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托瑞米芬协同EP方案对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

蔡莉;王滨;苍柏

关键词:托瑞米芬, 非小细胞肺癌, 多药耐药, 耐药逆转
摘要:目的研究托瑞米芬(TOR)联合鬼臼乙叉甙-顺铂(EP)方案,对耐药的且P-gp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NSCLC)的逆转作用,为提高化疗效果提供新方法.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耐药的NSCLC患者外周血,P-gp阳性的38例随机分两组,逆转组应用TOR60mg,2次/日,1~7天后采用EP方案化疗;对照组仅用EP方案治疗.结果 (1)逆转组PR 7例,NC 9例,PD 3例,有效率为36.8%(7/19),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1年生存率为42.1%;(2)对照组NC 8例,PD 11例,有效率为0,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1年生存率为26.3%;(3)两组在有效率(x2=8.58,P<0.005)、中位生存期(t=2.56,P<0.01)方面差异显著;(4)逆转组P-gp转阴率为47.4%(9/19),对照组无转阴者;(5)毒副作用方面,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一般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TOR与EP方案联合对耐药的NSCLC患者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TOR是良好的肿瘤耐药逆转药物.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144例早期前列腺癌根治术病理分期的分析

    目的探索对早期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组144例临床CT1-CT2期病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标本进行病症分期的分析.结果本组的分析结果显示本组144例CT1-CT2期的前列腺癌标本的病理分期结果中约45%的病例属于PT3期,表明病理分期与临床期Whitmore-Jewett和TNM这两个分期系统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结论由于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的差距,常规的根治术已经不能完全符合对CT1-CT2期前列腺癌的手术治疗,术前应用新辅助治疗方案可以降低外科切缘的阳性率,对前列腺癌的复发及生存率有无改变,尚需继续观察研究.

    作者:张冠;刘永国;张钊;Mark Frydenberg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放射介入联合射频治疗肝癌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到中晚期,加之常常合并肝硬化,切除率不到5%~20%,且手术切除病例的一年生存率仅为28%,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其疗效均难以令人满意,目前肯定疗效的非手术疗法中首选经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1],以肝癌血供为理论基础,以经肿瘤供血动脉直接给药和栓塞和栓塞为主要手段的介入治疗是肝动脉的伸入治疗建立在可靠和合理的科学基础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使一些不能手术的大肝癌变小,而得以切除,成为二期手术前的有效措施,目前80%以上的肝癌患者受益于介入治疗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展,经皮穿刺导入激光、微波、高强度超声聚焦、射频消融等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射频消融操作简单,痛苦小,效果直观可靠,近年备受关注[2、3],参考国内外文献,本人对放射介入及射频治疗法进展加以总结,并比较各自特点,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中华;杨仁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2000年~2003年期间我科收治的32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化疗病例.其中小细胞肺癌14例,非小细胞肺癌18例.小细胞肺癌采用EP方案(足叶乙甙,顺铂)或TP方案(拓普替康,顺铂)化疗,化疗开始先用氮芥(HN2)静脉冲击一次.非小细胞肺癌采用CA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LAP方案(异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或NP方案(盖诺,顺铂)化疗.同时配合脱水、利尿及激素治疗.结果小细胞肺癌CR4例,PR8例,有效率(CR+PR)85.7%.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CR 1例,PR 12例,有效率(CR+PR)72.2%.结论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疗效显著确切,是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邢晓静;王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晚期胃癌化疗前后测定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Apo-1/Fas(sApo-1/Fas)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65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及31例正常人血清sApo-1/Fas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52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Apo-1/Fas水平.结果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疗后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者(P<0.05).结论 sApo-1/Fas测定对中晚期胃癌的辅助诊断及化疗疗效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胡奇志;方伟达;黄旭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TRAI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TRAI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法扩增TRAIL片段,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PRME-Tb中,通过酶切、测序鉴定载体构建的正确性.结果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pPRMETb-TRAIL构建完全正确.结论 TPAI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正确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董亮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电极射频对离体动物肾脏作用的研究

    目的了解多电极射频对离体动物肾脏的作用、初始功率对消融灶的影响和超声在评估消融灶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新鲜离体动物肾脏4枚,在其上、下极和中部进针1cm,12个靶点随机分两组,每组6个,分别应用5W和10W的初始功率进行消融,用实时超声、4小时后超声和肉眼病理对比观察.结果消融灶稍大于电极伞径,初始功率不同所产生的消融灶大小差异无显著性.超声显示消融灶为边缘极不规则的强回声,肉眼观察呈棕褐色类圆形的凝固性坏死.实时超声测值和肉眼解剖测值差别有显著意义.4小时后超声值和肉眼测值在冠状面和横断面大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消融深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消融灶的大小不随功率增加而增大,实时超声不能反映消融灶的大小,延时超声所测消融深度较实际值小.根据伞径预测消融灶的大小是可靠的.

