,能较好的解决因水提部分在浓缩过程中易炭化、稠膏相对密度及得率不稳定而引起制丸困难问题.结论 改进的工艺合理、简单、重现性好,且能有效地改善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各项质量指标.
作者:鄢华;王纯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综述大黄提取分离的5项新方法,为大黄提取分离提供参考,展望其在提取分离大黄有效成分领域的应用前景.
作者:崔晓秋;刘云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米格列奈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以C18柱,乙腈-水(60:40,用磷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 在浓度为39.16~352.4 μg范围线形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n=5),重复性试验的RSD为0.7%(n=6).有关物质分离较好.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可作为米格列奈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
作者:林志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药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分析、解读.
作者:张巧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明胶微球的含量.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红霉素溶液在0.0191~0.0522 mg·mL-1浓度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C=0.0663A-0.0008 mg·mL-1,r=0.9999:总平均回收率99.91%,RSD=0.28%(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作者:伍善广;潘育方;杨帆;李桃;黄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含量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手段.方法 采用LC-10A(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Hypersil ODS柱(150mm×4.6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10mmol·L-1;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 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色谱峰分离良好,辅料无干扰,线性关系良好;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μg·mL-1和0.05μg·mL-1,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10±1.3%和100.1±1.0%,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7%.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适用于制剂中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陈丽佳;汪盈;王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EGCG是从绿茶中提取分离的荼多酚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基于其显著的抗氧化、抗癌以及抗炎活性,已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其抗炎机理主要表现在:抗氧化活性介导、干预信号通路、抑制转录因子激活等方面,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作者:崔小红;姚琳;余书勤;朱奇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根据近几年国内有关临床资料,从呼吸、心血管循环、泌尿、消化、免疫等系统总结其常见及特殊不常见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根据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提出一些防治其不良反应的方法.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方惠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地高辛口服溶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超纯水:乙腈(62:38),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30℃.结果 地高辛在6~14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为0.92%.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探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吴放;吴明钗;章如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2006年我院上报福建省ADR监测中心的135例ADR,从涉及ADR的药品种类、剂型、生产厂家以及报告人身份、不良反应类别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报告涉及药物83种,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占前两位;ADR类型主要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作者:王政;欧阳华;叶丽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胜红蓟进行生药学研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描述了胜红蓟的性状特征,横切面特征,粉末显微特征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
作者:刘洪旭;吴晓平;王纯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测定复方盐酸丁卡因溶液的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盐酸丁卡因及盐酸麻黄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RSD=0.58%)、99.8%(RSD=0.35%).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本制剂中两主药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华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12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但有食物(如章鱼)过敏史.以发热,咽喉肿痛就诊于儿科门诊.查血常规,中性细胞升高,白细胞稍高,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g(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60404,每支1.5g)+10%GS 150mL静滴.
作者:邱谊芳;李晓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制定祛风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白芍、川芎.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可供本品质量控制.
作者:阮细发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