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束针疗法治疗电脑项肩综合征36例

裴佳;程立红

关键词:电脑项肩综合征, 束针疗法
摘要:电脑项肩综合征[1]是电脑综合征中的一组症状,由于长期从事电脑工作或学习,体位固定不变,使项肩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项肩关节僵硬、麻木,项肩肌群酸痛,周围软组织损伤等。束针疗法是导师程立红教授3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疗法之一,方法简便,行之有效。笔者在临床过程中采用束针疗法治疗电脑项肩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论治肺部斑块影病案2则

    肺部影像学上有改变,但临床通过大量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仍难以明确诊断的疾病越来越多,西医治疗往往收效不佳,中医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结合2则临证验案,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肺部斑块影的疗效,以期为同道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思路。

    作者:吴娥;万丽玲;杨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丝虫病古今中医临床研究概况

    探讨古今中医对丝虫病的认识和研究,为挖掘中医药防治优势及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提供依据。研究发现,传统中医认为本病发生有内外因素。其外因与感染湿毒有关,而脾胃虚弱也为重要原因之一。晚期多累及脾肾,甚至肝脾肾阴阳两亏。早期治疗以杀虫祛湿、清热利尿为主,多服用射干、萆薢、桑叶、榧子等中药;晚期宜重视辨证施治,同时施以针灸、中药外洗等,以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孟苗苗;孙超;秦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缪刺法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目的:通过缪刺法配合热敏灸的治疗,观测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情况。方法:本文根据经络左右相通,互为表里的中医整体观念,通过对临床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健侧穴位的良性刺激,使其气血运行正常,阴阳调和,经络通畅,并配以热敏灸法施治,激发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进一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以助功效。结果:痊愈26例,显效者3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缪刺法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在发病早期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产生,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是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嵩;康明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抑瘤膏对血瘀体质lewis 荷瘤小鼠血流变学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肺抑瘤膏对血瘀体质lewis荷瘤小鼠血流变学的干预作用。方法:首先进行血瘀体质模型的建立,继而进行lewis肿瘤细胞的接种,将体质造模成功并且荷瘤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血瘀对照组和血瘀给药组,给药组给予肺抑瘤膏灌胃,观察两组小鼠外周血Fib、D-dimer、全血黏度的差异性。结果:肺抑瘤膏可以有效改善血瘀体质荷瘤小鼠的高凝、高黏状态。结论:对肿瘤患者偏颇体质进行调整,是中药治疗肿瘤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作者:郑心;孟宪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五脏”耳穴贴压干预 COPD 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脏”耳穴干预COPD患者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为COPD患者失眠症治疗寻找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五脏”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优于对照组的33.3%。结论:“五脏”耳穴疗法治疗COPD患者失眠症有明显疗效,是治疗本症的有效干预方法。

    作者:游旭宇;黄婷;刘建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经期延长验案1则

    经期延长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d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有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等。经期延长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出血时间较长,但因出血量不多,故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然行经时间较长,对生活造成不便,甚至影响受孕或发生自然流产。临床常见于西医学中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黄体功能不足、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及节育环放置术后的并发症等疾病[1]。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机或由冲任气虚不能制约经血,或因外邪客胞,血热妄行所导致,治法益气养血,或清热补肾。现代医家也有在继承前辈治疗经期延长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月经周期分期治疗,辅以耳穴、针灸、外敷等外治法配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且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张虹;刁军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治疗咳嗽的体会及用药经验

    首先,本篇所说的咳嗽,主要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急性发作,还有感染性肺病等所引起的咳嗽。在治疗中,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肺为华盖,地处高位,外应皮毛,又主呼吸,外邪侵犯人体,首当其中的便是肺。因而治疗咳嗽、气喘等病症,第一要义便是宣肺祛邪。再者,现在患者一有咳嗽,包括某些医生,常喜用抗生素,寒凉郁遏,造成失表而邪气内伏,不得不再表而宣肺祛邪。在用药方面,偏寒者,笔者喜用苏叶,偏热者喜用桑叶。在止咳名方止嗽散中,程氏用荆芥解表。荆芥解表祛风而兼入血分,不若苏叶解表宣肺而能理气宽胸;桑叶宣散风热而能清热润燥。故后世止咳方中,鲜有用荆芥者。

    作者:杨扶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二至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为平补肝肾之阴的经典方剂,二至丸具有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抗衰老、调节免疫、降血脂、改善缺铁性贫血、抗骨质疏松、抑制肿瘤生长、降血糖、抗疲劳、抗血栓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及防治亚健康,然其药理研究稍显不足,尤其是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就二至丸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邹勇;左铮云;赵海梅;王馨;刘端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炎症反应的中医药干预支架内再狭窄的思考

    中医药对PCI术后再狭窄炎症反应做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作用机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作一归纳总结。

    作者:邹国辉;黄小燕;曹浪;李菲;邓常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圣济总录?心藏门》“心实证”研究

    分析《圣济总录?心藏门》篇中“心实证”的概念、常见症状和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尹进;年莉;张静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谈颈腰椎病的预防