    作者:张建国;周四维;孙聚葆;史秋生;李杏梅;邢鲁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基因亚型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亚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甲硝唑的敏感性.方法 PCR法检测H.pylori菌株的cagA及vacA(sl,mlb,m2)的基因亚型.琼脂稀释法测定H.pylori分离株对甲硝唑的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C50和MIC90值.结果 51株H.pylori菌株中cagA+和cagA-菌株分别为46例(90.20%)和5例(9.80%);vacAsl+和vacAsl-菌株分别为32例(62.75%)和19例(37.25%)vacAmlb+和vacAmlb-菌株分别为33例(64.71%)和18例(35.29%);vacAm2+和va-cAm2-菌株分别为38例(74.51%)和13例(25.49%).分析不同cagA/vacA基因亚型的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敏感性的关系发现:cagA+/CagA-、vacAsl+/vacAsl-及vacAm2+/vacAm2-H.py-1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cAmlb+/vacAmlb-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cAmlb+基因亚型的H.pylori菌株较vacAmlb-基因亚型的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敏感.结论 vacAmlb+H.pylori菌株较vacAmlb-菌株对甲硝唑敏感.

    作者:王莹;宫月华;孙丽萍;袁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癌中c-fms癌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fms癌基因与肝癌的关系及意义,为进一步阐明肝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CR-SSCP方法检测肝癌c-fms第301密码子的突变,并对肝癌组织行Ed-mondson分级来探讨与肝癌的临床关系.结果 PCR扩增产物长度与预期一致,特异性高.SSCP检测发现18例肝癌组织第301位密码子DNA单链出现泳动变位,第969位密码子片段未出现异常泳动单链.测序示CSF-IR第301位密码子发生亮氨酸Leu(TTG)→丝氨酸Ser(TCG)置换,发生该位点突变的肝癌组织学分类为EdmondsonⅢ级11例、Ⅳ级7例,具有恶性程度高、发病年龄轻的特点.结论 c-fms癌基因第301位密码子突变是肝癌发生发展的一种分子机制.

    作者:朱红洲;陆力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周静脉血中CEA mRNA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点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胃周静脉血中CEA mRNA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点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胃癌患者胃周静脉血中CEAmRNA的表达情况.CEA mRNA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点的关系采用x2检验.结果 10例胃癌组织和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胃周静脉血中CEA mRNA表达均阳性;10例胃良性病变胃周静脉血中CEA mRNA表达均阴性.36例胃癌患者CEA mRNA表达阳性者21例(58.3%);结论 CEA mR-NA用于检测血循环中微量癌细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胃癌患者胃周静脉血中CEA mRNA的表达可作为分子生物学因素之一用于估计预后.

    作者:姚凡;齐刚;金锋;陈波;路平;王舒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锎-252中子术前腔内照射治疗宫颈癌一例报告

    宫颈癌术前放疗目前多采用铱-192腔内照射.2002年11月,我们使用锎-252中子术前腔内照射治疗宫颈癌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环宇;王科明;孙坚;徐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胸腔灌洗并腔内给药治疗41例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研究胸腔灌洗并腔内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0年6月~2004年3月对4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微创胸腔穿刺置管,在尽量引流出胸腔积液后进行庆大霉素灌洗液胸腔灌洗,灌洗后交替给予顺铂60mg~80mg或力尔凡40mg~60mg胸腔注射,治疗5次或胸腔内无积液流出时,再胸腔给药1次,并拔除导管.结果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68%.首次引流时间3.5h(1h~12h),引流量平均为1 860ml(520ml~3 460m1).所有病例均于第1次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完全消失,并于第5次治疗或之前拔除导管,疗程≤15天.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腔内灌洗可以大限度的减少胸腔内癌细胞残留,从而增加腔内药物的相对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肖军;梁欣;姜立喜;马廷行;李庆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膜后巨大去分化脂肪肉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63岁,以腹部肿块闷痛不适1年余于2003年6月18日入院.查体:腹部较膨胀.可触及巨大肿块.上界于剑突及肋弓下.下界达耻骨上方,两侧达腋前线.以左侧腹为主,肿块质地比较柔软,部分隆起呈大结节状且质地比较硬,无明显边界,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

