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扬帆
目的 中药炮制历史沿革存在的几点问题探讨.方法 对炮制沿革历史的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实践调查,炮制理论的极限性,临床和商业营利.结论 中药饮片炮制应从临床、商品及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去伪存真,以达到从真正意义上规范中药饮片质量的目的 .
作者:陈婉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iques,PDT)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以噬菌体或噬粒为载体,使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进而通过亲和富集法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它实现了基因型和表型的一对一转换,提供了高效率的筛选系统,噬菌体展示技术是真正第一个用于体外高通量筛选的技术方法.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可以构建抗体库、随机肽库、蛋白质突变体库和cDNA文库,从而广泛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先导化合物的筛选、疫苗的研制,改造和提高蛋白类药物、酶和抗体的生物学和免疫学属性,尤其是在抗原表位分析、受体与配体结合位点确定等分子间识别机制的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惠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头孢米诺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要求进行试验,确定头孢米诺钠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用2个厂家的鲎试剂对3批头孢米诺钠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头孢米诺钠经稀释至5mb*mL-1浓度时可有效地排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作用.结论 头孢米诺钠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检测.
作者:林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毒性作用可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主要因素与药物和病人有关.药物有关的因素包括氨基糖苷的治疗剂量、浓度、疗程、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等,老年人、患过肾脏疾病、水电解质紊乱者对氨基糖苷类肾毒作用也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益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医院制剂狼疮定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检测.结果 丹参酮ⅡA在0.024~0.168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3%,RSD=1.08%.结论 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作者:罗丹冬;丘振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芫花中芫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选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65:3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32nm,柱温为40℃.结果 芫花素进样量在0.1528~0.55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1.47%.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朱永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探讨器官移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必要性和意义.
作者:丁川;陈元俊;卢玉兰;甘惠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经羟丙基-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包合罗红霉素制备出的注射液Ⅰ和Ⅱ的热稳定性,初步筛选出适合临床应用的罗红霉素注射液.方法 研磨法制备包合物,HPLC测定罗红霉素注射液Ⅰ和Ⅱ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含量,以初均速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 罗红霉素注射液Ⅰt0.925℃=1.8a;罗红霉素注射液Ⅱt0.925℃=0.87a.结论 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罗红霉素所制备的注射液,有效期可达1.8年,基本可以满足临床应用.
作者:唐燕;罗永煌;程千川;李竞;周廷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县级医院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药学服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从病历和处方检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新药评价、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入手,将合理用药贯彻药学服务全过程,摸索一条符合自己情况的药学服务之路.
作者:杨倩倩;苏清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介绍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马慧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2005年6月13日下午因咽痛、流涕、头痛1天来我院诊治.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8℃,R18次/min,P82次/min;BP 120/75mmHg,神志清楚,咽部充血,扁桃腺I°肿大,两侧呼吸音稍粗,心(一),肝脾未触及.
作者:姚艳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对中药清炒法目的 、设备与炒制方法及其药材经炮制后的作用进行比较,探索中药清炒法及中药饮片调配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规范中药炮制工艺,制定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问题.
作者:吴鸿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植物来源的调查,了解我县山药的种植历史、使用情况以及现状,以供鉴别山药参考.
作者:阮彩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临床使用的特点,了解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利用趋势.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12000张,选取含非甾类抗炎药处方,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对其分析.结果 使用的非甾类抗炎药品种13种,绝大多数DUI<1.结论 我院门诊非甾类抗炎药使用基本合理,且朝着高效、低毒方向发展.
作者:戚双双;吴瀛达;蒋剑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在儿童医院门诊药房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启用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的背景、准备、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结果 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的应用减少了处方调配差错率,提高了配药速度,减轻了窗口压力,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 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的实施有利于优良药房服务体系的形成,是一种适应医院药学发展的良好的调剂模式.
作者:计佩影;金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对齐多夫定(Zidovudine)口服溶液制剂处方及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齐多夫定本身理化性质和同类药物的口服溶液剂处方设计要求,通过试验,对齐多夫定口服溶液制剂处方及工艺进行筛远.结果 筛选出了符合口服溶液剂质量要求的齐多夫定口服溶液处方及工艺.结论 经过实验筛选确定了齐多夫定口服溶液制剂处方及工艺.
作者:肖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门诊药房是医院的一扇窗口,服务好坏直接影响窗口的形象,本文介绍门诊药房几种主要用药咨询,供药房人员参考.
作者:许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酮亮氨酸钙中甲醇,丙酮,异丁醛(IBA),2-甲基异丁醛,异丁基甲基酮(MIBK)及苯甲醛含量.方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甲苯为溶剂,外标法,采用30m×0.32mm涂布厚度5μm的DB-5毛细管柱.结果 3批样品中的6种有机残留均符合规定.结论 方法灵敏,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很好地控制本品有机溶剂残留量.
作者:黄婧;邱涵;陈素俭;叶飞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分别取爱尔施消毒片3片、佳顺防锈消毒剂150mL,各加纯化水至500mL调配优琐,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特别适于临床随时调配和使用.
作者:朱功新;李桂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地巴唑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80∶2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7nm.,进样量10μL.结果 地巴唑在0.198~1.98m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2%(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地巴唑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于曼娜;周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