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壳聚糖降脂胶囊的研制

董爱森;徐榕青;林凌;郑梅;李双官

关键词:壳聚糖, 决明子, 胶囊, 降脂
摘要: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决明子降脂成分的提取工艺,确定复方壳聚糖胶囊制备方法,以大黄酚为指标成分制订胶囊质控方法.结果表明决明子经粉碎过18目筛后,采用布袋包水煎1h适合于决明子降脂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决明子降脂成分提取物干浸膏与壳聚糖制成胶囊,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胶囊剂通则要求;HPLC法测定5批胶囊大黄酚含量为0.07%~0.09%.复方壳聚糖降脂胶囊制备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克洛胶囊的含量

    头孢克洛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类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是安全有效的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之一.其含量测定部颁标准规定用微生物法,但该法费时,操作麻烦,作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得到满意的结果.

    作者:唐小明;王庆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慢性肾炎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本文采用HPLC法探讨了慢性肾炎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50875+8.37506×107×X,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0%,RSD=2.78%.(本法)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缪建泉;林晓;游勇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类固醇激素在体外对肿瘤细胞bcl-2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探讨类固醇激素对端粒酶活性调节的机制及bcl-2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采用PCR-ELISA方法检测类固醇激素作用前后KS、SGC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说明乙烯雌酚显著增强KS、SGC端粒酶的活性,丙酸睾丸酮和乙烯雌酚不同程度增强bcl-2蛋白表达.

    作者:刘芬;林贤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的改变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胃肠道组织与功能也随之变化,直接影响着某些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作者:倪向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致左上唇固定药疹1例

    患者男,33岁.1993年曾多次服用SB、SMZCO(均为1.0,1日2次)都未发现不良反应.1999年因肾孟感染,在药店购买并服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1.0,1日2次,碳酸氢钠片1.0,1日2次,共3d.服药的次日,其上唇出现瘙痒、麻木、肿胀和灼痛,但继续服药.第三天左上唇灼痛加重,并呈棕褐色,聚起米粒样水泡.而后灼烧痛随着减轻,唇部颜色转为褐黑色,第五天水泡破裂,1周后肿胀和灼烧痛消失.3周后颜色开始减退,6个月后左右上唇还有明显的色泽区别.

    作者:朱功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影响多效蒸馏水器出水质量的主要因素

    我院采用多效蒸馏水器制备注射用水已多年,多效蒸馏水器出水的质量影响到医院制剂的质量,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影响多效蒸馏水器出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总结如下.

    作者:姚步华;徐秀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外用复方南星止痛膏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48岁,女性,因背颈项酸胀疼痛,上肢屈伸不利并伴有轻微麻木症状,反复发作半年有余,近日病情加重前来就诊.经CT诊断为颈推骨质增生,处以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治疗.贴药约10min许,患者突感全身发热,面部潮红,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于是立即取下贴剂,约15min左右症状消失.由于该药膏价格较贵,而且说明书上无上述副作用提示,经患者同意继续贴.贴后不到8min,上述症状再现,躯干及四肢未见皮疹,遂取下贴剂,约40min左右症状自行消除.患者既往无哮喘病史,无其它药物过敏史.

    作者:章成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艾滋病概述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eiency Virus, 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必须严格加以控制,但迄今为止仍无一种理想的化学药物问世.鉴于中药这一传统国粹对许多疑难病症有举世瞩目的独特疗效,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现将目前主要用于临床治疗AIDS的中药作一介绍.

    作者:朱善岚;陈应振;陈子榕;王友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谈谈我国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医生和患者安全用药的依据.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新药不断出现,经典药物学和各种药学出版物均不能提供新药的有关信息,因此,药品说明书已成为医生处方和患者安全有效用药的基本、直接的科学信息源.国家对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标准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如内容不规范,格式不统一,表达不明确等,给临床及病患者合理安全使用药品造成困难,本文就药品说明书的作用和意义、标准规范,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述,供参考.

    作者:丘懿;郭笑如;朱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30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30例次静脉给药茶碱患者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有效控制哮喘发作的氨茶碱血药浓度为12.9±2.18μg*ml-1,其中10~20μg*ml-1的占54.87%,77.39%患者得到控制.说明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对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欧阳华;余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重视药房发药后的解释工作

    门诊药房是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在发药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患者予以解释,使患者能够知道,在什么时候用药,为什么用药,怎样用药来治疗疾病,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林萍萍;吴维佳;张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口服阿莫西林致过敏休克1例

    阿莫西林是一种较新型抗生素,我科收治服用该药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牙髓失活剂含量测定法的改进

    牙髓失活剂(亚砷酸糊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质量标准含量测定方法[1]为碘酸钾滴定法,该法操作不便,反应终点不好观察,经实验改用碘滴定法,取得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达梅;陈国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均匀设计法在筛选巴布膏剂基质处方中的应用

    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感观、粘度、持粘力、剥离强度为指标,对巴布膏剂基质进行实验研究,确定巴布膏剂基质的佳配比为: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4.3∶1.5∶1.

    作者:陈穗;陈胜辉;曾婷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功劳去火片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本文报告以水为释放介质,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操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6nm处测定功劳去火片中黄芩苷的吸收度,并计算功劳去火片的累积溶出度,提取参数(T50、Td、m)并对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不同批号的功劳去火片样品的溶出参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有必要对每批产品进行溶出度检查,以确保疗效.

    作者:范吕林;黄雪梅;杨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动物模型与药物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将乙型肝炎病毒细胞和动物模型,中毒性肝炎和免疫性肝炎动物模型作一综述.并对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现状作个简要的介绍,同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作者:郑幼兰;刘子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述《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品种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计算机VFP3.0数据库应用软件编制开发的<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品种信息管理系统>,使药品信息保管安全可靠,信息处理迅速准确,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作者:郑婷婷;陈雄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前处理车间和提取车间GMP改造几个问题讨论

    讨论在中药前处理车间和提取车间GMP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改造过程中,一部分设施设备选择注意事项.明确对直接入药的药材、干膏、辅料处理过程应在相应洁净度洁净区进行的要求.

    作者:蔡万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止痒酊中水杨酸及苯酚含量

    本文采用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止痒酊中水杨酸及苯酚含量,该法准确,快速,方便,样品测定在8min内完成,其中水杨酸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1.03%),苯酚平均回收率为99.37%(RSD1.06%).

    作者:张吟;郑兴中;黄慧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温度对氯霉素注射液含量测定影响探讨

    卫生部药品标准收载的氯霉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生物检定法,检定菌为藤黄八叠球菌[CMCC(B)28001],在pH值6.0的磷酸盐缓冲液和pH值6.5~6.6的Ⅱ号培养基中进行含量测定,培养皿规定在35~37℃中培养,按上述条件进行检定,边界容易模糊不清,有时还会产生双圈现象,给测量带来困难,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多次检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检验条件下检验的平均可信限率经常容易超过5%,对在临界值旁的检品难以作出判定.我们通过对多批样品进行多次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氯霉素注射液的微生物检定法采用培养温度为39℃,在其他检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检定指标包括抑菌圈的直径,高低剂量抑菌圈边缘清晰度以及可信限率均可达到要求,并且优于现行标准检验下的检定指标,调整温度后测定的含量测定结果与未调整时的含量结果比较,两者之间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

    作者:张力增;江旺明;陈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