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曹治山;史锁芳

关键词: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大鼠, 动物模型, 改良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大鼠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用膨胀海绵填塞大鼠一侧鼻腔,持续4周后,将模型组大鼠置于自制风箱内,给予香烟雾化,连续20天,建立模型;对照组,自由活动为主.结果:模型组长时间鼻窦部引流不畅及烟雾刺激后出现频繁抓鼻,喷嚏,发作性咳嗽,清喉,咯痰样,易激惹,饮水量明显增多,精神亢奋,食量减少,活动明显增加或烦躁不安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表现.血清中炎性介质IL-8、TNF-a水平明显升高.鼻窦部及咽后壁病理切片见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经探索建立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模型其发病机理与临床相似,这种成功设计的制模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何晓晖运用当归六黄汤临床经验

    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盗汗,何晓晖教授根据其组方配伍及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将此方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疑难病症的治疗,常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刘爱平;颜志清;江训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胡珂运用五苓散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帅某某,女,71岁,因“反复呕吐1年,加重1月”于2005年9月20日入院(住院号99595).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吐后则快,时腹胀,矢气后则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一直未予正规治疗.1月前因情绪激动,病情加重,食入则吐,遂于9月9日住入某省级医院,诊断“肠梗阻”,经西医对症支持治疗10余天疗效不佳,来我院门诊求治,胡珂教授以攻下逐饮法治之,予己椒苈黄汤3剂,罔效,遂收入住院.入院症见:食入、饮入即吐,呕吐大量水液,盈碗盈盆,夹有未消化食物,烧心,反酸,偶腹胀,口干欲饮,小便短少,大便稀溏量少,夜寐差.

    作者:姜劼琳;胡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刁军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验案1则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体内性激素分泌减少所导致的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认为其病机是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平衡失调.本病在古代医籍无单独记载,但其症状常散见在年老血崩、年老经断复来、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绝经前后妇女易患的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85% ~ 90%[1].女性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相对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乏力,抑郁,多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难于集中等[2].

    作者:张虹;董辛;胡文莉;龙琼萍;刁军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验案一则辨“古方”与“今病”

    通过一则发热误治医案,讨论中医临证当注重古今疾病谱变化对临床实践的影响,进而正确处理中医理论继承与创新、“古方”与“今病”之关系.

    作者:马伯艳;张广庆;段润章;郑慧娟;宋颖星;张福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张慧辨证治疗激素依赖性ITP经验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激素治疗易呈现依赖性.张慧主任中医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激素依赖性ITP主要可分为肝肾阴亏、脾肾气伤及脾虚湿困等证型,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且预后良好.

    作者:靳松;张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凉血活血软胶囊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凉血活血软胶囊中白茅根、赤芍、当归、独活、羌活五味药材的水提醇沉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芍药苷提取率与干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煎煮时间(A)、煎煮次数(B)、加水量(C)三个因素对水提工艺的影响,以芍药苷保留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液含醇量(A)、静置时间(B)、药液相对密度(C)三个因素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水提工艺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其中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P>0.05);醇沉工艺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药液相对密度>静置时间>药液含醇量,其中药液相对密度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佳水提工艺条件为8倍量的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加入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55%,药液相对密度1.15,静置时间16h.

    作者:吴雪;张伟;张云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靳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用靳三针治疗,对照组用传统肩三针冶疗,两组均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3.3%.结论:靳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传统肩三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志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合经典谈中医对咽痛的论治

    总结分析了《伤寒论》中以咽痛为主症的甘草汤、桔梗汤证、猪肤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以及《温病条辨》中银翘马勃散证、普济消毒饮证、翘荷汤证等诸证的症状、病机和方药加减,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龙琼萍;刁军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分析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根据不同病因分型讨论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发病机理主要是瘀血阻滞,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

    作者:耿晓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河北涉县不同采收期柴胡药材的质量研究

    目的:考察河北涉县21个柴胡药材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为确定河北涉县柴胡的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统计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其总和的动态变化.结果:河北涉县三个地区不同采收时间的柴胡中柴胡皂苷a和d的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其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其总和的含量6、8月份高.结论:河北涉县柴胡药材的以6、8月份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较好,可以为柴胡确定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侯芳洁;李英;宋军娜;郑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三黄酊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三黄酊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Agilent ZORBAXSB-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nm.结果:盐酸小檗碱、黄芩素均得到较好分离,分别在0.092~2.3mg/mL,0.064~1.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6%、98.1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三黄酊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董宁霞;边瑞民;成植温;宋德海;卢立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胡小荣自拟白斑止痒汤治疗外阴白斑经验

