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险峰;张腾云
从中药疗法、针药结合疗法、中医其他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面,分析总结了2010~2013年梅尼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卢嫏环;谢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运用三因制宜观探讨江西地区湿热咳嗽证候易感的成因,指出江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气象特点、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社会因素以及所形成的人群体质特点,是决定该地区湿热咳嗽易感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丁兆辉;万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于因热毒内盛、下痢脓血的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已成定式。笔者从发病机理的角度去认识,以此方清肝经之火热、祛厥阴少阳之风热、解血分之热毒,化裁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面肌痉挛、痤疮等疾病,屡获良效。
作者:姚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内经》等前人论述中有关三焦的条文进行再认识,认为三焦的形态如同解剖学中的网膜、脂膜,附着在其他脏腑之外,是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通路,其功能总归于“气化”。所以,“主气所生病”。
作者: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科学的一枝独秀。在承认中医的科学性前提下,我们认为科学具有相通的共同点。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一直强调中西医的不同点,而忽视了她们的共同点。本文从当前用西医(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的成功案例,例证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可行性。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虽然尚处于有争议的初级阶段,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一新思路,不仅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甚至有助于用中医理论指导现代医学的发展。
作者:陈永;乐毅敏;易惺钱;徐克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从慢性胃病的病变特点以及脾胃与气血津液的关系出发,讨论了慢性胃病以气、血、津液论治的体会。
作者:于立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养生保健酒是根据中医食药养生理论和“上工治未病”保健预防医学理念,以及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医学亚健康理论,结合中国药酒文化与现代保健饮食产品相关技术与规范,针对现代社会广大人群日益严重和显现的“亚健康”身体和心理状况,创制的一类主要适用于中老年人的新型保健酒剂产品。本文概要介绍中医养生保健酒的适用证候(症候)及其适用人群,以及不宜饮用保健酒的人群或者不宜饮用保健酒的气候、时节境况。
作者:夏循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1]。根据心悸的临床特点和现代医学印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或过缓、期前收缩、房颤或房扑、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以心悸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属中医学“心悸”范畴。
作者:郑志娟;刘丽;马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阐述孙玉信教授运用延年半夏汤治疗胃痛临证要点。方法:以延年半夏汤治疗虚寒、气滞、积滞胃痛。结果:延年半夏汤能有效缓解胃痛症状。结论:延年半夏汤治疗虚寒、气滞、积滞胃痛效果明显。
作者:蔡红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陈皮为常用中药,其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作用显著,临床应用广泛,为深入研究陈皮,本文对近年来陈皮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目的旨在为陈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李晓芳;张健康;王慧鸾;叶凤玉;黎欢梅;叶喜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药通络汤治疗输卵管通而欠畅性不孕症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通络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药通络汤治疗输卵管通而欠畅性不孕症疗效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定芳;尹剑平;黄梦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称之为鼾证,临床上以阻塞性多见,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极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发生睡眠猝死,但是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睡觉打鼾很正常,打鼾越响,睡觉越香。自我科开展睡眠专科门诊以来,诊断为本病的人数居多,但因呼吸机费用昂贵,不被患者所接受。王丽华,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10余载,灵活辨证,医术精湛,学验俱丰,擅长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且疗效满意。本人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俟诊左右,受益颇多,现将1例验案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刘美年;刘敏;刘丽;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枕大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非遗传神经内科疾病,属国际头痛分类中的丛集性头痛。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后枕部且向头顶部放射痛,疼痛多数为阵发性加剧的针刺痛,可为闪电样剧烈抽痛、烧灼痛或跳痛等,少数患者可在疼痛部位触及大小结节。顽固性枕大神经痛是指经过西医系统、正规治疗或配合中药、针灸、封闭等治疗长达3年以上,而无显著疗效者,并且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多发于30~60岁女性,目前治疗西医大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临床副作用多、风险大和复发率高,且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中医尝试采用针刺结合艾灸、电针等治疗,疗效较好,安全,费用低廉,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采用热敏灸配合针刺阿是穴治疗顽固性枕大神经痛1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萍;陈日新;焦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阴肾经穴位治疗阴虚便秘临床疗效。方法:45例阴虚便秘患者,针刺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阴都、石关、肓俞、中注、交信、太溪、大钟、照海,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45例患者,临床治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1%。结论:针刺足少阴肾经经穴治疗阴虚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林小群;于柏清;徐杨青;万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腰痹方合金药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痹方合金药膏治疗8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访。结果:治疗4周后按照《中医病后疗效标准》评定:治愈率60%,有效率93.75%。结论:中药外敷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作者:曾文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HPLC色谱法建立桔梗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以Dionex C18(250mm ×4.6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本色谱条件下桔梗药材各成分得到较好的分离,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3批桔梗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相似度大于0.9。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桔梗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靠。
作者:李福龙;罗娟敏;张文惠;肖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调查九江市社区医疗机构在儿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点评分析激素合理和不合理使用或激素滥用情况,为我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单位特别是社区医疗机构的用药监管以及儿科患者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查九江市19个社区医疗机构的儿科门诊处方,每月从不同社区随机抽查儿科门诊处方500张,共计9000张。分别从激素类药物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处方点评并组织医药学专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社区医疗机构使用了激素类药物的处方有1357张,合理使用激素的处方有558张,占41.1%,不合理使用的有43张,占3.2%,滥用激素的有756张,占55.7%。结论:九江市社区医疗机构在儿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激素类药物的情况比较普遍,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我市儿童安全用药和身体健康。
作者:陈宗玮;严丽;彭桂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确定利咽含片的喷雾干燥佳工艺。方法:以收粉率、含水量、粉末性状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进风温度、进料流量、药液密度等对利咽含片喷雾干燥工艺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其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相对密度为1.15(60℃),进料流量为24mL/min,温度160℃。结论:建立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能够满足制剂制备的需要。
作者:姜颖张尧;龚明;谢茵;陈颖翀;罗晓健;彭琳;何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药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是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药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技术资料。新药临床试验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试验的成败。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不仅是正确评价药物是否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同时能够兼顾风险及成本控制的需求。Ⅱ期试验主要是疗效探索性试验,其主要研究目的是为Ⅲ期临床确定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本文通过随机、双盲、阴性对照、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设计,纳入病例240例,为评价原生痛胶囊治疗风湿痹症引起的疼痛及关节肿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临床试验的方案,为原生痛胶囊的Ⅲ期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作者:何秀菊;侯莉;范玫玫;简晖;杨世林;李高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制剂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250mm ×4.6mm,5μm),流动相A:乙腈-四氢呋喃(25∶15),流动相B:0.1mol/L乙酸铵溶液(每1000mL加0.7mL冰醋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35nm。结果:四种乌头类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次乌头碱的分离度良好,各成份在进样量分别为0.066~0.827μg、0.065~0.815μg、0.053~0.662μg、0.066~0.827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8、0.9998、0.9999、0.9999,在36h内稳定性良好。结论:本实验所确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科学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构建复方制剂的多指标评价模式。
作者:王一涵;于洋;许文迪;董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