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方丽
绍兴第二医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两年多来,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采取预算管理、成本核算控制、完善绩效分配、实施药品供应链管理、物资管理和强化财务分析等方法,使医院无论在业务上还是在科研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
作者:俞斯海;李乐波;周越梅;占国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医院协会在京发布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服务。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山介绍,目前在我国,医疗保险的管理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医保种类增多,参保人员覆盖面扩大,国家财政支付医保的费用越来越高,使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受到前所未有冲击和挑战,也对医保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规范在完善各项规范制度建设的同时,首次明确地将医保管理提高到医院行政管理的高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医院分类管理成为关系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服务体系结构优化和卫生系统效率的重要问题。本期特别策划对我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医院分类管理政策不协调,现有政策不完善、不落实等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并从税收政策、医疗保险、人力资本管理等方面对国外相关经验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的健康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供借鉴。
作者:鲍文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院院长或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公立医院改革中提出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之一。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是医院科学发展的需求,也是医院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如何理解和处理医院院长在“专业化”和“职业化”之间的关系,实行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特别是现阶段在公立医院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深入探讨与实践。
作者:贺西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全国各地不断探索建设区域医疗联合体,推进层级医疗模式。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联体”为例,充分利用核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与合作医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技术交流,加强合作医院的学科建设,逐步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推进社区转诊、预约就诊和双向转诊模式。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合作医院开展临床工作,进行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直接服务于区域居民,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实践证明,核心医院在区域医疗联合体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姚峥;汉业旭;马志娟;唐凤君;徐立新;赵国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这是党和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管理现状及形势的正确研判。“医而优则仕”,是当前医院管理队伍构成的主要导向,然而这个“指挥棒”下呈现的医院行政管理现状却是弊端种种。职业化,已不只是势在必行,更是迫在眉睫。那么,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路到底怎么走?
作者:阮列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开发医院综合评价工具,为公众提供公共信息、促进医院开展管理竞争。方法:利用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方法,确定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秩和比法,对北京市11家三级综合医院开展评价,计算得分并排序。结果:从质量安全、服务效率、费用控制及患者感受等4个维度,选择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院内感染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次均例均医疗费用、医疗纠纷投诉率等12个评价指标,分析了北京市11家三级综合医院排序结果。结论:研究方法可为其他地方参考,研究结果可为公众就医选择提供信息,有利于促进医院之间开展管理竞争,改善服务。
作者:王亚冰;雷海潮;林金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始建于1950年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近年来医院快速发展,以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地区。2011年、2012年该院连续两年荣获原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改革创新奖。
作者:郝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转化医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成立了62家临床与转化科学中心,通过转化医学研究来改善人类健康。各临床与转化科学中心重视研究者和研究团队的训练,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和各类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职业发展要求,重视负责任的研究行为的培训。文章通过对美国临床与转化科学中心教育培训的研究,总结其共性与特色,为国内的转化医学教育提供借鉴。
作者:栗美娜;韩旭;丁陶;刘嘉祯;农欣;叶锋;张鹭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财务管理是公立医院运行的重要环节,建立符合医改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顺利完成改革任务的有效保障。本文以多维会计理论为依据,对预算、成本、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践中发现,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解决监督职能缺失、信息不对称以及粗放式管理等传统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实现医院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程明;宋雄;王冬;郑开源;徐卫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了解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学员对培训和待遇方面的需求,为培训的全面推行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抽样调查问卷,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导向,运用SPSS软件对学员在各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调查了解了学员对自身能力的评价、通过培训希望获得和增强的能力以及在薪酬福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结论:在培训中需要重视各类知识培养,加强人文修养;不断强化技能培训,提升临床工作能力;增强学员责任感、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适当提高住院医师收入,提供住房保障;重视住院医师心理健康,拓宽就业思路。
作者:汪慧;陈佳雯;董菡;陈蕊;牟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对联网互动整合医学体系的定义及内涵的介绍,分析该体系在区域医疗和医联体发展中的效益协同,进一步探索国际视野下行之有效的区域医疗合作平台,探讨国内和国际医院合作建设新常态机制,发挥该体系在新一轮医改背景下运行的实际效能。指出联网互动整合医学体系顺应医改发展方向,是跨区域共享医学资源的有效手段,整合医学理念引领联网互动整合医学体系发展。
作者:李勇;修燕;王萌;章笠中;吴世新;曹旭;梁敏;温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指出了影响我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发展的相关政策问题:一是医院分类管理政策不协调,包括现行医院法人制度与现实发展不协调,非营利性医院的政策不对等,政府对医院设立规划不完善;二是现有政策不完善、不落实,包括人事制度成为社会办医的瓶颈,民营医院享受医保报销政策的落实受到限制,国家税收政策对社会办医的限制,国家土地使用政策对社会办医的限制,对民营非营利和营利性医院监管不到位。
作者:赵淳;陈方;赵婧;陈伟;葛树森;刘宇;杜克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学院型学科是学院型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学院型学科的概念和内涵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和排序法构建了学院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某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评价,评价结果与学科实际发展相符,学院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陈伟岗;韩德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北京协和医院根据门急诊楼及手术科室楼现状加装能耗计量装置,与现有能耗计量结合,建立医院建筑能耗监管系统、设备运行管理平台,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实行分类、分项计量,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能源在线监测、统计分析,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大程度细化用能结构,实现医院能耗按系统分项计量及部分科室独立计量,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焦军胜;柴建军;朱晓军;柳昭羽;马中文;李晨;李兴;赵冬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从廉政风险防控角度,查找医疗机构高值耗材、大型仪器设备、基建工程、体外试剂、药品采购管理中的廉政风险点及管理薄弱环节,探索构建风险明确、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监管有效的疗机构采购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
作者:王峥;李玉丹;倪震勇;许庆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提出了解决营利与非营利性医院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社会办医的税收制度;完善社会办医用地政策;完善社会办医的融资政策;逐步扩大社会办医院纳入医保的范围;充分发挥多点执业制度的作用;规范社会办医的准入与监管制度;提升卫生行政监管水平。建议对全额拨款的公立医院、自主经营的公立和民营非营利性医院、民营营利性医院在上述制度设计中应区别对待,体现不同医疗机构的社会功能定位和相配套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的作用。
作者:郑雪倩;曹艳林;刘宇;赵淳;刘方;李海朋;郭海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护理管理与质量改进是促进医院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针对县级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质量标准未严格落实以及护士分层次在职培训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对海南省某县级市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作者对该县级市人民医院帮扶期间的具体做法,以及1年的护理质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分析认为:对口帮扶县级医院能有效改进与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及全面质量。
作者:谢微波;谢延风;郑武平;赵庆华;肖明朝;吕富荣;陈波;任国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医院协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召开研讨会,对药房托管利弊及潜在风险展开专题研究。简述了云南省禄丰县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北省鄂州市“药房托管”的运作模式,分析了“药房托管”的利弊与潜在风险,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相关领域改革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
作者:李洪山;王冀;王玲玲;郑莉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隐藏在医患关系失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从科层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其关键特征(专业分工、等级森严、纪律严明、理性关系、量才用人)对医患信任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作者:马晓;封国生;郭蕊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