    颈腰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且较难以治愈,因此对颈腰椎病采取提前预防措施,减少颈腰椎病的发生率、延迟颈腰椎病的病发时间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筋骨、气血二者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颈腰椎病的病因进一步探讨筋骨、气血与颈腰椎病三者之间的联系,并结合“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理论,为颈腰椎病的预防提出对策。

    作者:任文琪;王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明清医案中肺系疾病方药的配伍规律研究

    通过收集明清医案中肺系疾病医案321例,运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各疾病医案中的高频药物和药对分别是:咳嗽为杏仁、甘草、茯苓、桑叶、杏仁-甘草、杏仁-桑叶;肺痈为冬瓜仁、薏苡仁、杏仁、茯苓、冬瓜仁-薏苡仁、冬瓜仁-杏仁;肺痿为薏苡仁、甘草、枇杷叶、冬瓜仁、冬瓜仁-薏苡仁、枇杷叶-薏苡仁;哮病为茯苓、杏仁、半夏、甘草、杏仁-茯苓、杏仁-橘红;喘证中常用药物为茯苓、甘草、杏仁、五味子、熟地-茯苓、山萸肉-茯苓;肺痹中常用药物为杏仁、薏苡仁、通草、桔梗、杏仁-桔梗、杏仁-通草;咳嗽、肺痿、哮病、喘证与补益药关系为密切,肺痈与清热药关系为密切,肺痹与祛湿药关系为密切。

    作者:卞雅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析《千金方》的针灸学术思想

    《千金方》为初唐医家孙思邈精研《内经》《本草经》《伤寒论》与《甲乙经》等著作,并结合其临床经验而成书。该书内容丰富,辨证精确,其中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春晓;张永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独活寄生汤合隔姜灸法治疗产后身痛30例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合隔姜灸法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30例产后身痛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内服配合隔姜灸法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治愈2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独活寄生汤合隔姜灸法治疗产后身痛在临床上有显著疗效。

    作者:潘兆兰;毛穗;邹芸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罗布麻溶蚀型包衣脉冲片释药时滞对溶蚀速率的响应研究

    目的:研究罗布麻溶蚀型包衣脉冲片“时滞”对“溶蚀速率”的响应关系。方法:通过体外溶出的方法,考察压制包衣中氢化蓖麻油与聚乙二醇的比例、片芯崩解剂用量对“溶蚀速率”“时滞”的影响,对脉冲片的释药机理进行探讨。结果:氢化蓖麻油与聚乙二醇的比例显著影响溶蚀速率,随着氢化蓖麻油用量的增加,包衣层的溶蚀速率减慢,但在整个释放过程中并非恒量,表现为慢溶蚀相Ⅰ相与快溶蚀相Ⅱ相;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的比例、片芯崩解剂显著影响“溶蚀速率”“时滞”,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函数关系。结论:包衣中各成分的比例、片芯崩解剂用量通过影响溶蚀速率控制脉冲片“时滞”的大小。

    作者:杨华生;吴璐;罗永明;高文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胃下垂30例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门诊胃下垂患者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汤加减进行治疗,4周为一疗程。结果:30例胃下垂患者服药2~5个疗程后,治愈15例(50%),有效12例(4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补中益气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胃下垂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黎明;胡莎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藿香正气双相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藿香正气双相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广藿香、紫苏叶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65∶3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94nm。结果:在薄层色谱条件下斑点清晰易分辨,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分别在0.208~1.456μg,0.112~0.7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6%和100.06%,RSD分别为2.1%和0.73%。结论:建立的TLC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便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藿香正气双相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小红;钱星文;杨世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青年高血压病的中西医认识及防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提高,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6亿,临床上将19~60岁的高血压患者称为中青年高血压,其患病率为14.55%,大约有两千多万人[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发病日趋年轻化,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逐年增多,其增高趋势较老年人更为明显[2]。笔者试从中西医两方面对中青年高血压病的认识及防治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徐小章;陈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EGFR 检测49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9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行外周血EGFR检测。分别按有无EGFR变异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期)以及药物治疗分组进行病例数分析。结果:患者的基本情况与EGFR检测的关系:男女组、<60岁或>60岁组及不吸烟组无EGFR突变的病例数多于有EGFR突变的病例,吸烟组有突变的病例数高于无突变的病例数。病理分型(期)与EGFR检测结果的关系:磷癌与IIIA、B期的患者中,EGFR有与无突变的病例数各占50%;腺癌、腺鳞癌、非小细胞肺癌与IV期的患者中无突变的病例数高于有突变的病例数。 EGFR有无突变者服药后的病情变化:服药后无进展的病例构成比高于服药后进展,EGFR有突变组服药后未进展的病例构成比显著高于无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GFR的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吸烟及病理分型(期)可能有关,EGFR突变者服药后疗效高于无突变者。

    作者:农巧红;申东兰;牟尚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郁证从表论治探讨

    广义的郁病主要是《内经》所发五运六气皆可致郁,狭义的郁证指七情所致的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历代医家对郁证病理阐述及论治较为详尽,但从表论治郁证较为少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探讨了郁证从表论治的意义。

    作者:涂厚姝;洪静;章文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