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晓;陈颖异;蔡珠华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猴头菌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胃复春组和猴头菌颗粒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口服胃复春和猴头菌颗粒,胃复春组给予口服胃复春,猴头菌颗粒组给予口服猴头菌颗粒,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症状改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胃复春组总有效率为66.7%(P<0.05),猴头菌颗粒组总有效率为73.3%(P<0.05);组织病理学改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胃复春组总有效率为56.7%(P<0.05) ,猴头菌颗粒组总有效率为60.0%(P<0.05).结论:联合用胃复春和猴头菌颗粒可有效改善CAG患者的症状及病理分级.
作者:刘盛军;屠德敬;郭维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传统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中药丹参及两者联合用药分别对发育期癫痫大鼠皮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戊四氮慢性点燃幼年大鼠成癫痫模型,在点燃过程中分别应用丹参、苯巴比妥及两者联合用药干预大鼠,同时设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皮质、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药物干预均能使癫痫大鼠模型发作减轻及点燃延迟,丹参干预组大鼠皮质和海马中BDNF表达增高;丹参联合苯巴比妥用药干预组的皮质和海马中BDNF表达增高,较丹参干预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丹参单独应用及联合苯巴比妥用药能够减轻发作和延缓点燃,可能由于丹参对海马、皮质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增加内源性BDNF表达,调节神经调质的平衡,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黄秋玲;唐洪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止咳方联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根据随机和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炎、止咳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止咳方,口服3天.结果:两组差异明显,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刘祖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浙产异叶回芹花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 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 ,按峰面积归一化法 ,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8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为1H-Benzocycloheptene(22.8%)、Sesquiphellandrene(17.77)、beta-Chamigrene(15.94%),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榄香烯(beta-Elemene)和法尼烯(β-Farnesene).结论:浙产异叶回芹花序可作为提取榄香烯和法尼烯的原料药材开发.
作者:林崇良;林观样;楚生辉;潘晓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ET-1、IL-6、TNF-α含量基本一致(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ET-1、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但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CSS评分、BI评分基本一致(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CSS评分下降、BI评分升高均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ET-1、IL-6、TNF-α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安全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应斌;王冰洁;李运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失眠症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症,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难.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有27%的人群存在睡眠障碍;而我国的失眠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近年老年失眠症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已成为危害现代人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
作者:李航;郭德步;柳灵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新合成化合物A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姜黄素进行比较.方法:测定用H2O2诱导的小鼠肝脏中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姜黄素和Vc的MDA生成量分别为(10.341±1.229)和(8.626 2±1.42),化合物A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MDA生成量为(9.8933±0.719).姜黄素和Vc的SOD酶活力分别为(447.5095±2.461)和(510.625±2.2),化合物A的SOD酶活力为(462.3958±4.189).结论:新合成的姜黄素类似物A的MDA含量和SOD的活性,略较姜黄素好.表明化合物A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抗氧化活性也有所提高.
作者:郑彩霞;邵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用冠心丹参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曲美他嗪组37 例,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丹参滴丸组34 例,给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联合组32例,给予冠心丹参滴丸、曲美他嗪治疗.3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有效率曲美他嗪组为51.35 % ,冠心丹参滴丸组为61.76% ,联合组为90.62%.心电图改善有效率曲美他嗪组为43.24% ,冠心丹参滴丸组为55.88% ,联合组为78.12 % .与冠心丹参滴丸组、曲美他嗪组相比,联合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曲美他嗪联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作者:刘幼根;王河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谢兆丰老中医,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验俱丰,擅长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病,兹举谢老肝病化瘀验案五则于下,以飨同道.
作者:黄晨昕;夏于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1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采用单用a-受体阻滞剂治疗,选用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前列舒通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具有良好止痛和改善排尿作用.
作者:陈成博;张胜;陈舒;潘继豹;方伟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香附油滴丸中α-香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4.6×250 mm,5 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α-香附酮在7.856~78.56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08%,RSD为1.3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香附油滴丸中α-香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丁平;田友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人胃癌增殖及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在处于指数生长期的人胃癌SGC-7910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7.5、15、30、60、120 mg/ml的乌梅丸,设立无药对照组,进行细胞培养,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乌梅丸方对人胃癌SGC-7910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乌梅丸对处于指数生长期的人胃癌SGC-7910细胞癌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体内试验:建立大鼠胃黏膜癌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乌梅丸对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体外试验: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到浓度为7.5、15、30、60、120 mg/ml的乌梅丸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3%、28.6%、43.9%、61.8%、79.8%;体内试验:低剂量乌梅丸组(简称低剂量组)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数少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乌梅丸组(简称高剂量组)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数少于低剂量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基因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基因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低剂量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梅丸能够抑制人胃癌SGC-7910细胞的生长增殖,能显著抑制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并能明显抑制基因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乌梅丸干预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勇;叶知锋;黄伶;杨雪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止痛汤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自拟方熄风通络止痛汤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32例(治疗组)与单纯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26例(对照组)对比,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46.89%和15.5%,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76.8%,中药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比灵胶囊的疗效,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熄风通络止痛汤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吕国雄;徐秀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沃丽汀联合三七粉冲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方法:对43例患者应用沃丽汀片联合生三七粉口服.结果痊愈46.97%,显效34.85%,好转15.15%,无效3.03%.结论:沃丽汀联合三七粉治疗RVO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治疗RVO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学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对连翘药材进行提取工艺研究.方法:HPLC法测定连翘不同工艺提取后的干膏及部分药渣连翘苷含量.检测条件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 mm×200 mm),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 nm.结果:常规提取工艺所得提取物连翘苷提转移率为50%~60%,半仿生提取率约为20%.结论:采用常规工艺提取连翘,连翘苷提取率不高.
作者:蔡庆顺;余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金华地区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产地和种质金银花绿原酸峰面积.结果:不同产地和种质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山银花绿原酸含量高于忍冬,而环境因素对不同产地忍冬样品的绿原酸含量影响不明显.
作者:张慧芳;罗国海;陈宗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索石香薷挥发油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挥发油提取量与提取时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石香薷挥发油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动力学模型对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石香薷挥发油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将药材浸泡1小时后,用10倍量水提取4小时;优化条件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为:ln(Vs-V)=-0.934 8t+0.407 3(r=-0.995 8).结论:在所选的条件范围内,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挥发油的提取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加水倍量对提取效果则无显著影响.所得提取过程的数学模型较好地表达了挥发油提取得率和提取时间的关系,可用于指导石香薷挥发油提取过程的工程放大和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
作者:周文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整理枣属植物资源,探讨其综合开发利用的策略.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专著,对我国的枣属植物资源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我国产枣属植物14种,9变型,其中药用植物4种.结论:枣属植物资源丰富,可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
作者:韩璐;王亚丽;韩南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桑白皮正丁醇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大孔树脂柱层析,制备薄层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桑白皮8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3个双环氧类木脂素类化合物:Liriodendrin-A (1), Liriodendrin-B (2) 和Liriodendrin (3).结论:从桑白皮中分离得到两个新化合物1,2.
作者:何俊明;黄玉亮;张慧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金水宝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嗜酸性粒细胞(EOS)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3粒,每天3次,疗程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IgE和EOS计数,并进行肺功能的测定.另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金水宝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细胞数均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同时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PEF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哮喘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金水宝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抑制EOS聚集,使B细胞分泌IgE减少,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金杏芳;罗利飞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