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学仁;付刚剑;张礼仲
目的:分析射干麻黄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门诊单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单纯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射干麻黄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比之治疗前EOS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观察两组治疗后EOS对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突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海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成药院前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9月院前救护车接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5例,心电图ST-T改变明显,其中中成药组60例,西药组45例,空白对照组30例,评价患者一年内再住院率,猝死发生率,入院后30天生存质量评分,出院时心功能情况。结果:中成药干预组患者一年内再住院率、猝死发生率、入院后30天生存质量评分、入出院心功能情况均优于西药组和空白组,其中一年内再住院率、入院后30天生存质量评分、入出院心功能情况差异显著(P<0.05);中成药干预组和西药组患者预后均优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成药院前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复律宁冲剂中的组成药物按药性、功效、药理作用进行分组拆方研究,从药效学方面进一步阐明原方的配伍组成原理,为精简方药、寻找佳组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氯化钡致大鼠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按药性、功效、药理作用将复方药物拆方分组后,设阳性药物对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复律宁组、各拆方组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推迟氯化钡致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持续时间,与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拆方三组的作用优于拆方一组、拆方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复律宁组与拆方三组的作用非常接近,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律宁冲剂及其各拆方组可不同程度地延缓氯化钡致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有较显著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各拆方组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中拆方三组(精简方组)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与复律宁组无显著差异,其药效作用与全方为接近。
作者:许洁睿;何燕;沈琳;汤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针对中药药效的稳定性,副作用小特点,本文采用辨证施治加以施今墨对药,临床得到满意疗效。
作者:张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刘保和教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刘保和教授临证善于从调理气机入手,主张气机调达,百病不生。笔者跟师多年,现就其对痤疮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点滴心得总结如下。
作者:封丽华;孙苏文;王河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失衡而出现的一组包括月经紊乱及相关神经精神躯体症候群,中医中本病属于“绝经前后诸症”范畴,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阴阳失调而引起肝、心、脾等多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多种相关症状。西医治疗以雌孕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长期运用存在大量不良反应及致癌危险性,从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适用范围。刘润侠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研读经典同时积累临床经验,提出本病总病机在于肾虚肝郁,灵活运用辨证论治方法,提出补肾调肝治疗大法,并根据不同临床症状随症加减,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刘师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吉楠;刘艳巧;刘润侠;党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复杂的膝关节脱位骨折伴动静脉损伤多见于骨科高能量损伤,且病情严重,若治疗不当,常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截肢率,笔者认为手术修复结合韧带重建和患者的康复锻炼,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万鹏;许树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观察1例经气在足太阳膀胱经运行案例,如实记录与探讨与此相关问题,供读者参考。
作者:任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总结卢桂梅教授对颈椎病标本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床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
作者:范德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通过对中医重要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关于夏季养生的论述及后世医家的相关阐释的整理分析,从夏季精神调理、夏季起居安排及夏季饮食摄养三方面来探寻《黄帝内经》夏季养生之道,得出在精神调理上应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在起居安排应夜卧早起,阴居避暑;在饮食摄养上应适于寒温,春夏养阳、省苦增辛。这样方能顺应夏季阳气生长旺盛的变化,充分调节自身阳气,达到养生的目的。
作者:王凯勋;蒋力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红外成像技术,观察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压痛点的红外辐射特征分布情况,为临床辨敏选穴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寒湿组(56例)和湿热组(64例),采用TSI-21型热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扫描压痛点,同时取压痛点水平外侧3 cm处及(或)躯体对称部位非压痛点为对照点进行扫描,用红外辐射图像数字分析软件,分别对压痛点及对照点进行红外辐射温度阈值比较,观察不同证型患者压痛点的红外特征差异;并采用热敏灸方法对压痛点进行感传激发,以热敏灸感出现率为指标,观察不同证型、不同红外特征的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的差异。结果:(1)以压痛点与对照点温度的差值△F为观察指标,寒湿组患者压痛点分布在低温区,分布率为78.10%;湿热组患者压痛点在高温区,分布率为80.41%,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红外特征有显著性差异。(2)寒湿组和湿热组患者压痛点出现灸性感传率分别为62.86%和60.82%,P>0.05,两组灸性感传率无显著性差异。对比不同证型患者高温区和常温区、低温区和常温区的压痛点灸性感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高温区和低温区的压痛点的灸性感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寒湿组、湿热组患者不同红外特征情况的压痛点灸性感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红外辐射温度与证型有关,寒湿组患者压痛点以低温区特征为主,湿热组患者压痛点以高温区特征为主。(2)寒湿证、湿热证证型的不同不会影响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压痛点的灸性感传率与其红外特征改变有关,压痛点可以作为临床热敏腧穴的初筛部位。
作者:闻海菊;谢丁一;殷霞;刘静;张超然;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优化土茯苓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及相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确定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5.2 min,乙醇浓度:58.05%,提取温度:68.7℃,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理论值为49.931%,验证值为49.003%,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89%。结论: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的参数条件准确可靠,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为土茯苓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了实验参考和依据。
作者:王敏;胡梦梅;陈文龙;卢传礼;朱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调经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中药及针刺联合)和对照组24例(服用达英-35),比较两组总疗效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H、T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H、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SH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肾活血调经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能促进肾阴虚型PCOS患者月经的恢复、改善排卵,并有调节高雄激素血症作用。
作者:邱丽;管雁丞;宁艳;林琼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以扑热息痛为模型药,研究高取代羟丙纤维素对深凹形片剂裂片现象的影响。方法:以脆碎度和溶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高取代羟丙纤维素不同加入方法和不同加入量,对扑热息痛深凹片的影响。结果:高取代羟丙纤维素的加入对改善深凹形片剂裂片现象有显著作用,并且对溶出度影响较小。结论:高取代羟丙纤维素是一种塑形很好的粘合剂,可较好的改善脆性处方深凹形片剂的可压性,降低脆碎度。
作者:陶学仁;付刚剑;张礼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洪亮教授从事眼科临床与教研40年,在中西医结合诊疗眼科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对眼底病及角膜病,针药并用,疗效显著。本文介绍其治疗眼底视神经疑难病医案三则。
作者:黄冰林;李汝杰;谢晓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养阴清肺汤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肺气肿治疗方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清肺汤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董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13%,两组疗效比较,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振涛;张素敏;张玉玉;李鸿利;马红霞;王建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本文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及其特点,并从医案整理与名医经验传承、证候规律与标准化、用药配伍规律、疗效评价等四方面,探讨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
作者:朱彦陈;赵海梅;高健;刘端勇;胡慧明;叶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疾病中发现有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干预DNA的甲基化修饰过程,而发挥其治疗的效果。众所周知,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本文从中药四性角度综述了中药干预DNA甲基化的研究,以寻找中药药性与DNA甲基化修饰的相关关系,为中药药性的现代化阐释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作者:嵇琴;彭淑红;张敏;孙振;章明;朱卫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后世医家,多受朱丹溪“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的影响,对妊娠疾病,不问寒热虚实,皆用白术、黄芩以安胎,后患非浅。本文从白术、黄芩为安胎圣药的提出源流,后世医家对于此观点的批驳加以论述,提出妊娠胎动,若无病证则不必服药,若为病象,因素诸多,但需据证详辨,随证治之方可取效。
作者:刘海晔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