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技术药品分离纯化过程中内毒素的去除

蔡慧丽

关键词:分离纯化技术, 热原, 内毒素, 生物技术, GMP, 鲎试剂
摘要:分离纯化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制造工艺的核心,是决定产品的安全、效力、收率和成本的技术基础,其中如何保证生物新药热原安全是制造商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分离纯化技术,讨论了内毒素的产生、预防、检测及去除内毒素的多种方法.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金丸的质量检查与评估

    对四川川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小金丸的质量进行了检查与评估,经过水分限度测定、丸剂重量差异限度检查、丸剂装量差异限度检查、丸剂溶散时限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证明6个批号的小金丸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

    作者:方孝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呋塞米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呋塞米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500:493: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6nm.结果呋塞米在0.597~3.98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为1.01%,n=9.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

    作者:陈庆伟;陈华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300张急诊儿科处方用药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院急诊儿科用药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3月~8月急诊儿科处方2300张,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83%,中成药使用率为64.23%,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为24.3%,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结论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柯金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的合理用药

    介绍几种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周晓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6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6 ( IL-16) 是1995 年新命名的细胞因子, 过去称之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cyte Chemotactic Factor ,LCF) ,主要由CD+8 T 淋巴细胞分泌,属分泌型糖蛋白,其cDNA 基因克隆及表达均已成功.IL-16 能诱导CD+4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酸性粒细胞迁移,诱导人CD+4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IL-2R 表达,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免疫缺陷病毒-1 (HIV-1) 的复制.现将其来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近况加以综述.

    作者:刘春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注射用呋布西林钠与4种常见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25℃下6h内注射用呋布西林钠与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0~6h内注射用呋布西林钠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其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等变化.结果 25℃下6h内,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分别与4种输液配伍后含量、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在6h内可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使用.

    作者:李笑慧;熊建华;张丽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本文概述了近国内外资料报道的拉米夫定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引起过敏反应,锥体外系反应,血液系统损害,致精神障碍,泌尿系损害等不良反应,供临床工作者在运用此药时引起注意.

    作者:马慧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加强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目的介绍加强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具体措施.方法总结工作并加以综述.结果通过加强药事管理,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结论加强药事管理是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家平;欧阳称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27例临床分析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减少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报告的病例.结果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多发生在年老(>60岁)、患有多种基础病的患者,真菌感染主要好发部位是呼吸道,其次为口腔粘膜,诱发真菌感染的抗菌药物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等强效、广谱抗菌药为主,多为三联以上抗菌药联合应用. 结论减少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的联用,防止连续长期和频繁更换品种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以病原学检查+药敏结果为依据,结合临床病人情况,单用抗菌药物,并以窄谱抗菌药为首选.

    作者:林柳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谈服药的时间和饮食

    为了指导病人能在佳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安全用药.参考了有关医学书籍和医学期刊进行归纳、分析、介绍.本文介绍了时辰药理学与人体生物节律的关系,及许多药物成份与某些食物可产生相互作用,使其疗效降低,毒性增加.因此临床用药应掌握和应用时辰药理学知识,且避免药物、食物间的不良影响,提供佳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并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罗庆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防风、半夏与常见伪品的鉴别

    为了辨明防风、半夏与常见伪品的鉴别,本文就其性状、显微、TLC法的鉴别方法加以讨论.

    作者:廖跃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丁香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用正交试验考察丁香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影响因素.方法饱和水溶液法.结果优选的佳工艺是丁香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1:10(ml·g-1),丁香油与乙醇之比为1:5,包合时间为1h,包合温度为60℃.结论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为油:醇的比例,优选工艺经重复试验结果满意.

    作者:夏春秀;李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药物防治概论

    血管内皮功能状态与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简要介绍西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施利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菟丝子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菟丝子酊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制定了菟丝子酊的性状,用两种化学方法和一种紫外吸收特征的方法鉴别了该药,并简要阐述了其中的原理,并进行了装量检查.结果 3种鉴别方法可用于菟丝子酊的鉴别.结论所制定的性状、鉴别和检查项目可行.为制备菟丝子酊和控制其质量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作者:邱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成药质量不确定因素的探讨及对策

    通过对影响中成药质量多种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中成药质量的对策.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四种药用菊花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4种主要药用菊花中不同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挥发油、总黄酮和绿原酸为指标,对4种药用菊花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挥发油含量以滁菊高,杭菊低;总黄酮含量以贡菊高,毫菊低;绿原酸含量以杭菊高,贡菊低.结论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均高者才是优良品种.

    作者:李鹏;陈崇宏;张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常用几种抗生素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根据文献和临床实践,归纳常用几种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的临床应用,特别提到护理工作者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对护理工作者药物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林琪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国产与进口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呼吸道感染者,随机均分为国产罗红霉素组,进口罗红霉素(罗力得)组.口服国产罗红霉素组150 mg,1日2次;口服进口罗红霉素组150 mg,1日2次.疗程均为7~14 d,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国产罗红霉素组与进口罗红霉素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1.67%,细菌清除率为80.00%和81.67%,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和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罗红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安全,经济效果优于进口罗红霉素.

    作者:沈旸;方子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肺纤维化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从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方面阐述了AngⅡ受体拮抗剂延缓肺纤维化进程的机制.

    作者:郑敏辉;戴木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本文通过对中药现代化的含义和研究内容、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开发途径和方法、存在的问题、突破口和关键点的探讨,在中药研究思路上有所帮助.

    作者:郭素华;廖华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