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香;陈素琴
目的 评价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01年手术根治切除的429例Ⅱ期NSCLC的病例资料,其中231例辅助化疗组患者于术后4-5周开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3-4周期,MVP方案治疗72例,CAP方案治疗89例,NP方案治疗70例,另单纯手术组198例.结果 ⅡA期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41.86%和48.96%(P>0.05),无显著差异;MVP和CAP化疗方案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37%和44.44%,与单纯手术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NP组的5年生存率为63.33%,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ⅡB期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35%和舵.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ⅡA期类似,对比单纯手术组,MVP和CAP方案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提高(37.21%,37.74%,P>0.05),而NP方案的5年生存率升高明显(55%,P<0.05).结论 3-4周期的NP方案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楠;赵翔;罗全;刘顺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 cm以外的癌旁组织、10 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CyclinDl、CDK4、p16和Pb进行检测.结果 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分别为36/70(51.4%)和28/70(40.0%),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反比,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其CyclinD1和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0.0%,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阳性率分别为44.0%和3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大肠癌中为低表达33/70(47.1%),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6的表达分别为57.1%和71.4%,Rb在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5.7%、78.6%和85.7%.CyclinD1与CDK4呈正相关关系(P<0.05).CyclinD1与p16、p16与Rb是负相关关系(P<0.05、P<0.05).结论 CyclinD1、CDK4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16的表达可能受Rb蛋白的负调控;CyclinD1的过度表达和p16的低表达在大肠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陈小贺;孟文格;李保东;马云龙;付泽娴;谢绍建;蔡建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脑转移瘤的病理解剖及预后相关因素脑转移瘤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肾癌,其中肺癌占64%.85%见于大脑半球,10%-15%发生于小脑半球,1%-3%发生于脑干,脑转移瘤多见于脑灰白质交界处且远离重要功能区,这一点也成为对脑转移瘤SRT(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SRS(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有利的解剖基础.
作者:贺铭言;尤庆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按WHO组织学分型标准重新分类,并结合患者的Masaoka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胸腺瘤A型8例,AB型10例,B1型8例,B2型17例,B3型15例,C型7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92.6%,82.4%,54.5%,57.8%.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18例,Ⅲ期16例,Ⅳ期11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68.6%和35.7%.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χ2=39.47,P=0.001).各组织学分型间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17.17,P=0.004)与不同临床分期间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44.93,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存在相关性,二者对于评估胸腺瘤的预后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提示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作者:邵明海;陈仕林;卢洪胜;周涛;王碧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空化效应治疗晚期实体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空化效应肿瘤治疗操作方法及程序治疗,每例接受治疗两疗程,第一疗程治疗时间为第1、4、7天,休息两周,第二疗程治疗时间为第22、25、28天,第56天观察疗效.结果 42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22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为35.71%,癌痛不适改善69.05%,生活质量评分改善69.05%.治疗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0%.结论 空化效应治疗晚期实体瘤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微,可更好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左丽;张凤春;王中吉;郑春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五色灵芝提取液与LAK细胞合用对小鼠移植性动物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按药物体内抑瘤作用常规筛选方法进行,试验动物用NIH小鼠.瘤株为小鼠肉瘤细胞(sarcoma-180).小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20 ml/kg/天灌胃.阳性对照组以环磷酰胺(CTX)20 mg/kg/天灌胃.第一实验组:灵芝液组20 g/kg/天灌胃.第二实验组:LAK细胞1×107/只/隔天+IL-2 5000U/天腹腔注射.第三实验组:灵芝液20 g/kg/天灌胃+LAK细胞1×107/只/隔天+IL-2 5 000 U/天腹腔注射.各组均于接种后24小时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0天.均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计算抑瘤率.结果 各组抑瘤率分别是:第一实验组为46.41-60.42 %,第二实验组为44.85-51.29 %,第三实验组为对71.41-75.42 %.各实验组的抑瘤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灵芝液与LAK细胞联合组与单用灵芝液组或单用LAK细胞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五色灵芝提取液与LAK细胞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抑瘤作用.
作者:孙艳;陈小君;伍强;龚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将吉西他滨/顺铂21天方案在进行适当剂量调整后,作为挽救姑息化疗的二线方案治疗老年、体力状况欠佳的复发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评价其疗效,毒副反应以及对体力状况(PS)的改善情况.方法 吉西他滨800 mg/m2,第1,8天静点;顺铂15 mg/m2,第1-5天静点,21天为一周期,连用2-3周期.结果 52例中无1例获CR,16例获PR,均为持续4周以上的PR,34例SD,2例PD,有效率为30.8%,95%可信区间为18.3%-4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2个月,一年生存率32.6%.42例(80.8%)患者PS改善,所有患者的肿瘤相关症状均有改善.仅有少数病人(≤9.6%)发生Ⅲ度血液学毒性,全组无Ⅳ度毒性发生.结论 该方案疗效较好,能改善体力状况和疾病相关症状,且毒性反应轻微,耐受性好,对于老年、PS不佳的晚期复发进展NSCLC患者值得推荐.
