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敏锐;吴国欣;林跃鑫
丁香油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bunb花蕾提取的油,丁香酚系由丁香油经碱溶解后用酸析出分离得的单体.丁香酚具有消炎、止痛及驱风作用.口腔科常作为牙科填充材料及补齿消毒剂.由于丁香油与丁香酚在形状颜色、气味及理化性质基本相似,所以,近来市场上有用丁香油假冒充丁香酚出售,单凭一些理化检定方法很难将两者区别开,经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可快速、准确、简便、直观将两者区别开,此法可供口腔科药物的快速分析.
作者:陈星霞;黄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从不同方面对钙制剂进行比较,帮助人们经济、合理、有效的选择钙制剂进行补钙.
作者:庄淑娴;胡甜;汪传辉;陈青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榄香烯乳是一种有效抗恶性肿瘤药物.本文主要阐述它的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临床上为了降低其化疗药物的毒性,常与顺铂、足叶乙甙、长春新碱、阿霉素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
作者:徐雪香;庄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从事学校医疗室工作多年,偶有见过几例过敏反应.现将典型的2例报告如下.例1,患儿,女,13岁,系本校教师子女,因感冒引起反复咳嗽、痰喘,按说明书给服用桂龙咳喘宁胶囊5粒(山西桂龙医药有限公司,批号980801-3),约30min,患儿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大汗,脸色苍白,眼前发黑,恶心、呕吐,心率每分钟100次.
作者:黄蕊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头孢克洛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类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是安全有效的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之一.其含量测定部颁标准规定用微生物法,但该法费时,操作麻烦,作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得到满意的结果.
作者:唐小明;王庆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研究了活性炭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褐变的抑制,优化出活性炭培养基,确定了活性炭加入的佳时间为对数生长期,并与另一种吸附剂PVP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活性炭主要是通过吸附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有害代谢产物而发生作用的.
作者:梅兴国;董妍玲;潘学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治疗痛风药物主要是降尿酸药,包括苯溴马龙、硫氧唑酮等的尿酸排泄促进剂,以及别嘌呤等的尿酸生成抑制剂.对于痛风引起的关节炎,在急性发作期可选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传统中药在痛风治疗上也有一定疗效.
作者:唐燕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37岁,因双侧乳房胀痛1年,近日痛甚,来院就诊.乳腺红外线扫描诊断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患者自述过去曾服用过天冬素片、逍遥丸、百消丹等药物,但疗效甚微.
作者:林燕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结合笔者网上查询信息的实践,浅谈专业图书馆如何收集利用因特网上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
作者:廖大娟;魏可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性,75岁,因呕血,柏油样便2d而来诊.患者于1997年因左肾盂癌而行左肾根治术.体格检查:血压130/72mmHg,呈贫血貌,神志清楚,巩膜、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率10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林松;林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白芥子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国历代的医古文献对其均有描述,但对其成分及药理学,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试就后者及白芥子的一些新的临床应用及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欧敏锐;吴国欣;林跃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采用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止痒酊中水杨酸及苯酚含量,该法准确,快速,方便,样品测定在8min内完成,其中水杨酸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1.03%),苯酚平均回收率为99.37%(RSD1.06%).
作者:张吟;郑兴中;黄慧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48岁,女性,因背颈项酸胀疼痛,上肢屈伸不利并伴有轻微麻木症状,反复发作半年有余,近日病情加重前来就诊.经CT诊断为颈推骨质增生,处以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治疗.贴药约10min许,患者突感全身发热,面部潮红,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于是立即取下贴剂,约15min左右症状消失.由于该药膏价格较贵,而且说明书上无上述副作用提示,经患者同意继续贴.贴后不到8min,上述症状再现,躯干及四肢未见皮疹,遂取下贴剂,约40min左右症状自行消除.患者既往无哮喘病史,无其它药物过敏史.
作者:章成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采用HPLC法探讨了慢性肾炎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50875+8.37506×107×X,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0%,RSD=2.78%.(本法)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缪建泉;林晓;游勇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从生药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几方面对甘肃黄芩与正品黄芩进行鉴别研究,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药材的黄芩苷含量进行分析,探讨两者间的异同点.
作者:陈福星;林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宫牛黄片中胆红素的含量.色谱条件:YWG-C18柱;流动相:氯仿-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55∶45∶5);检测波长:451nm.回收率为99.01%.本法重现好,准确度高,时间短.
作者:唐元军;林美珍;周仰青;施夏蓉;洪可俊;张伟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邱静林;林添河;廖献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eiency Virus, 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必须严格加以控制,但迄今为止仍无一种理想的化学药物问世.鉴于中药这一传统国粹对许多疑难病症有举世瞩目的独特疗效,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现将目前主要用于临床治疗AIDS的中药作一介绍.
作者:朱善岚;陈应振;陈子榕;王友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类固醇激素对端粒酶活性调节的机制及bcl-2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采用PCR-ELISA方法检测类固醇激素作用前后KS、SGC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说明乙烯雌酚显著增强KS、SGC端粒酶的活性,丙酸睾丸酮和乙烯雌酚不同程度增强bcl-2蛋白表达.
作者:刘芬;林贤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药典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做出明确的规定,不溶性微粒≥10um不得超过20粒.ml-1,≥25um不得超过2粒.ml-1.但对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引起的微粒变化未做规定.已有文献报道输液中加入西药针剂后的微粒变化.中草药注射液由于制备工艺特殊,成分复杂,受pH值、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澄明度较易发生变化,本文对5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加入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献彩;邱静林;陈育琳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