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吴华
抑癌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唯一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基因,即脂质磷酸酶活性和蛋白磷酸酶活性.该基因的变异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本文就PTEN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沈静侠;姜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生物胶也叫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简称FG),是一种生物蛋白制剂,早应用于伤口止血.近20年来,FG逐渐应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封闭组织缺损、防止组织粘连,尤其作为某些药物的缓释载体,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就FG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郭莉;王晓红;杨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前已发现13种类型粘蛋白,各型粘蛋白的表达具有组织和细胞的特征性,其表达的改变在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分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另外分化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表达不同的细胞角蛋白.上皮组织恶变后,其表达的细胞角蛋白与正常组织基本相同,因此细胞角蛋白的表达被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2].细胞角蛋白分为Ⅰ型角蛋白和Ⅱ型角蛋白,腺上皮主要表达Ⅰ型角蛋白(CK7、CK8、CK18、CK19、CK20).本文将主要探讨不同器官腺上皮源性肿瘤中部分粘蛋白(MUC1、MUC2、MUC5AC、MUC6)及部分Ⅰ型角蛋白(CK7、CK19、CK20)的表达情况.
作者:王旷;纪元;侯英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总的五年生存率为10%-1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约占肺癌总数的70%-80%.然而,近二十年来常规放疗的疗效并不显著,五年生存率只有5%-10%[1],且反应较重.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或复发和远处转移,而Malissard[2]的研究表明局部未控与随后的远处转移有关,所以局部未控或复发是NSCLC治疗失败和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胡松柳;徐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08例恶性肿瘤采用外照射加(252锎)中子近距离照射临床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体外照射采用6 MV-X线加速器照射,肿瘤靶区每次吸收剂量1.8 Gy-2.0 Gy,5次/周,总吸收剂量45 Gy-52 Gy.腔内照射:采用ZH-1000型252 Cf中子后装治疗机治疗,参考点食管癌、直肠癌,取源外10 mm,3 Gy-5 Gy/次,1次/周,总吸收剂量10 Gy-20 Gy.宫颈癌参考点A点,7Gy-10 Gy/次,1次/周,总吸收剂量30 Gy-40 Gy.结果 食管癌病人进食哽噎症状消失达100%,CR 78.1%;PR 15.6%;NR 6.25%.直肠癌、宫颈癌病人疗后肿块消失.1年生存率86.4%,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食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1.3%和12.5%.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36.4%、8.8%.结论 252 Cf中子射线是一种高LET射线,252 Cf中子腔内照射配合加速器外照射治疗108例,近期总有效率96.5%,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并不高,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杨杰;波拉提;阿衣古丽;曲宝云;严为民;热依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2例术前未行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gp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P-gp的阳性表达率为43.8%.P-gp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有关(P<0.05);在中低分化组(组织学分级Ⅱ、Ⅲ级,P=0.102)和HER2阳性组(P=0.078)P-gp的阳性表达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年龄、ER/PR状况无关.结论 P-gp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原发多药耐药有关,化疗前对其检测可对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P-gp可能是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作者:李占文;杨华锋;胡云锵;李振平;刘纯;范风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表阿霉素(EPI)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NVB 25 mg/m2 d1-d8,EPI25 mg/m2 d1-d8.结果 结果全组32例,CR 3例,PR 19例,SD 6例,PD 4例,总有效率(CR+PD)为68.75%,中位TTP 14.5个月,MST 19.3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结论 NVB+EPI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樊天生;尹必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鼻咽癌的肿瘤位置较深而隐蔽,难以外科手术彻底切除,又因其癌细胞分化程度低,对放射线较敏感,所以放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1].但该疗法带来的不良反应却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疗程的顺利进行,个别病人因痛苦难当要求中止放疗时有发生.因此,放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单靠临床护理又难以达到对放疗反应较好的防护.
作者:张慧娟;王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p27kip1与Cyclin D1在膀胱癌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以探讨两者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70例标本进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27kip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其中正常组织28例,膀胱癌组织52例.结果 P27kip1,Cyclin D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率和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27蛋白在低分化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分化组(P<0.01)和中分化组(P<0.01),Cyclin D1表达水平在低分化组中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1),在中低分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27kip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而Cyclin 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27kip1与Cyclin D1的相互关系呈负相关.
作者:李彬;周峰;赵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肺栓塞在我国并不少见,但因对其认识不够,临床上常致误诊和漏诊,尤其是外科疾病并发肺栓塞误诊和漏诊率较高.我院近成功抢救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蔚;张家敏;吴荣进;许龙堂;郑樟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l-2、癌基因c-erbB2蛋白表达,以及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宫颈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bcl-2、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 bcl-2、c-erbB2在宫颈鳞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5%(18/24)、58.3%(14/24);60%(12/20)、40%(8/20);20%(2/10)、0%(0/10).bcl-2在鳞癌、CIN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 1),而鳞癌组与CI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在鳞癌、CIN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c-erbB2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在宫颈上皮癌早期可能发生bcl-2的过表达,c-erbB2的过表达是细胞恶变的标志之一.
