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悦;栾玉贵;樊克武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及肿瘤细胞株的抗癌作用.方法体内抑瘤试验:选肝癌H22、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等瘤株.腹腔注射给药,观察记录对腹水癌的生命延长作用及对实体瘤的抑制作用.体外细胞毒试验:选用K562白血病、Hela宫颈癌细胞株,采用MTT法,计算对肿瘤细胞株平均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榄香烯乳注射液能明显延长腹水型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对K562白血病、Hela宫颈癌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榄香烯乳注射液对肿瘤细胞体内抑瘤试验、体外细胞毒试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中秋;张晶;李英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芬太尼利用微量泵在颈丛神经麻醉下对手术中病人循环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甲状腺癌病人30例,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利用微量泵输注芬太尼,观察两组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中应激反应小,血压、心率基本保持在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则出现血压升高并心率加快.结论微量泵输注方法的选择既能减轻心血管反应又能保持无呼吸抑制,避免了芬太尼的副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雅琳;王泓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胃管碘剂造影前瞻性观察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的临床价值.方法于食管癌切除术后3~5日常规行胸部X光检查,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40ml,观察胃排空情况,并根据有无机械性和功能性排空障碍作相应处理.结果68例中62例胃排空正常,功能性胃排空障碍5例,胃机械性排空障碍1例.结论经胃管碘剂造影观察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状况,作为拔除胃管的指征,具有安全、简便和无损伤的优点,并能对术后胃动力障碍早期诊断和进一步治疗.
作者:公维营;张廷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我院从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宫颈癌宫Ⅰ、Ⅱ期行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120例,现将治疗情况及预后分析如下,以求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黄燕玲;陈桂林;孙树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河北磁县是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现场之一.本文分析了该县1988~1997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和特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发病资料取自磁县肿瘤登记处,采用ICD-9编码,全部发病资料录入微机,采用EP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磁县1988~1997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2806例,其中男性7670例,女性5136例.男女性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08.94/10万和234.69/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为稳定,女性呈波浪式下降,各年标化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磁县十年中常见肿瘤前五位是: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男性食管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胃癌则有上升趋势.女性胃癌、乳腺癌有上升趋势.除儿童期为白血病居第一位外,其余各年龄段均以食管癌居首位.结论危害磁县居民健康的肿瘤主要是消化系统肿瘤和肺癌.男性居民应作为主要的防治人群.
作者:贺宇彤;侯浚;乔翠云;陈志峰;宋国慧;孟凡书;李绍森;冀洪新;陈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肽核酸(peptide or polyamide nucleic acids,PNA)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模拟物,由Nielson[1]等人于1991年设计并合成的.因其生物稳定性极高以及其对核酸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和高度亲和力,故在分子生物学应用和基因治疗中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赵旭海;李志高;王锡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早在20世纪70年代,Folkman等人提出肿瘤能产生某些物质诱导新血管生成(neovasculariza-tion),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对肿瘤与血管生成之间关系及机理进行研究,发现许多肿瘤来源的血管生成因子.
作者:刘艳波;蔡莲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和Topo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0例胃癌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P-gp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37.00%及52.00%,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有关,高分期者表达较低分期者高,TopoⅡ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P<0.05).结论P-gp和TopoⅡ的耐药机制各不相同,根据P-gp和To-poⅡ表达情况进行药物选择对胃癌化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丽华;孙荣超;陈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cd及β-cat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9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E-cd及β-cat的表达.结果研究显示E-cd异常表达率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呈正相关.而β-cat异常表达率只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且E-cd及β-cat异常表达均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E-cd及β-cat的异常表达与刁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相关.
