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波;孙文洲;唐丽萍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胸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α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AAG)、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鉴别良、恶性胸水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良性胸水和30例恶性胸水进行CRP、CP、HP、AAG和CEA测定,CRP、CP、HP、AAG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CEA采用免疫荧光法.结果两组的CRP、HP和CE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HP值均未超出正常范围.结论联合检测CRP和CEA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胸水.
作者:施肖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D44V6在宫颈癌中表达与肿瘤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58例浸润宫颈癌中CD44V6蛋白表达.结果CD44V6阳性表达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浸润宫颈癌呈逐渐增高趋势,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浸润宫颈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4V6蛋白在浸润型宫颈癌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瘤样病变(P<0.05).浸润型宫颈癌CD44V6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预后无关,CD44V6蛋白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浸润深度≥1cm CD44V6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cm(P<0.05),Ⅱ期宫颈癌中CD44V6蛋白表达明显高于Ⅰ期(P<0.05).结论CD44V6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作用,并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浸润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于丽波;孙文洲;唐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螺旋CT对肺野内转移性肿瘤的检出价值.方法采用25mm/秒、20mm/秒的床速对9例恶性肿瘤肺转移的病人进行扫描,对普通CT所拍出的病变图像及螺旋CT所拍出的录像相比较.结果普通CT检出转移性病灶120个,其中肺尖区12个,中央区91个及膈肌下区17个;螺旋CT检出肿瘤82个,平均直径为5.6mm、9mm和9.5mm,平均8.6mm.25mm/秒的速度,肺尖区的检出率较中央区及膈肌下区为低.而按20mm/秒的速度进行扫描时,肺尖区的检出率不及中央区,而优于膈肌下区.结论螺旋CT对肺中下肺野转移性肿瘤的检出具有价值.
作者:徐向英;田岛广之;隈崎达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顺铂膀胱粘膜下注射及术后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采用术前60~90min行膀胱内灌注顺铂50mg,术中用α-2b干扰素300万U加顺铂30mg,生理盐水稀释60ml~80ml行瘤体周围粘膜下广泛注射,并于术后应用两药联合灌注(α-2b干扰素300万U+顺铂50mg).B组50例仅用顺铂,方法和剂量同A组.结果101例获得随访5~10年,平均7年.A组和B组存活率分别为73.5%(36/53)和67.4%(31/48),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复发率和无瘤存活率分别为26.5%(13/53)和62.3%(33/53)及45.8%和41.7%(20/48),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α-2b干扰素加顺铂粘膜下注射及术后灌注可有效的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降低复发率、延迟复发时间,效果优于单用顺铂或干扰素,两药联合有相加和合成作用.
作者:张建国;史海军;程远合;马建新;鲁功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病理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肾细胞癌CT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16例为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皮髓质期增强较明显,增强度>85Hu.3例乳头型肾细胞癌血供不丰富,皮髓质期无明显增强,增强度<80Hu.91.6%病例有皮髓质分界消失征象.54%肾癌生长以膨胀为主有假包膜征;70.8%以浸润生长为主有边缘棘状突及分叶征象.结论于皮髓质期认识皮髓质分界消失征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假包膜,棘状突,分叶征象对肾细胞癌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肾细胞癌的增强度对其亚型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臧达;徐坚民;杨鹏;龚静山;饶梓彬;胡丽霞;李肃;贾贵静;王晓枚;庞春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在胃癌组织、胃周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COX-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及病灶旁正常胃粘膜组织、80个胃周淋巴结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病灶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癌转移的淋巴结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无痛转移的淋巴结,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COX-2蛋白的过表达促进胃癌的淋巴结浸润和转移,影响胃癌的TNM分期,参与胃癌的演进.
作者:朱志兵;薛英威;王艳颖;程慧;张岂凡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年间恶性肿瘤死亡比例进行分析,探讨了恶性肿瘤的病死情况.方法从单病种死亡情况、病死率年度分析、年龄组、性别构成比四个方面对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居多,胰腺恶性肿瘤病死率高,50~69岁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高发年龄,男性病死率超过女性.结论对恶性肿瘤死因进行分析,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恶性肿瘤的病死率.
作者:周立东;苍柏;陈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的化学方法检测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9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和TI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1%和9.2%.MMP-9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增高,Ⅰ级与Ⅲ级、Ⅰ级+Ⅱ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与肿瘤大小、转移及预后相关.结论MMP-9和TIMP-2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吴小红;郭继华;宋鸿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男性乳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恶性肿瘤,只占整个乳癌的1%~2%,它与女性乳癌在临床以及病理上的差异仍在讨论.现将我科1995年8月~2003年6月收治的5例MBC病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讨论如下.
