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进胜;林炳煌;林江华;何清安

关键词:乳腺癌, CD44V6,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癌CD44v6蛋白送行检测,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CD44v6蛋白阳性反应率为58.4%(28/48),与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结论CD44v5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评估乳癌生物学行为的不良指标.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PTEN基因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TEN基因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检测PTEN基因蛋白在51例恶性黑素瘤以及30例皮内痣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黑素瘤组织中PTEN表达强度低,总体阳性率52.9%(27/51),其中Ⅰ、Ⅱ、Ⅲ各期阳性率分别为59.4%(17/32)、38.5%(5/13)、33.3%(2/6);而皮内痣中PTEN均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00%(30/3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可能与PTEN基因蛋白的低表达有关,PTEN基因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者更易发生远处转移,标记PTEN可作为判断黑素瘤预后的一项指标.

    作者:徐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例,吉西他滨1 000mg/m2,静滴30~60分钟滴完.后用顺铂30mg/m2静滴,均为第1、8、15天给药,28天为1周期.结果部分缓解8例,稳定10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40%.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成;张彩霞;毕仲元;王立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放疗与化疗同步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自1997年8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可评价的中晚期子宫颈癌113例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对照组)56例和放疗同步化疗(放化组)57例.结果放化组的CR为85.3%,对照组的CR为60.5%,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治疗毒副作用,虽然放化疗组发生的例数均较对照组多,但有G-CST保驾,及时对症处理,病人均能耐受治疗,而无一例因毒副反应大而延长治疗疗程.后期的直北肠和膀胱反应并未增加.讨论放疗同时加含顺铂化疗是提高中晚期子宫癌患者生存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赵仁;詹文华;海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1例报告

    患儿,男,26天.因腹胀、气促伴纳差2天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在家中接生,体重不详).生后无窒息,无皮肤黄染,母乳喂养.父母系农民,体健,非近亲婚配.其母孕期否认患病史、服药史、饮酒、吸烟史,化学及毒性物品接触史.

    作者:宋京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局部晚期宫颈癌全身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的Ⅰ~Ⅱ期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术前PVB方案化疗1~3个疗程,评价后行手术治疗20例(A组)按FIGO分期Ⅰ b、Ⅱa、Ⅱb.病理分类,鳞癌15例,腺癌4例,腺鳞癌1例;肿瘤直径大于4cm者8例,3cm~4cm者12例,1例颈管扩大至4cm,化疗后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双/单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除术.术后无淋巴结转移,随机选择同期手术治疗20例(B组),淋巴结转移3例,术后辅以放疗.结果A组化疗后有1例肿瘤完全消退,1例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其它明显消退,患者全部存活.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宫旁浸润消失,提高手术成功率,消除亚临床病灶、微小转移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并保留卵巢正常生理功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

    作者:袁勇;高春英;王旭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细胞学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适应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引导对148例患者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阳性108例(70.3%),可疑阳性7例(4.7%),阴性30例(20.9%),穿刺失败3例(2.3%).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细胞学对肺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冷继红;孙岩;方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平逆饮治疗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平逆饮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方法设立中药平逆饮治疗组与西药洁丹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呕吐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率为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方具有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呕吐反应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张越;景年才;卢义;张奎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鉴别良恶性胸腹水.方法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8例胸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其中癌性胸腹水30例,肝硬化腹水10例,结核性胸水8例.结果30例癌性胸腹水22例检出端粒酶阳性细胞,阳性率73.3%显著高于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对肿瘤的诊断(阳性率为43.3%).结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文龙;于秀艳;黄式敏;王振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胆囊癌与胆管癌多药耐药类蛋白的表达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类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胆囊癌和胆管癌化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26例胆囊癌和28例胆管癌组织的p-gp,GST-π,TopoⅡ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TopoⅡα蛋白在胆囊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69.2%,76.9%,而在胆管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85.7%,57.1%,差异元显著性(P>0.05).P-gp和GST-π蛋白在分化高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高,TopoⅡa则在分化低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高,P-gp和GST-π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化疗耐药机制类似,P-gp,GST-π,TopoⅡα均参与其化疗耐药形成过程,当癌组织P-gp和GST-π蛋白低表达,TopoⅡα蛋白高表达,选择敏感的药物能达到更好的化疗效果.

    作者:王利霞;楼善贤;施红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转基因人胃腺癌细胞(MKN45/IL-2)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及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转hIL-2基因的人胃腺癌细胞(MKN45/IL-2)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以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hIL-2)为目的基因转染人胃腺癌细胞系,利用PCR技术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检测并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转染后的细胞IL-2的分泌量;利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然后建立人胃腺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肿瘤体积、抑瘤率、生存期等指标观察MKN45/IL-2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后的MKN45肿瘤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无明显变化.24小时细胞培养上清IL-2的分泌量为100~200u/106细胞,体内实验表明MKN45/IL-2治疗组的移植瘤生长速度缓慢,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IL-2转染的MKN45肿瘤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未见明显变化,而体内实验显示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李莹;王志华;李殿俊;张春艳;马占好;杨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甲酰四氢叶酸(CF)和5-氟尿嘧啶(5-Fu)腹腔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2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将导管插入相应主要供血动脉,治疗组11例,动脉灌注L-OHP、CF、5-Fu;对照组12例,动脉灌注顺铂(PDD)、CF、5-Fu.每三周重复一次,治疗二次后评价疗效.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肿瘤有效率:治疗组为72.7%、63.6%;对照组为41.7%、3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粘液血便、白细胞下降,大多为Ⅰ~Ⅱ度;对照组发生率较治疗组高,治疗组感觉神经毒性明显升高,但停药后可缓解.结论L-OHP联合CF、5-Fu腹腔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轻、能耐受的特点.

