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亮亮
目的分析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及其细胞周期的特异性.方法 (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时凋亡小体的形成;(2)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凋亡的时-效关系以及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 (1)细胞色素C作用HL-60细胞24小时发生凋亡,形成凋亡小体;(2)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体现一定的时间效应,作用时间不同,诱导凋亡率亦不相同,其中作用24小时凋亡率高;(3)细胞色素C诱导HL-60凋亡的作用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随凋亡率升高,S期和G2期细胞比例随之下降,且S期细胞比例与凋亡率二者呈显著负性关系(r=0.718,P<0.01).结论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其周期特异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陈日玲;陈铭珍;蔡康荣;叶中绿;温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到中晚期,加之常常合并肝硬化,切除率不到5%~20%,且手术切除病例的一年生存率仅为28%,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其疗效均难以令人满意,目前肯定疗效的非手术疗法中首选经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1],以肝癌血供为理论基础,以经肿瘤供血动脉直接给药和栓塞和栓塞为主要手段的介入治疗是肝动脉的伸入治疗建立在可靠和合理的科学基础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使一些不能手术的大肝癌变小,而得以切除,成为二期手术前的有效措施,目前80%以上的肝癌患者受益于介入治疗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展,经皮穿刺导入激光、微波、高强度超声聚焦、射频消融等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射频消融操作简单,痛苦小,效果直观可靠,近年备受关注[2、3],参考国内外文献,本人对放射介入及射频治疗法进展加以总结,并比较各自特点,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中华;杨仁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该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CAM-1高组与ICAM-1低组比较,前者疗效较差.结论 ICAM-1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宇明;江黎明;陈永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构建TRAI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法扩增TRAIL片段,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PRME-Tb中,通过酶切、测序鉴定载体构建的正确性.结果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pPRMETb-TRAIL构建完全正确.结论 TPAI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正确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董亮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国产长春瑞滨(盖诺)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盖诺25mg/m2 ivgtt、d1、d8、顺铂PDD15~20mg/m2 ivgtt d1-5,每三周重复,治疗晚期乳腺癌112例.结果本组总有效率(CR+PR)63.4%,初治组有效率为85.7%,复治组有效率为53.2%.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静脉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89.3%,以Ⅰ、Ⅱ度为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69.6%,静脉炎的发生率10.7%.结论用盖诺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可以耐受的毒性反应,可以作为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方案.
作者:朱丽波;伞宝君;刘庆媛;吴忆;王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对肿瘤基因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发现.研究表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常以家族形式出现,其变化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抑癌基因失活是常见的导致实体肿瘤发生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其中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高的基因.p53发现于七十年代,它能避免脆弱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近半数的原发肿瘤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p73基因作为p53家族的新成员,于1997年由Kaghad等[1]发现,随后研究均证实该基因在肿瘤的发生、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p73基因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妇科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张馥彬;隋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211例胃癌临床病例的剖析,进一步验证了胃癌与胃炎、胃溃疡、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统计本院十年的胃部手术病例756例,其中胃癌211例,对其按性别、年龄、部位、血型、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类.结果提示胃癌的发生与胃炎、胃溃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50岁以上发病率逐增,女性病人中胃癌高达50%.入院接受治疗者多数出现并发症.结论要注意癌前病变,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对50岁以上及女性胃病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王文科;裴云龙;于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RT-PCR(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肺癌外周血中微转移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57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表达.结果 57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检测阳性19例,阳性率33.3%,统计结果显示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别无关,在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分期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以CK19mRNA为分子标记,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有助于亚临床转移的早期发现.
作者:陈奇勋;马胜林;冯建国;朱赤红;顾琳惠;姜志明;牟瀚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检验Fas配体在食管癌细胞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中Fas配体在食管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83.3%的标本有Fas配体的表达,且不同TNM分期的病人表达水平的差异显著,Fas配体的表达与食管癌中浸润淋巴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Fas配体的表达有利于食管癌逃避免疫攻击,有利于其浸润与转移.
作者:高锐;郝彦勇;王志生;耿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鸡矢藤注射剂与其他镇痛药物的比较,探讨其镇痛效果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择癌性疼痛和手术后需要镇痛的患者108例,其中30例与曲马多注射液同时应用对照观察.结果 108例受试者中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为85.19%,总有效率为97.23%.用药30分钟后出现嗜唾12例,恶性2例,心慌,乏力,头痛各1例.这些副作用持续时间短,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结论在临床观察中,鸡矢藤注射液为起效时间较慢,但镇痛作用时间较长,无成瘾性,可重复和连续作用给药,无耐药性,是一种优良的镇痛剂.
作者:刘建阳;刘敬伟;李玉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并同步化学治疗食管癌,评价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52例食管癌给予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放疗:2~2.2GY/次/天,5次/周,共计35次;5~8个共面适形固定野,总剂量70~76GY.化疗:顺氨氯铂20mg,5-氟脲嘧啶500 mg,每周一次,放疗开始即同步使用化疗,化疗在放疗前进行.结果治疗后1月~6月复查食管X片和CT,肿瘤缩小50%以上者92.31%(48/52);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85%(41/52);41.46%(17/41);26.92%(7/26).结论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和同步化学治疗食管癌,疗效较好,并发症少,是不能手术患者的较好的一种治疗方式.
作者:王洪林;陶莉;王利;魏子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1例胃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 P-gp、GST-π和TopoⅡ的阳性率分别为34.1%(14/41)、53.7%(22/41)和31.7%(13/41),P-gp表达只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GST-π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结论 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胃癌的主要的生物学行为无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筛选及化疗方案的优化.
