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陈联源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化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我院10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观察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服用倍他乐克、ACEI、中药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次数、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相关性,确定β受体阻滞剂、ACEI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根据2009年欧洲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重要性,同时观察中药在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价值.结果:随着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递增,辨证分型呈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阳虚水泛变化.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服用倍他乐克、ACEI及中药对慢性心衰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辩证分型存在相关性;男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与心衰患者病情恶化、年住院次数相关;服用倍他乐克、ACEI、中药可减少慢性心衰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
作者:徐重白;贾坚;吴中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以医案形式总结了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狼疮性肾炎的经验,疗效明显,进一步验证了中医药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方面的优势.
作者:周宝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慢性小腿溃疡疗程长、易复发、病人负担重,且不良反应较多.近来我科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三妙散加减内服、德赛恩外用治疗慢性小腿溃疡辨证属湿热下注证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治疗方案1.1 基础治疗包括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包扎患肢,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局部微循环等药物.
作者:李治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通腑醒神口服液治疗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ET-1,TNF-a及血粘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腑醒神口服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通腑醒神口服液组每天加用通腑醒神口服液1次100 mL,口服1日2次,疗程20天.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LG-R-80A血液流变仪测定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血清TNF-a,血粘度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同时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28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次.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ET-1、血清TNF-a、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纤维蛋白原(FI)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血清TNF-a、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纤维蛋白原(FI)水平呈正相关.通腑醒神口服液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常规组(73.3%,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血清TNF-a、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纤维蛋白原(FI)水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1、血清TNF-a、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纤维蛋白原(FI)水平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通腑醒神口服液组较常规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腑醒神口服液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血清TNF-a、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纤维蛋白原(FI)水平,减轻脑血管内皮胞的损害,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尤夫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八正散、前列安栓、抗生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组60例行三联疗法,对照组20例单用抗生素治疗,治疗6周前后,采用两杯法判定试验(PPMT)结果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三联疗法中PPMT检查60例患者有41例转阴,转阴率68.3%,对照组中13例转阴,转阴率6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PSI评分判定:三联疗法中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三联用药比单用抗生素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可更为有效地缓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葛平玉;常青;许灌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原方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8周后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两组治疗后西医疗效(实验室检查)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63.33%.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叶宁;詹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魏江磊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中风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30余年,擅长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今录其验案2则并探讨其临证中辨证用药思路.
作者:韩振翔;魏江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求心理疗法在治疗不孕症中的作用.方法:对近20年国内报道的有关心理疗法治疗不孕症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结果:不孕症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两者可相互影响,不孕会带给患者负面的心理状态,而同时负面的心理状态也会反过来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治疗效果.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减轻了心理障碍,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提高受孕率,改善生活质量.结论:心理疗法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雪爱;叶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笔者侍从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软伤科陈兴华教授诊治的9例急性季肋部痛的病人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例病人中,女5例,男4例,年龄26-39岁.病程3-7天.病因有拳击伤、扭伤、撞伤等.排除肿瘤、内脏等疾病.临床表现为:季肋部疼痛,呼吸、咳嗽时加重,患处压痛明显.所有病例都未经其他治疗.
作者:舒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汤昆华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汤师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内阻为标,治疗上在滋养肝肾、益气养血的基础上,佐以理气化痰、和血化瘀之法,抓住促排卵这一关键,采用综合疗法,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许家莹;汤昆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气虚血瘀型是临床常见的证型,益气活血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法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调节来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缓解冠脉痉挛,保护缺血心肌,从而预防和延缓冠心病的发生.本文将就益气活血法防治冠心病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朱林平;李侠;曹旭焱;刘长玉;徐宗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总结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分别采用内固定治疗.其中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28例动力髋螺钉(DHS)20例 锁定加压钢板8例.结果:随访6-18个月,三组患者在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FNA组好.但功能评分优良率及住院时间上,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三组内固定方法各有其特点,但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较为理想的方法,其次为锁定加压钢板和DHS.
作者:胡和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国外流行病学研究男性DED的发病率可达35-70%,是非糖尿病ED患者的2倍,其发病机理复杂,已对男性DM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中医药对DED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血管、神经病变、内分泌因素、以及神经递质等多方面探讨DED的发病机理,同时对中医药治疗DED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吴宗传;戴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沙宝瑜,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南京市名老中医,从医50载,精通典籍,旁及各家,擅长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的辨证施治,尤在脾胃病方面颇有建树.笔者有幸师从沙师,获益良多,现将沙师治疗盗汗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强智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针剌及其配合、电针波形、取穴及针法等特点方面,就心脾两虚型失眠针灸治疗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田盛华;刘艺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介绍金季玲教授基于补肾调周法治疗继发性不孕症应用对药的临床经验.
作者:梁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糖尿病足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以中药内服、外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思想为指导,应用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祛腐生肌中药促进糖尿病足疮面愈合.探索糖尿病足治疗过程中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肢的疮面愈合率.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糖尿病足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分别给予口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中药,疗程4周,同时配合清热解毒中药泡洗,根据糖尿病足的不同时期的情况外用不同作用的中药制剂.对照组予654-2+复方丹参+庆大霉素+胰岛素等外敷.并在治疗前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患足疮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法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祛腐生肌、促进肉芽生长的功效,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王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在回顾中医胎孕理论沿革的基础上分析男子肾精在胎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初步探讨男子之精与子嗣的关系.
作者:孙洁;周安方;周艳艳;方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感染是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轻则它可引起髋部酸痛和关节活动受限.重则发生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失败,甚至导致髋关节功能完全丧失.我院自2005年6月-2010年9月共收治髋关节病变的病人42例,均作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术后给予中西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从络病理论着手,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来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机制,为我们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有效地治疗措施.
作者:胡海;李青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