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平森;谢丽萍;林钧华;邓菊花;曹宏宇;彭丽娟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MCF7乳腺癌细胞株为参照标准,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对照,检测了54例患者及9例非恶性血液病BCRP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了其临床意义.结果BCRP在ANLL中阳性率高,表达水平相差达1000倍以上,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完全缓解组、初治敏感组和临床耐药组.其中临床耐药组B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P<0.01及P<0.05).结论BCRP在ANLL中表达水平差异较大,30%患者表达水平较高,可能是ANLL患者临床耐药的重要原因,是预后的不利因素.
作者:刘晓健;乔忠杰;吴乾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P27kip1、cyclinE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观察71例结肠癌与21例正常肠粘膜组织的P27kipl和cyclinE的表达情况.结果P27kip1、cyclinE异常表达同结肠癌的发生与进展有关.结论P27kip1、cyclinE联合检测有利于对结肠癌预后的评价.
作者:孟庆凯;徐惠绵;王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生鹅血对小鼠移植瘤S180的抑瘤作用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生鹅血对昆明纯系小鼠移植瘤S180抑瘤作用,计算抑瘤率及生鹅血对移植瘤小鼠体重、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不同计量的生鹅血对S180移植瘤接种前后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抑癌作用显著(P<0.01,P<0.02),抑瘤率分别为46.69%、51.59%、42.09%、61.05%、53.60%、53.02%、47.26%.生存率分别为37.85%、43.60%.结论初步实验证明生鹅血对S180移植瘤抑瘤作用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生命.
作者:刘巍;张春艳;马占好;柴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黄素对肺癌细胞系A97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排斥法进行细胞计数,MTT法测定大黄素对肺癌细胞系A97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大黄素IC50=1775.54μg/mL.结论大黄素的抗肿瘤作用较弱.
作者:张莉;宋冰冰;艾静;王玲;杨宝峰;李贺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纯放疗与放疗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我院4年间收治的70例中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单放组和放化组.结果38例放化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放组,但毒副反应较高,尚能耐受.结论放化结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能提高局部控制率,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敬秀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在粘液性大肠癌的表达尚未明了.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实验目的系探讨粘液性大肠癌CB和CD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人不同类型大肠癌CB及CD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CB和CD表达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差异具显著性(P<0.05;P<0.005).粘液性大肠癌CB表达高于非粘液性者,差别具显著性(P<0.05),但CD表达差异却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大肠癌CB和CD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CB在粘液性大肠癌浸润转移中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作者:王娅兰;林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涎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涎腺癌(10例恶性混合瘤;20例腺样囊性癌;32例粘液表皮样癌)中PCNA表达情况.结果PCNA在不同类型的涎腺癌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PCNA阳性程度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行为(复发、转移)明显相关.结论涎腺癌中PCNA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有关;PCNA指数可作为粘液表皮样癌病理分级的重要参数;PCNA高表达可能是涎腺癌预后不良的标志.
作者:宋晓陵;朱玲;张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检测60例肺癌组织,10例正常肺组织中MDR4和MRP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结果MDR1检出率:正常肺组织10%(1/10),肺癌组织30%(18/60),其中,鳞癌6.7%(4/60),腺癌20%(12/60),大细胞癌3.3%(2/60);MRP检出率:正常肺组织0%(0/10),肺癌组织73.3%(44/60),SCLC3.3%(2/60),鳞癌36.7%(22/60),腺癌26.7%(16/60),大细胞癌6.7%(4/60).MDR1和MRP基因虽过度表达,二者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且与病理分型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MRP基因表达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但MRP的表达与既往化疗无关,术前化疗组MDR1基因表达75%(6/8),略高于未经化疗组23%(12/52),虽无统计学意义(P>0.005),但MDR1似有增高趋势;联合检测MDR1和MRP基因表达,能提高体外耐药敏感性符合率(83%).结论(1)肺癌MDR1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2)MRP基因表达似有分布规律:鳞癌>腺癌>大细胞癌>SCLC;MDR1则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SCLC;(3)MDR1可能与获得性耐药有关,而MRP却与自然耐药性有关;(4)联合检测MDR1和MRP基因表达,能更准确地预测化疗效果,为临床化疗方案的个体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蔡莉;王滨;赵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53蛋白、PCNA在胃癌中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3例胃癌细胞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p53蛋白、PCNA检测.结果 p53蛋白、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92.5%,PCNA强阳性表达率占64.2%.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与PCNA强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胃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波;杨志宏;殷新光;阮水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河北磁县是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现场之一.本文分析了该县1988~1997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和特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发病资料取自磁县肿瘤登记处,采用ICD-9编码,全部发病资料录入微机,采用EP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磁县1988~1997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2806例,其中男性7670例,女性5136例.男女性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08.94/10万和234.69/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为稳定,女性呈波浪式下降,各年标化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磁县十年中常见肿瘤前五位是: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男性食管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胃癌则有上升趋势.女性胃癌、乳腺癌有上升趋势.除儿童期为白血病居第一位外,其余各年龄段均以食管癌居首位.结论危害磁县居民健康的肿瘤主要是消化系统肿瘤和肺癌.男性居民应作为主要的防治人群.