作者:徐守余;杨道华;邱承敏;张鸣;何佩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巴西菇多糖诱导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分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ABC免疫染色法、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巴西菇多糖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和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巴西菇多糖0.6125g/L作用HL-60细胞4天后,CD33下降至1/3、CD11b升高至38.29%、CD15升高至56.0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药物作用后HL-60细胞NBT还原能力逐步增强,G2/M+S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巴西菇多糖可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粒系分化:巴西菇多糖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与其下调c-myc基同表达、阻滞细胞在G1期有关.
作者:杨大雷;李海英;张星星;曾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从1993年~1998年经细胞学及/或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其中男性371例,女性185例,性比值2:1,年龄为19~76岁,其中40~59岁组297例(53.41%),咳嗽、血痰、呼吸困难、胸痛为首发症状448例(80.05%),SCLC 112例(20.14%)、NSCLC 444例(79.86%).结果SCLC的CMC-DDP方案CR+PR66.66%与CMC方案CR+PR40%(P<0.05),NSCLC COM系方案一年、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2.8%、3.37%和2.24%.手术切除率14.15%,五年生存率16.78%.中医共分四型,辩证用药有效率45%.放射治疗SCLC CR+PR80%,NSCLC CR+PR64.86%.结论在肺癌的治疗上强调应根据病期的早晚及病理分型的不同,分别采用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中医药及免疫治疗的综合疗法,可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及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作者:戴百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宫颈癌术前放疗目前多采用铱-192腔内照射.2002年11月,我们使用锎-252中子术前腔内照射治疗宫颈癌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环宇;王科明;孙坚;徐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亚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甲硝唑的敏感性.方法 PCR法检测H.pylori菌株的cagA及vacA(sl,mlb,m2)的基因亚型.琼脂稀释法测定H.pylori分离株对甲硝唑的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C50和MIC90值.结果 51株H.pylori菌株中cagA+和cagA-菌株分别为46例(90.20%)和5例(9.80%);vacAsl+和vacAsl-菌株分别为32例(62.75%)和19例(37.25%)vacAmlb+和vacAmlb-菌株分别为33例(64.71%)和18例(35.29%);vacAm2+和va-cAm2-菌株分别为38例(74.51%)和13例(25.49%).分析不同cagA/vacA基因亚型的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敏感性的关系发现:cagA+/CagA-、vacAsl+/vacAsl-及vacAm2+/vacAm2-H.py-1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cAmlb+/vacAmlb-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cAmlb+基因亚型的H.pylori菌株较vacAmlb-基因亚型的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敏感.结论 vacAmlb+H.pylori菌株较vacAmlb-菌株对甲硝唑敏感.
作者:王莹;宫月华;孙丽萍;袁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胃周静脉血中CEA mRNA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点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胃癌患者胃周静脉血中CEAmRNA的表达情况.CEA mRNA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点的关系采用x2检验.结果 10例胃癌组织和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胃周静脉血中CEA mRNA表达均阳性;10例胃良性病变胃周静脉血中CEA mRNA表达均阴性.36例胃癌患者CEA mRNA表达阳性者21例(58.3%);结论 CEA mR-NA用于检测血循环中微量癌细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胃癌患者胃周静脉血中CEA mRNA的表达可作为分子生物学因素之一用于估计预后.
作者:姚凡;齐刚;金锋;陈波;路平;王舒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自从人们认识到实体瘤的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后,各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应运而生,为肿瘤治疗开创了新视角.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优势在于:(1)作用的靶是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血管内皮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2)药物易于到达靶细胞,与化疗药物合用,可以增加其在肿瘤组织内的聚集浓度;(3)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复发等.目前已有二十余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本文就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根据其作用原理,将其分为细胞内作用和细胞外作用两类.分述如下:
作者:张妮娜;卜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多电极射频对离体动物肾脏的作用、初始功率对消融灶的影响和超声在评估消融灶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新鲜离体动物肾脏4枚,在其上、下极和中部进针1cm,12个靶点随机分两组,每组6个,分别应用5W和10W的初始功率进行消融,用实时超声、4小时后超声和肉眼病理对比观察.结果消融灶稍大于电极伞径,初始功率不同所产生的消融灶大小差异无显著性.超声显示消融灶为边缘极不规则的强回声,肉眼观察呈棕褐色类圆形的凝固性坏死.实时超声测值和肉眼解剖测值差别有显著意义.4小时后超声值和肉眼测值在冠状面和横断面大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消融深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消融灶的大小不随功率增加而增大,实时超声不能反映消融灶的大小,延时超声所测消融深度较实际值小.根据伞径预测消融灶的大小是可靠的.
作者:张建国;周四维;孙聚葆;史秋生;李杏梅;邢鲁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fms癌基因与肝癌的关系及意义,为进一步阐明肝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CR-SSCP方法检测肝癌c-fms第301密码子的突变,并对肝癌组织行Ed-mondson分级来探讨与肝癌的临床关系.结果 PCR扩增产物长度与预期一致,特异性高.SSCP检测发现18例肝癌组织第301位密码子DNA单链出现泳动变位,第969位密码子片段未出现异常泳动单链.测序示CSF-IR第301位密码子发生亮氨酸Leu(TTG)→丝氨酸Ser(TCG)置换,发生该位点突变的肝癌组织学分类为EdmondsonⅢ级11例、Ⅳ级7例,具有恶性程度高、发病年龄轻的特点.结论 c-fms癌基因第301位密码子突变是肝癌发生发展的一种分子机制.
作者:朱红洲;陆力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