    外阴白斑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种慢性疾病,因病变部位皮肤和黏膜多呈白色,故又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该病为世界疑难疾病,西医对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胡小荣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外阴白斑以肝肾阴虚、血虚生风为主要病机,以滋肾壮水、补肝血、祛风止痒为治疗原则,采用中药内外合治,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陈湘君治疗风湿性肺间质病变用药经验数据挖掘分析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陈湘君教授对风湿性肺间质病变(CTD-ILD)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经陈湘君教授诊治有效的CTD-ILD患者231例病案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数据挖掘软件进行资料标准化、数据提取录入,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总结常用药物.结果:“益肺肾,化痰瘀,通肺络”为陈湘君教授治疗CTD-ILD治疗总则.尤其强调扶正,注重顾护脾胃、培土生金、攻补结合,寓通于补.常用药味(占总用药频数43.32%)集中于补益气阴药、化痰药、活血药三大类.结论: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客观总结了陈湘君教授治疗CTD-ILD用药经验,为深入学习和领悟陈湘君教授学术思想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高维琴;陈湘君;顾军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青龙汤联合热敏灸治疗AECOPD(外寒里饮证)30例

    观察小青龙汤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AECOP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西医常规治疗)、B组(西医基础上加小青龙汤治疗)、C组(西医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C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C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及A组(P<0.05),且B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短于B组(P<0.05)及A组(P<0.05),且B组短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青龙汤联合热敏灸在AECOPD的治疗中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文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女贞子对大鼠肝组织DAPK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寒凉性中药女贞子对大鼠肝脏DAPK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寒性中药水提取物女贞子低剂量2.16g/kg高剂量6.48g/kg灌胃大鼠30d,运用RT-PCR半定量法分析大鼠肝组织DAPK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灌胃30天后,女贞子低剂量组DAPK基因mRNA表达增加了6.4%;女贞子高剂量组增加了91.8%,且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结论:女贞子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DAPK基因mRNA表达水平.

    作者:嵇琴;朱卫丰;张敏;孙振;章明;彭淑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更年汤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

    目的:探讨自拟更年汤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诊断为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予以自拟更年汤口服,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88.33%.结论:更年汤配合耳穴压豆法能有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穗;邹芸香;林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药联合使用治疗ITP研究概况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国内外针对此类疾病研究较多,并提出可应用于干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ITP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通过回顾近几年文献报道发现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治疗ITP上具有独特的疗效.

    作者:彭文虎;卢晓南;徐国良;刘红宁;尚广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凝血-炎症水平的调控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对脓毒症大鼠凝血相关因子血清凝血因子XIV (FXIV)活性及炎症相关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以及桃核承气汤对凝血-炎症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脓毒症)、中药组(造脓毒症模型后用桃核承气汤治疗),采用二次打击法建立脓毒症模型,ELISA法检测造模后休克开始及复苏后第72h血清EPCR的表达以及FXIV、IL-1β、IL-6、TNF-α的含量,第120h各组IL-6、TNF-α的含量.结果:脓毒症大鼠的EPCR水平,中药组与正常组、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因子FXIV、IL-1β含量中药组与正常组、模型组之间未见差异(P>0.05).脓毒症大鼠造模后TNF-α水平,在第72h时中药组(2.14±0.55)和正常组(2.04±0.52)与模型组(2.75±0.83)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第120h时中药组(3.13±0.52)和正常组(2.77±0.3)低于模型组(3.56±0.56)水平(P<0.05),且三组TNF-α含量均高于第72h时.结论:桃核承气汤可能通过调节脓毒症大鼠EPCR水平的表达,抑制TNF-α水平,从而调控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在脓毒症的凝血-炎症网络中桃核承气汤的调节凝血作用或弱于调节炎症作用.

    作者:黎永琳;周红;鲍丹艳;刘云涛;李际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探讨浮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对照组,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3个周期后,浮针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浮针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VAS为(2.86±0.43)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症状评分为(16.5±2.8)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作者:解小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用药特点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西医的治法主要有抗病毒、降酶、护肝等,中药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也日益凸显出重要性.对病毒性肝炎的用药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将相关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

    作者:牛静;傅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