作者:高源;丁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剂量分割治疗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84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常规剂量组),Ⅱ组(高剂量组),Ⅲ组(大剂量组).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 My-x线或60-r线治疗机进行放射治疗.Ⅰ组,常规剂量分割200 c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50 Gy;Ⅱ组,高剂量分割300 cGy-400 cGy/次,5次周,总剂量20 Gy-30 Gy;Ⅲ组,大剂量分割600 cGy-800 cGy/次,1-2次/周,总剂量16 Gy-24 Gy.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93.8%,三组有效率分别是93.6%,92.8%,100%,三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止痛疗效确切,见效快,副作用小.不同剂量分割方法的止痛疗效相近,可根据病人的状况选择不同的剂量分割方法.
作者:朱云;吴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长期以来,大量研究致力于提高化疗效果,并且使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但是在化学治疗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在所有的因素中,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的是药物对杀伤癌细胞的靶向能力和尽可能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终的预期寿命的程度与治疗的靶向能力直接相关.近年来针对这一方向的研究包括对可控给药剂量和途径的载体开发,发现新的化疗靶点如供应肿瘤生长的血管系统和对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可使化疗在有效的同时更具有特异性[1].本综述将主要阐述纳米药物输送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着重于探讨与纳米粒子组成相关的具有特异性肿瘤靶向的纳米粒子的应用前景.
作者:汤庆超;王锡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胸腔内化疗联合胞必佳治疗,以及先予化疗控制胸水后,再予胞必佳治疗胸水疗效.方法 对于胸腔积液患者,抽胸水后予DDP+胞必佳治疗,以及改良后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或每天抽胸水一次,5-Fu 0.5/天注入胸腔,胸水控制后,再予胞必佳800 ug胸膜腔注入.结果 改良后控制胸水疗效提高,影响呼吸功能的包裹性积液机率减少.
作者:陈卓明;黄祖栋;何晓洪;黄羽;苏贞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谷氨酰转肽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PHC84例,转移性肝癌组48例,肝炎组57例,正常对照组79例.GGT、AFU采用速率法,AF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GGT、AFU和AFP水平.结果 PHC组血清GGT、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GGT、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91.7%、80.9%、69.0%.AFU、AFP联检其阳性率为92.4%;GGT与AFU、AFP联检其阳性率可提高到97.1%;AFP阴性的PHC26例中,血清GGT、AFU阳性率分别为92.3%(24/26)、76.9%(20/26).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 血清GGT、AFU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优于单项检测,特别是对AFP阴性低浓度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王波;姚伟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STR在4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40例子宫内膜癌中SSTR各亚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SSTR175%、SSTR2 15%、SSTR3 20%、SSTR422.5%、SSTR517.5%.本组除SSTR4的表达在中高分化组明显高于低分化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余SSTR各亚型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等无关.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着SSTR各亚型的表达,相应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望为SSTR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黄素真;黄种心;黄双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恶性胸水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放尽胸水后治疗组注入顺铂加高聚生,对照组只注入顺铂治疗.结果 治疗组CR 10例,PR 18例,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CR 3例,PR 12例,总有效率53.5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能减轻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岳峥;白维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16例女性患者术前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及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组织浸润、纵横比等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特点,将肿块分为良、恶性,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符合率92.1%,恶性符合率为95.2%.结论 根据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可提高术前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作者:佟凌霞;刘永红;陈忠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对膀胱癌病人全膀胱切除术后以及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膀胱癌病人进行放射治疗,平均年龄63岁(50-77岁).10例为全膀胱切除术后复发,7例为全膀胱切除术后行放射治疗.所有病人分期均按术后病理分期,T2期3例,T3期3例,T4期11例.照射总剂量为44.8 Gy-65.5 Gy,中位52.3Gy.结果 中位随访期19个月,总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9%和31.5%.17例中死亡15例,13例死于肿瘤,其中7例死于治疗后第二年.年龄是唯一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63岁的病人其1、2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64.5%,>63岁的病人其1年生存率为75%,无1例存活超过2年(P=0.05).结论 全膀胱切除术后以及术后复发的治疗,其预后较差,需要有大样本研究或随机研究对其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的作用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云海;王洪林;冯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9月对719名妇女行宫颈病变筛查,215人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结果 经病理确诊CIN 23例,包括CINⅠ 12例,CINⅡ 8例,CINⅢ及原位癌3例.阴道镜对CIN的诊断准确性为19.32%.结论 阴道镜可作为CIN的普查方法之一.
作者:龙再秋;李联昆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