作者:施勇;卢淑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病人尿脱落细胞CK-20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尿液标本经适当处理后,采用RT-QCR方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CK-20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了解其能否为膀胱癌的一种无创检测手段.结果CK-20mRNA表达在膀胱癌病人尿中阳性率为40.48%(17/42),在浸润性肿瘤病人尿中阳性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病例中阳性率(60%)比初发者中(22.73%)明显要高(P<0.05).但在所有正常对照者尿中均无表达.结论检测尿脱落细胞CK-20表达可以作为膀胱癌的一种无创诊断及筛查手段.
作者:狄金明;吴穷;李庆文;章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由4种均一的受体HER1至HEHER4组成,是具有刺激生长活性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在乳腺组织的正常发育和分化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阵;李长征;王哲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对外周血纯化、扩增的NK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使血小板与K562细胞在体外共孵育,以显微镜和流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与K562细胞的粘附.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纯化、扩增NK细胞,以MTT法研究血小板对纯化、扩增的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K562细胞体外能结合血小板,粘附率达到25%±4.3%.纯化NK细胞总计数为2.53×107个,比例为46.8%;经扩增后NK细胞总计1.34×108个,比例增加到62.2%,扩增倍数达5.32倍.血小板比肿瘤细胞为250:1时,能减少NK细胞43.15%的杀伤作用.血小板比肿瘤细胞为1000:1时,能减少NK细胞84.05%的杀伤作用.结论血小板能粘附肿瘤细胞、抑制外周血纯化、扩增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宁忠华;徐爱乡;华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新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使得许多肿瘤由原来的姑息性治疗进入到了根治性治疗的阶段,而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疗效的提高,使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更趋于完善和统一.
作者:柳影;程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临床研究CAP-NVB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治疗30例非小细胞肺癌NVB25 mg/m2第1、8天+CTX400 mg/m2第1天+ADM40mg/m2第1天+DDP 40mg/m2第1天,3~4周为一周期.2~4周期为1疗程.结果3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0例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4例进展(PD),毒性反应0~Ⅱ度.结论CAP-NVB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一用NVB或CAP方案,毒性无明显增加.
作者:张君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治疗,分析影响病人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对34例乳腺癌脑膜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全脑放疗,其中全脑全脊髓放疗4例,放疗合并化疗9例.采用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Logrank检验;近期疗效采用X2检验.结果颅神经症状组、脊神经症状组和其它症状组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1%、50%和77.4%.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38天(38~375天).单放组与放化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出现脑膜转移首发症状距治疗间隔时间(STI)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CSF细胞学检查.放疗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早诊、早治对改善脑膜转移病人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娜;于洪;李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肺腺癌的疗效.方法将56例肺腺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及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先行常规分割放疗至靶区部剂量40Gy,缩野后行加速超分割放疗至靶区部剂量为72~75Gy,常规分割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至肺癌部剂量亦为72~75Gy.结果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及常规分割放疗组的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约为39%(11/28)、14.3(4/28)三年无瘤生存率分别约为25%(7/28)及7.1%(2/28)(P<0.05),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发生率分别为32%(9/28)及14.3%(4/28).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提高了3年实际生存率,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发生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
作者:王玉英;陈宗祥;王兰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在喉鳞癌中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56例喉鳞癌cyclin D1和p5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56例喉鳞癌中p53和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8%、42.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53表达和较差的预后相关(P<0.05),cyclin D1表达阳性患者有预后较差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53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喉鳞癌预后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魏明辉;卢永田;聂国辉;崔永华;钟瑞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VEGF、p53、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p53、PCNA蛋白在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及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VEGF、p53、PCNA 蛋白表达水平在侵袭组中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结论VEGF、p53、PCNA蛋白异常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改变有关,并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戴如飞;刘宁;朱风仪;赵春生;周明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通过二氯化钴(CoCl2)诱发细胞生存的缺氧环境,探讨缺氧对胰腺癌PC-3细胞株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在PC-3细胞株中的表达,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测CoCl2与PC-3细胞COX-2表达间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胰腺癌PC-3细胞株中存在COX-2的表达,CoCl2可上调细胞中COX-2的表达,并且与COX-2表达间表现出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的依赖性关系.结论胰腺癌PC-3细胞株中存在着COX-2的表达,缺氧可诱导COX-2在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谢传高;诸景辉;魏树梅;徐选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自身对照设计,对随机选择的181例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患者的超声、CT以及二者联合三种方法检查结果行前瞻性比较.结果超声、CT、超声联合CT对下列指标的观察结果分别为:(1)肺门肿块检出率89%、79%、92%(P<0.005);(2)肺门肿块边缘的界定92%、60%、95%(P<0.005);(3)不张肺内多发肿块的检出例数17例、5例、17例;(4)肺门、纵隔转移淋巴结检出为8例、40例、43例;(5)发现其它肺叶转移者为11例、25例、27例.结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超声检查时在肺门肿块、不张肺内多发肿块的检出界定方面可弥补CT的不足,两者互补可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时平;梁凯;那丽莉;马雅;赵英杰;王兴义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