作者:马思平;单吉贤;王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检测在胃癌、胃癌前病变及良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银染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方法对胃镜活检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121例经病理确诊的胃镜活检标本中,62例胃癌端粒酶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80.6%,其中分化较好25例中阳性16例,阳性率为64.0%;分化较差37例中阳性34例,阳性率91.9%.14例癌前病变中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35.7%.45例良性病变无端粒酶阳性.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胃癌标记物用于辅助诊断,并可为胃癌前病变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邢喆;赵岩;朱佳;赵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百余年历史.现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肿瘤内分泌治疗中为成熟和有成效.本文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徐为然;续哲莉;朱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血管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目前研究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业忠;刘祺;彭心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纯放疗与放疗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我院4年间收治的70例中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单放组和放化组.结果38例放化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放组,但毒副反应较高,尚能耐受.结论放化结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能提高局部控制率,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敬秀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5名患者105个病灶经CPA成像,对肿块内的血液供应情况进行分级,并用脉冲多普勒探测肿块血流的阻力指数(RI),良恶性肿块之进行比较.结果以RI≤0.5为标准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97%.以血流分Ⅲ级为标准诊断卵巢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7%,100%.以血流Ⅰ级为标准诊断良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4%,91%.结论CPA肿块内的血流分级和RI联合应用,有助于卵巢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初银珠;张艳华;王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报道椎间盘软骨肉瘤这一少见部位肿瘤4例,为临床诊治作一启示,增强这一特殊部位发病的概念.方法从椎间盘软骨肉瘤的组织学基础、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分析,深化认识.结果椎间盘软骨肉瘤变是客观存在的,该肉瘤发病急,症状重,预后差.结论椎间盘由于有软骨存在的组织学基础,故可软骨肉瘤变,不过相对瘤变机率低而已.
作者:蒲兴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探讨内放疗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可行性及疗效.适应症、并发症和禁忌症.方法8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接受带有125I放射粒子的支架植入治疗.结果8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过胃镜对部分病人术后复查,病变部位未检出癌细胞.短期疗效证明,内放疗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短期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贾斌;李麟荪;谈大荣;夏柏;施小兰;冷德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检测60例肺癌组织,10例正常肺组织中MDR4和MRP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结果MDR1检出率:正常肺组织10%(1/10),肺癌组织30%(18/60),其中,鳞癌6.7%(4/60),腺癌20%(12/60),大细胞癌3.3%(2/60);MRP检出率:正常肺组织0%(0/10),肺癌组织73.3%(44/60),SCLC3.3%(2/60),鳞癌36.7%(22/60),腺癌26.7%(16/60),大细胞癌6.7%(4/60).MDR1和MRP基因虽过度表达,二者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且与病理分型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MRP基因表达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但MRP的表达与既往化疗无关,术前化疗组MDR1基因表达75%(6/8),略高于未经化疗组23%(12/52),虽无统计学意义(P>0.005),但MDR1似有增高趋势;联合检测MDR1和MRP基因表达,能提高体外耐药敏感性符合率(83%).结论(1)肺癌MDR1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2)MRP基因表达似有分布规律:鳞癌>腺癌>大细胞癌>SCLC;MDR1则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SCLC;(3)MDR1可能与获得性耐药有关,而MRP却与自然耐药性有关;(4)联合检测MDR1和MRP基因表达,能更准确地预测化疗效果,为临床化疗方案的个体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蔡莉;王滨;赵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P27kip1、cyclinE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观察71例结肠癌与21例正常肠粘膜组织的P27kipl和cyclinE的表达情况.结果P27kip1、cyclinE异常表达同结肠癌的发生与进展有关.结论P27kip1、cyclinE联合检测有利于对结肠癌预后的评价.
作者:孟庆凯;徐惠绵;王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首次治疗后胸壁复发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96年3月至2001年5月12例乳腺癌首次治疗后胸壁复发的原因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了肿瘤本身分期以外,首次治疗不规范是造成胸壁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胸壁复发仍应采取积极治疗,可提高生存率.结论首次规范治疗可减少胸壁复发,对胸壁复发灶按不同情况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胡贤杰;钱蛟;杨红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与β-连接素、γ-连接素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胃镜活检胃癌组织E-cad和β-cat、γ-cat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因素分析.结果在胃癌病例胃镜活检组织中E-cad和β-cat、γ-cat表达率分别为38.9%,43.3%和35.6%,总的异常表达率为91.1%.与胃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胃镜活检组织钙粘蛋白及连接素的检测能反映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岩;张涛;赵宜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