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平;颜志清;江训猛
目的:探讨回神颗粒含药脑脊液体外对缺血缺氧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时间窗,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脑脊液药理学和PC12细胞培养的方法,用回神颗粒含药脑脊液体外培养缺血缺氧损伤的PC12细胞.在PC12细胞损伤后6h、12h、24h、72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PC12细胞模型复制后,神经细胞凋亡在0~72h都有动态变化;回神颗粒含药脑脊液干预的PC12细胞凋亡时间窗0~24h是佳干预时机,0~72h内仍有意义.结论:回神颗粒含药脑脊液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其佳时间窗为0~24 h.
作者:张玉岭;刘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通过一则发热误治医案,讨论中医临证当注重古今疾病谱变化对临床实践的影响,进而正确处理中医理论继承与创新、“古方”与“今病”之关系.
作者:马伯艳;张广庆;段润章;郑慧娟;宋颖星;张福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国内外针对此类疾病研究较多,并提出可应用于干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ITP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通过回顾近几年文献报道发现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治疗ITP上具有独特的疗效.
作者:彭文虎;卢晓南;徐国良;刘红宁;尚广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浮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对照组,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3个周期后,浮针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浮针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VAS为(2.86±0.43)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症状评分为(16.5±2.8)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作者:解小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喉源性咳嗽是干祖望教授提出的新病症名,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喉间作痒则咳,不痒不咳,无痰或少痰,甚则咳引胸痛等.喉痒多因风、火、燥等异气侵袭咽喉所致[1].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大多学者认为与环境变化及空气污染相关.治疗上西医常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咽炎治疗,疗效欠佳.而中医根据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疗效显著.近10年来不少中医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唐小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分析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根据不同病因分型讨论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发病机理主要是瘀血阻滞,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
作者:耿晓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李淑英主任从医四十余年,为宁夏著名老中医,长期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和教学工作,对许多疑难杂证有独到的见解,李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益气养阴敛汗法、益气养阴安神法、益气养阴升津法、益气养阴清热法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出汗不止、神经衰弱、慢性咽炎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李淑英主任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多种疑难杂证整理如下,与同道共勉.
作者:丁玉梅;李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帅某某,女,71岁,因“反复呕吐1年,加重1月”于2005年9月20日入院(住院号99595).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吐后则快,时腹胀,矢气后则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一直未予正规治疗.1月前因情绪激动,病情加重,食入则吐,遂于9月9日住入某省级医院,诊断“肠梗阻”,经西医对症支持治疗10余天疗效不佳,来我院门诊求治,胡珂教授以攻下逐饮法治之,予己椒苈黄汤3剂,罔效,遂收入住院.入院症见:食入、饮入即吐,呕吐大量水液,盈碗盈盆,夹有未消化食物,烧心,反酸,偶腹胀,口干欲饮,小便短少,大便稀溏量少,夜寐差.
作者:姜劼琳;胡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陈湘君教授对风湿性肺间质病变(CTD-ILD)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经陈湘君教授诊治有效的CTD-ILD患者231例病案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数据挖掘软件进行资料标准化、数据提取录入,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总结常用药物.结果:“益肺肾,化痰瘀,通肺络”为陈湘君教授治疗CTD-ILD治疗总则.尤其强调扶正,注重顾护脾胃、培土生金、攻补结合,寓通于补.常用药味(占总用药频数43.32%)集中于补益气阴药、化痰药、活血药三大类.结论: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客观总结了陈湘君教授治疗CTD-ILD用药经验,为深入学习和领悟陈湘君教授学术思想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高维琴;陈湘君;顾军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考察河北涉县21个柴胡药材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为确定河北涉县柴胡的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统计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其总和的动态变化.结果:河北涉县三个地区不同采收时间的柴胡中柴胡皂苷a和d的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其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其总和的含量6、8月份高.结论:河北涉县柴胡药材的以6、8月份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较好,可以为柴胡确定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侯芳洁;李英;宋军娜;郑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症效果.方法:对42例患者采用活血祛瘀通络法,以自拟通管汤,配合中药灌肠、外敷、穴位注射及静滴综合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18例,显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戴志红;林玲;毛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行气破瘀合剂配合加味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使用行气破瘀合剂配合加味海桐皮汤熏洗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2%利多卡因2~4mL局部封闭治疗.两组均以14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破血合剂配合加味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可靠,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复发率低.
作者:石剑陶;万小明;胡敦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激素治疗易呈现依赖性.张慧主任中医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激素依赖性ITP主要可分为肝肾阴亏、脾肾气伤及脾虚湿困等证型,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且预后良好.
作者:靳松;张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用膨胀海绵填塞大鼠一侧鼻腔,持续4周后,将模型组大鼠置于自制风箱内,给予香烟雾化,连续20天,建立模型;对照组,自由活动为主.结果:模型组长时间鼻窦部引流不畅及烟雾刺激后出现频繁抓鼻,喷嚏,发作性咳嗽,清喉,咯痰样,易激惹,饮水量明显增多,精神亢奋,食量减少,活动明显增加或烦躁不安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表现.血清中炎性介质IL-8、TNF-a水平明显升高.鼻窦部及咽后壁病理切片见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经探索建立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模型其发病机理与临床相似,这种成功设计的制模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曹治山;史锁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王德明教授是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悬壶济世四十余载,善运用掌纹医学,尤其是掌指丘诊断脾胃病.余有幸待诊于侧,耳提面命,受益匪浅.现将王德明教授临证经验归纳如下.指丘诊属于中医掌纹医学,王德明教授认为掌纹医学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称之为中医掌纹诊断学,是对手的形态色泽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人体健康或疾病情况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
作者:滑永志;魏兰福;田耀洲;陆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月经后期主要见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月经改变,严重者闭经.临床常伴无排卵、不孕、高雄激素血症、肥胖及卵巢增大和多囊性变等.常见气滞血瘀,寒温凝滞,痰湿内阻,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型.导师周珊玲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本虚标实或伴虚实夹杂,故自拟背部“双合穴”,配合肝脾肾三经之要穴,运用针灸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方慧敏;周珊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总结分析了《伤寒论》中以咽痛为主症的甘草汤、桔梗汤证、猪肤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以及《温病条辨》中银翘马勃散证、普济消毒饮证、翘荷汤证等诸证的症状、病机和方药加减,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龙琼萍;刁军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西医的治法主要有抗病毒、降酶、护肝等,中药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也日益凸显出重要性.对病毒性肝炎的用药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将相关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
作者:牛静;傅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笔者通过对颞三针的组成、定位、局部解剖及颞部损伤出现的症状作一概述,突出颞三针在脑瘫患儿头针中的重要性.
作者:高琦;薛小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也是临床常见的证型,疏肝健脾法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及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近年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中药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中医护理等以及疏肝健脾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作者:白雪琴;周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