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旸;方子正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芩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C18柱(4.6mm×260mm),流动相1.0moL·L-1磷酸二氢钾(40:6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5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在0.0021mg·mL-1~0.01477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700×105X+66.56,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5%(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芩连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呋塞米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500:493: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6nm.结果呋塞米在0.597~3.98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为1.01%,n=9.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
作者:陈庆伟;陈华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用正交试验考察丁香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影响因素.方法饱和水溶液法.结果优选的佳工艺是丁香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1:10(ml·g-1),丁香油与乙醇之比为1:5,包合时间为1h,包合温度为60℃.结论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为油:醇的比例,优选工艺经重复试验结果满意.
作者:夏春秀;李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将2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A组)、克林霉素磷酸酯(B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C组)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 3种方案的抗菌药物成本依次为640.00、760.00、1328.0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2.85%、80.00%、81.42%.结论 A方案为佳治疗方案.
作者:蒋国军;杨招友;金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头孢克洛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头孢克洛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400mg,1日3次;口服头孢克洛组250mg,1日3次.疗程均为7~14d,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与头孢克洛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细菌清除率90.00%和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和6.67%.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安全,经济效果优于头孢克洛.
作者:方子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介绍几种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周晓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牡丹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迪马公司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量:1mL·min-1.检测波长:280nm.以丹皮酚为参照物.结果指纹图谱共有色谱峰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中的RSD均小于6%,符合有关规定[1].结论本研究可作为鉴定牡丹皮药材质量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传华;陈沪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肺清颗粒镇咳、祛痰、平喘和抗菌作用.方法以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枸橼酸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观察其镇咳作用;以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其祛痰作用;以豚鼠乙酰胆碱-组胺引喘法和豚鼠离体气管条试验观察其平喘作用;采用抑菌圈测定法观察肺清颗粒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肺清颗粒对小鼠氨水引咳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对乙酰胆碱-组胺所致的豚鼠哮喘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豚鼠离体气管条有显著的解痉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肺清颗粒对实验动物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作者:王红平;马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我院中药饮片的包装改革,推广单剂量小包装.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我院3年内小包装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2002年9月~2005年8月3年中小包装饮片占总用药量的比例逐年增加,从73.78%到85.45%.结论中药饮片单剂量小包装饮片值得推广.
作者:麦思慧;蔡庆群;任结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5种常用消毒剂对念株菌的杀菌作用,以获得改进有关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应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5种常用消毒剂对6种70株念珠菌的小杀菌浓度.结果不同消毒剂对同种念珠菌的小杀菌浓度不同,同一消毒剂对各种念珠菌的小杀菌浓度也不一致.其中白念珠菌抗力强.作用时间可影响消毒效果.结论应用这些消毒剂应考虑适宜条件以增加消毒效果.
作者:严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介绍银杏叶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总结了银杏叶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结论银杏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在药理研究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它们在心血管和降血脂方作用尤其令人关注.
作者:危华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菟丝子酊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制定了菟丝子酊的性状,用两种化学方法和一种紫外吸收特征的方法鉴别了该药,并简要阐述了其中的原理,并进行了装量检查.结果 3种鉴别方法可用于菟丝子酊的鉴别.结论所制定的性状、鉴别和检查项目可行.为制备菟丝子酊和控制其质量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作者:邱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银黄注射液制剂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并根据该制剂本身性质,通过pH值筛选试验,对银黄注射液制剂工艺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了符合银黄注射液质量要求的佳pH值范围.结论 pH值的调节是本制剂稳定性的关键.
作者:林冠雄;廖荣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门诊药房发生药品差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药学相关人员对心理学因素的认识,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许江涛;蔡昭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25℃下6h内注射用呋布西林钠与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0~6h内注射用呋布西林钠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其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等变化.结果 25℃下6h内,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分别与4种输液配伍后含量、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在6h内可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使用.
作者:李笑慧;熊建华;张丽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测定双黄连胶囊中金银花(以绿原酸计)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5:75:1);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25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在22.8μg·mL-1~11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1.3%.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双黄连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色谱柱C18柱(4.6mm×260mm),流动相乙腈-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60:40:0.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在0.0396mg·mL-1~0.0924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57×104X+5.82,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
作者:林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筛选微生物来源抗MRSA抗生素中从一株链霉菌FIM9950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到一个具有抗MRSA的化合物FW99501,经理化性质研究和光谱分析,证实它与尼日利亚菌素同质.FW99501对几株耐不同抗生素的MRSA菌株和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抗菌活性,此外它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
作者:卓锦明;徐兰;林永勉;江红;魏天恩;程振泰;郑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诺得胶囊润肠通便功能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方法实验按受试物推荐量0.03g·kg-1bw的5、10、20倍,设3个剂量组,另设对照组.每天1次,连续喂养10d.小肠推进实验,计算墨汁推进率.结论诺得胶囊高剂量组对小鼠小肠运动有促进作用,差异呈显著性(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杨义雄;王宫;林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贯彻<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我院制剂室加强了硬件的建设.分析了硬件建设中对厂房改造、净化设施、生产环境、工艺流程、仪器设备、仪表等的要求.针对如何使医院制剂的配制更加规范,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制剂,提出了一些看法.
作者:陈立;庄捷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