    作者:邹彦;柏玉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癌前病变基因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癌之一,其死亡率居全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但其癌变机理仍不很清楚.近年来有关食管癌前病变及其癌变机理的研究备受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着大量研究.目前,关于食管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于食管癌前病变的研究特别是对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还少有报道,现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孟霞;张立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气管隆突成型术后护理

    目的气管隆突成型手术是目前胸外科中比较复杂,难度大,危险性高,并发症较多的手术之一,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做好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方法我科自92年以来行此类手术16例.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及术后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呼吸道管理,饮食护理等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重点.结果本组16例患者,其中6例因病隋变化死亡,其余10例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在本组患者护理过程中,我们正确运用护理程序.通过连续性的护理,保证了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获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杨雨杰;车冰;雷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X线误诊分析(附5例报告)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属临床少见病,常误诊为胃癌、胃溃疡.我院发现5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7~63岁.症状: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等.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术前经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

    作者:王兵;王中伟;胡景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转基因低分化人胃腺癌细胞株 BGC-823/IL-2的建立

    目的建立转基因低分化入胃腺癌细胞株BGC-823/IL-2,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以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将IL-2基因整合到BGC-823胞核的DNA中,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寻找BGC-923/IL-2细胞的变化.结果BGC-823/IL-2细胞的生长曲线、克隆形成、携带基因的稳定性和形态学方面与亲本细胞BGC-823没有明显差别.但对抗癌药的敏感程度上,发现BGC-823/IL-2比BGC-823要敏感(EADR、DDP、Vpl6).结论IL-2基因转到低分化人胃腺癌细胞中,能改善其对抗癌药的敏感程度.

    作者:解丽华;石于波;唐雅莉;解武华;申宝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放疗合并颈动脉灌注综合治疗术后脑胶质瘤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的疗效,寻求胶质瘤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的41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低分级胶质瘤23例,高分级胶质瘤1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手术全切29例,次全切12例,20例接受放疗合并颈动脉灌注综合治疗,21例单纯放疗,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综合组及单放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个月、10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综合组的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单放组(1og Rank检验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过程中同步使用颈动脉灌注榄香烯可改善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石静滨;祝洪义;赵金波;曲怡;张阳;侯菊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嗜酸细胞类癌一例的病理学观察

    肺嗜酸细胞类癌(oncocytic carinoid tumor of the lung,OCTL)是肺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典型类癌,临床上罕见,少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组织来源、病理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郑景璋;甘梅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0的研究进展

    肿瘤浸润和转移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近年来,介导肿瘤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相关基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则是依赖Zn2+降解细胞外基底膜基质的一类蛋白水解酶.

    作者:韩毅敏;王晶;隋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紫杉类药物前激素预处理的改进及过敏后再输入的探讨

    目的探索简便可靠的紫杉类药物激素预处理方法以及重度过敏反应后再输入的可能性.方法共483例肺癌病例进行1401疗程以紫杉类为主的化疗,其中212例、416疗程采用常规法激素预处理,即在注药前12小时及6小时各口服地塞米松10mg,再在注紫杉类药物前30分钟肌注苯海拉明40mg,静注西米替丁300mg;另外270例、985疗程采用简化法激素预处理,即在静脉点滴紫杉类药物前60分钟,将地塞米松1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滴,再在注药前30分钟将地塞米松10mg、苯海拉明20mg、西米替丁300mg经滴壶先后加入.结果紫杉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在常规激素预处理组11.3%,在简化预处理组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两组发生重度(Ⅲ+Ⅳ度)过敏反应分别为8例(3.8%),12例(4.4%),即共20例重度过敏反应病例经紧急处理又将余下紫杉类药液顺利完成再输入.结论简化激素预处理法对预防减轻紫杉类药物过敏反应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特点.

    作者:华新民;刘枫林;任宪伟;段贵新;李志杰;张春江;杨雨洁;张桂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红蛋白浓度与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的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接受根治性治疗的食管癌187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26例,女性61例.采用60CO及6-10vX线,2或3野源皮距或等中心治疗,剂量50~70Gy/25-35F/5~7W.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红蛋白的浓度.结果放疗前血红蛋白的浓度高低,疗中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均影响近期疗效.结论血红蛋白浓度高,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好,反之差.

    作者:张矛;左雅芳;田琦;何若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