作者:井明晰;马天飞;高雅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7例LESS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网织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瘤细胞类似于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形态较一致,圆形或卵圆形,少数为短梭形,胞质较少,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细.肿瘤内有大量丛状生长的分支状小的、薄壁的血管,类似于子宫内膜的螺旋动脉,部分肿瘤血管透明变性呈星状或放射状结构.网织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丰富,围绕瘤细胞生长.肿瘤细胞7例CD 10阳性,5例ER阳性,6例PR阳性,2例actin阳性,CD34、CDll7、Melan-A肿瘤细胞均阴性.结论 LESS易误诊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及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朱志阳;陈甸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中发现定位于染色体11q23.2上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因子TSLC1(tumor suppressor in lung cancer 1),编码属于Nectin分子的类似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Necl-2,其细胞外结构与其他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细胞黏附分子高度同源.
作者:李全香;陈素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与肿瘤细胞表达的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结合产生多种生物学行为,LN-R与大多数肿瘤的转移和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刘贵秋;王玉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磷酸化糖蛋白,是SIB-LING家族中的一员,它能作用于肿瘤转移的多个环节,促进细胞黏附、浸润,促进血管生成和抑制凋亡.
作者:张丽娟;陆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氩氦刀冷冻是一种只在刀尖冷冻,刀柄保持常温惟一可用氦气解冻的微创靶向冷冻仪器.这种冷热逆转疗法对肿瘤摧毁更为彻底,并可调控肿瘤抗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1].此项技术因术后出血少、损伤少、效果好而为患者所接受.2003年7月-2004年10月我院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56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薛凤艳;徐金香;孙光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以来的190例病例,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方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Speed16多层螺旋CT扫描机做引导,根据患者CT扫描结果确定穿刺体位和穿刺部位,先行病灶部位薄层扫描(层厚一般为5 mm),然后根据扫描图像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采用意大利Modena公司生产的18G半自动切割式活检针,按预先测定的角度、深度穿刺进针,穿刺至病灶边缘,扫描观察穿刺针与病灶的关系;如不合适,调整穿刺针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再次扫描直至确认穿刺针在病灶内.然后取材.结果 本组穿刺的190例病例,181例(95%)获得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仅9例未确诊,5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鹏飞;尚乃舰;胡宝茹;孙亚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Maspin属于丝氨酸家族的一种新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胃癌中表现出抑瘤活性.Maspin是1994年Zon等采用杂交消减技术于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发现的,其功能相当于抑癌基因.Maspin在恶性肿瘤低表达及其在肿瘤转移细胞中的缺失由转录水平进行调节.
作者:刘胜霞;白玉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腹腔内复发或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静脉化疗.观察其毒副反应及1、3年复发转移率,1、3年生存率.结果 1年复发转移治疗组23.07%,对照组36.00%;3年复发转移治疗组50.00%、对照组84.00%.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88.46%,对照组为88.00%;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69.23%,对照组为36.00%.其中3年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除腹胀腹痛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预防肿瘤复发或腹腔内转移、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操礼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生长调节因子,对上皮细胞起负性生长调节作用,其生物学效应的发挥均由其相应的受体介导,受体(TβR)的缺失,不表达或突变与肿瘤细胞失去对TGF-β的负性生长调节作用密切相关,本文就TGF-β及其受体与喉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白兰;杨桂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癌性恶病质(cancer cachexia,CC)主要是由肿瘤毒性产物及机体释放的细胞因子引起的以全身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反应,其发生的确切分子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通过对CC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发病机制为基础的治疗药物将明显改善CC患者的预后.同时作者提出CC的诊断标准供参考.
作者:赵艳凤;姜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在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包含诸多方式,这些方式的发生与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密切相关.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胃癌的扩散机制从各个方面得以阐述.现就胃癌的浸润、转移的过程,以及参与这些过程的重要分子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展望这些分子机制为胃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的良好前景.
作者:王树叶;白玉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31岁,以上腹部隐痛一周为主诉入院,三个月前曾有过类似症状,二日后自行缓解.既往健康,查体无阳性体征.
作者:郝志强;曹高武;付庆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FF1和HSP70在结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结肠癌术后组织和15例正常组织TFF1和HSP70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TFF1和HSP70表达率分别为57.7%和70.4%,高于正常组织(26.7%和40%;P=0.03;0.04).TFF1表达与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25;0.005).HSP70表达与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32;0.031).TFF1和HSP70均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TFF1和HSP70在结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06,P=0.009).结论 本实验首次研究TFF1与HSP7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相关性,提示两者在肿瘤发生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TFF1和HSP70在结肠癌高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周林静;赵长宏;鲁海玲;吕红琼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