    作者:潘开云;郭银枞;杨乐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自从人们认识到实体瘤的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后,各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应运而生,为肿瘤治疗开创了新视角.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优势在于:(1)作用的靶是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血管内皮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2)药物易于到达靶细胞,与化疗药物合用,可以增加其在肿瘤组织内的聚集浓度;(3)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复发等.目前已有二十余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本文就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根据其作用原理,将其分为细胞内作用和细胞外作用两类.分述如下:

    作者:张妮娜;卜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GP方案治疗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缓解一例

    患者男,66岁.2003年8月因右腰部不适到哈医大一院做相关检查诊断为膀胱癌,并于2003年9月行右侧肾脏右侧输尿管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右肾因脂肪囊水肿,炎性浸润明显,右肾增大,右输尿管增厚,开口部位可见3cm×3cm菜花样肿瘤.术后病理回报:膀胱右侧肾脏及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3级.手术后在哈医大用氮西米胺10mg每周一次膀胱灌注化疗,共进行8次.

    作者:白玉贤;隋红;韩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婴幼儿促硬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DCAI临床病理特点、IHC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DCAI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患儿女性,17个月,主诉双下肢乏力半个月.颅脑MRI示肿瘤位于后颅窝,边界清,与硬脑膜粘连,囊实性,大径为5.6cm,压迫同侧小脑半球并长入椎管,囊性与实性区示明显对比增强,组织学上呈双相改变,由肿瘤性星形细胞和促硬纤维增生性间质共同参与,似富于细胞性间叶性肿瘤,需与脑膜瘤鉴别.免疫表型示弥漫性GFAP、S-100蛋白、vimentin强阳性,明确支持瘤细胞为胶质细胞.结论 DCAI是发生于婴幼儿罕见肿瘤,表现为大脑半球巨大性肿块,组织学上瘤细胞呈束状漩涡状排列,形成席纹状结构,象脑膜瘤或纤维组织细胞瘤,需与脑膜瘤、DIG、PXA、胶质纤维瘤鉴别.确诊有赖于独特的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下见到大量广泛一致的基底层物质分布于S-100蛋白(+)GFAP(+)的瘤细胞之间.

    作者:朱寿田;施红旗;楼善贤;王利霞;刘庆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Fas配体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验Fas配体在食管癌细胞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中Fas配体在食管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83.3%的标本有Fas配体的表达,且不同TNM分期的病人表达水平的差异显著,Fas配体的表达与食管癌中浸润淋巴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Fas配体的表达有利于食管癌逃避免疫攻击,有利于其浸润与转移.

    作者:高锐;郝彦勇;王志生;耿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国产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112例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国产长春瑞滨(盖诺)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盖诺25mg/m2 ivgtt、d1、d8、顺铂PDD15~20mg/m2 ivgtt d1-5,每三周重复,治疗晚期乳腺癌112例.结果本组总有效率(CR+PR)63.4%,初治组有效率为85.7%,复治组有效率为53.2%.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静脉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89.3%,以Ⅰ、Ⅱ度为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69.6%,静脉炎的发生率10.7%.结论用盖诺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可以耐受的毒性反应,可以作为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方案.

    作者:朱丽波;伞宝君;刘庆媛;吴忆;王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73基因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肿瘤基因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发现.研究表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常以家族形式出现,其变化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抑癌基因失活是常见的导致实体肿瘤发生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其中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高的基因.p53发现于七十年代,它能避免脆弱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近半数的原发肿瘤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p73基因作为p53家族的新成员,于1997年由Kaghad等[1]发现,随后研究均证实该基因在肿瘤的发生、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p73基因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妇科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张馥彬;隋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As2O3和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皮下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应用As2O3和5-FU治疗后,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用HE染色观察有无器官毒副作用.结果实验表明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As2O3组抑瘤率为55.5%,而联合治疗组抑癌率为77%(P<0.05),HE染色未观察到各器官病理改变.结论联合应用As2O3和5-FU能提高As2O3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钱伟峰;黄宗海;赵玲美;金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周期特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及其细胞周期的特异性.方法 (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时凋亡小体的形成;(2)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凋亡的时-效关系以及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 (1)细胞色素C作用HL-60细胞24小时发生凋亡,形成凋亡小体;(2)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体现一定的时间效应,作用时间不同,诱导凋亡率亦不相同,其中作用24小时凋亡率高;(3)细胞色素C诱导HL-60凋亡的作用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随凋亡率升高,S期和G2期细胞比例随之下降,且S期细胞比例与凋亡率二者呈显著负性关系(r=0.718,P<0.01).结论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其周期特异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陈日玲;陈铭珍;蔡康荣;叶中绿;温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