作者:贺宇彤;侯浚;乔翠云;陈志峰;宋国慧;孟凡书;李绍森;冀洪新;陈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及肿瘤细胞株的抗癌作用.方法体内抑瘤试验:选肝癌H22、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等瘤株.腹腔注射给药,观察记录对腹水癌的生命延长作用及对实体瘤的抑制作用.体外细胞毒试验:选用K562白血病、Hela宫颈癌细胞株,采用MTT法,计算对肿瘤细胞株平均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榄香烯乳注射液能明显延长腹水型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对K562白血病、Hela宫颈癌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榄香烯乳注射液对肿瘤细胞体内抑瘤试验、体外细胞毒试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中秋;张晶;李英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男性,53岁,因左上腹部酸胀不适十月余入院.一直以胃肠炎在外院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一月前在外院作B超时无意中发现左上腹肿块,未有其它明显不适伴随症状,近三个月来体重下降较明显.既往无殊.
作者:江志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芬太尼利用微量泵在颈丛神经麻醉下对手术中病人循环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甲状腺癌病人30例,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利用微量泵输注芬太尼,观察两组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中应激反应小,血压、心率基本保持在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则出现血压升高并心率加快.结论微量泵输注方法的选择既能减轻心血管反应又能保持无呼吸抑制,避免了芬太尼的副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雅琳;王泓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cd及β-cat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9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E-cd及β-cat的表达.结果研究显示E-cd异常表达率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呈正相关.而β-cat异常表达率只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且E-cd及β-cat异常表达均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E-cd及β-cat的异常表达与刁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相关.
作者:马思平;单吉贤;王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检测在胃癌、胃癌前病变及良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银染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方法对胃镜活检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121例经病理确诊的胃镜活检标本中,62例胃癌端粒酶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80.6%,其中分化较好25例中阳性16例,阳性率为64.0%;分化较差37例中阳性34例,阳性率91.9%.14例癌前病变中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35.7%.45例良性病变无端粒酶阳性.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胃癌标记物用于辅助诊断,并可为胃癌前病变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邢喆;赵岩;朱佳;赵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首次治疗后胸壁复发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96年3月至2001年5月12例乳腺癌首次治疗后胸壁复发的原因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了肿瘤本身分期以外,首次治疗不规范是造成胸壁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胸壁复发仍应采取积极治疗,可提高生存率.结论首次规范治疗可减少胸壁复发,对胸壁复发灶按不同情况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胡贤杰;钱蛟;杨红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β-catenin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和抗β-catenin抗体,研究β-caenin在78例胃癌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组织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表达正常,在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β-catenin正常表达率分别为70.0%、22.1%,β-catenin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β-catenin异常表达是胃癌发生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也是判断胃癌浸润转移的良好指标.
作者:黄悦;栾玉贵;樊克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全组90例,应用紫杉醇135mg/m2,静脉3h输注,顺铂75mg/m2静脉输注.每3周为1周期,进行3个周期.结果90例患者总有效率55.6%.初治患者58例,有效率62.1%;复治患者32例,有效率43.8%(P<0.05).ⅢB期有效率65.5%(38/58);Ⅳ期有效率37.5%(12/32).统计学处理x2=6.56,P<0.01.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但均可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药物,对某些复治病例仍有一定疗效.骨髓抑制是主要的副作用,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改善骨髓抑制程度.
作者:孙宏伟;高红;李红梅;高雅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在49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并对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体腺瘤复发组和有鞍外扩展组中PCNA的阳性表达高于初发组和无鞍外扩展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PCNA阳性高表达说明瘤细胞增殖快,生长活跃,易于复发或浸润、转移.这对判断垂体腺癌的预后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红旗;刘庆伟;楼善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86例青年肝癌患者(年龄<40岁)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肝癌家族史、饮酒史、HBV感染率、HCV感染率、ALT异常、AFP阳性、AFU阳性、合并肝硬化、门静脉癌栓以及肝癌类型,并与同期122例老年肝癌患者(年龄>60岁)进行比较.结果青年肝癌患者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6%,在以下方面比例高于老年组,且有显著性或极其显著性差异:发热(36.0%)、HBV感染(86.0%)、ALT异常(74.4%)、AFP阳性(76.7%)、AFU阳性(81.4%)、门静脉癌栓(29.1%)和弥漫性肝癌(33.7%).结论青年肝癌恶性程度高,对HHBV感染ALT反复异常的青年人要定期进行B超和AFP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李在村;王曙照;刘保兰;吕富靖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