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库肯勃(Krukenberg)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分析)

杨玉波;杨玉梅;王莅

关键词:Krukenberg(库肯勃)瘤 胃肠肿瘤 卵巢转移癌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Krukenlerg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2000年收治的18例Krukenberg瘤临床资料.结果Krukenberg瘤在年轻女性中多见,多为双侧性(16/18),原发灶多为低分化腺癌或粘液腺癌,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Ⅲ期、Ⅳ期胃癌12例,DukesC、D期大肠癌5例)恶性度高,易漏诊,预后极差.结论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时应首先排除转移性可能,先发现卵巢转移肿瘤者,应常规行胃肠道检查以寻找原发灶.女性胃肠癌患者应注意有无卵巢转移.有卵巢转移者应同时切除原发灶、子宫及双侧附件.无卵巢转移者是否行预防性卵巢切除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影像学分型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对应的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1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患者,根据头颅CT中肿瘤的特征分为囊肿结节型、囊肿型和实体型;根据肿瘤与四脑室的关系,分为脑室沟通型和非脑室沟通型.依CT及手术中所见行肿瘤切除.结果21例中非脑室沟通型7例、脑室沟通型3例行囊壁及结节全切除;非脑室沟通型5例、脑室沟通型5例行瘤结节全切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型1例未能找到瘤结节而以后复发.结论术前影像学对肿瘤的切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分型而采取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东;林志俊;李昭杰;许作奎;林晓风;詹升全;唐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68例鼻咽癌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NPC的误诊原因.方法通过对68例误诊的NP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时间3月~4年,平均10个月.误诊为颈淋巴结炎15例,颈淋巴结结核12例,鼻炎8例,中耳炎3例,偏头痛2例,其它28例.结论NPC因原发部位深而隐蔽,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易误诊为多种疾病.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NPC的认识和警惕,对可疑患者早期行鼻咽部CT及活检,才能减少误诊.

    作者:敬秀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肺癌脑转移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采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高渗液后再灌注抗癌药方法治疗肺癌脑转移,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6例肺癌脑转移均采用支气管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前先注入20%甘露醇,使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结果2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中,完全缓解(CR)7例,占26.9%;部分缓解(PR)15例,占57.7%;有效率(CR+PR)为84.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高渗液和抗癌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徽;王纯;金刚;王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对手术的影响及提高小细胞肺癌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1~1998年间我科经手术治疗的78例小细胞肺癌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化疗方案为DAE:DDP 100mg/m2,d1静点,EPI-ADM30mg/m2,d1静注,Vp-16 100mg,d1-5静点.结果术前化疗组41例,均为中心型肺癌,经支气管镜病理证实,一疗程33例,CR4例,PR29例,切除率100%,残端阴性,病理分期Ⅱa-Ⅲb期.二疗程2例,均为PR,残端阴性,Ⅲa-Ⅲb期.三疗程3例,CR1例,PR2例,残端2例为阳性,1例阴性,Ⅱa-Ⅲb期;介入化疗3例:PR2例,NC1例,残端阴性.未经化疗而手术,再行综合治疗组37例,术前刷检:找到癌细胞25例,Ⅱb-Ⅲa期,余皆为周围性肺癌,Ⅰ a-Ⅱb期.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46.4%、70.3%.结论术前化疗一疗程能提高切除率;二-三疗程化疗使肺门及纵隔组织瘢痕化,血管鞘增厚,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呈胼胝样粘连,影响根治性手术;小细胞肺癌远期生存率主要在于TNM分期(尤其是N的分期)和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及后续的综合治疗.

    作者:刘刚;陈文庆;曲明江;李景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治疗Ⅲ-Ⅳ期乳腺癌患者26例,紫杉醇135mg/m2加表阿毒素40~50mg/m2联合应用至少2个周期.结果CR为7例,PR为13例,NC为5例,PD为1例,总有效率为20/26(76.9%).结论紫杉醇加表阿霉素治疗进展期乳癌疗效令人满意,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对既往蒽环类耐药者仍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清媛;康欣梅;赵文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化学疗法对体外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

    目的探讨电化学对体外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电化学对培养的体外肝癌细胞SMMC7721进行治疗.将等量细胞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按电量不同又分为4组:3C、5C、10C、20C(C为电量库仑),每组3孔.治疗后6小时和24小时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每组结果取3孔检测结果的平均值.结果电化学治疗后6小时流式检测结果:对照组凋亡率0.07%,而治疗组在电量为3C、5C、10C、20C时凋亡率分别为4.51%、16.46%、25.16%、65.97%,治疗后24h:对照组凋亡率2.59%,治疗组分别为5.63%、22.98%、36.78%、83.9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显著(P<0.05),而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随电量增加有增高趋势,S期细胞比例有下降趋势.结论电化学能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电量增加而增加;在治疗后6小时和24小时检测结果均提示,随电增加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趋势,而S期细胞比例有下降趋势.

    作者:崔恒武;田建明;王培军;左长京;王敏杰;文军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右肺下叶中心型肺癌右膈下动脉供血1例报告

    患者男性,52岁.于1999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伴心悸气短.肺部CT检查:右肺下叶7.5cm×8.1cm肿块影,右侧胸腔积液;纤维支气管镜提示:右肺下叶中心性肺癌.病理:鳞状细胞癌.行全身化疗3周期.疗效不明显.并于2000年7月13日及2000年8月11日分别行两次右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

    作者:王纯;王徽;金刚;王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颈段髓外肿瘤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颈段髓外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6例高颈段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MRI检查均能清晰的显示肿瘤,手术全部采用侧卧位,多采用颈后正中入路(24例),颈外侧入路(2例),26例均行肿瘤全切.结论MRI是诊断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手术应根据肿瘤特点选用不同入路.

    作者:安玉胜;吴斌;李学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CD44v6和nm23-H1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cadherin、CD44v6和nm23-H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herin、CD44v6和nm23-H1表达情况,并分析了它们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6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CD44v6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58.5%和46.2%.Ecadherin、CD44v6和nm23-H1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与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Ⅰ期、Ⅱ期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与Ⅲ期、Ⅳ期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m23-H1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E-cadherin、CD44v6和nm23-H1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herin、CD44v6和nm23-H1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清勇;钱斌;吴玉泉;戴晓汶;江中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成熟与非成熟树突细胞生物学特征

    树突细胞(DC)是目前抗原提呈功能强的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分布于全身除脑以外的各脏器,数量极微,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成熟的DC经抗原刺激后致敏回输机体,可诱导抗原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DC连接着非特异性先天免疫反应和特异性获得性免疫反应.

    作者:张月桂;詹乃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并脓肿1例

    患者男71岁,因颈部肿块1个月为主诉入院.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前一肿物,似如橄榄大小,无任何其它症状,入院前三天来院就诊行彩超检查,提示右侧甲状腺腺癌部分囊性变,遂于2001年5月28日收住院.既往史无殊.有嗜烟史.

    作者:黄山林;林清国;曾榕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21ras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21ras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胃癌中p21ras的表达情况.结果p21ras阳性表达率为62.75%(32/51).p21ras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但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21ras阳性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21ras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项有用指标.

    作者:张林;张华献;宋精玲;付红梅;金树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异种肿瘤细胞疫苗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异种肿瘤细胞疫苗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抑瘤作用.方法采用福氏佐剂与人肺腺癌AGZY-138、人肝癌HepG2细胞分别混合研磨制成疫苗,小鼠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鼠或治疗小鼠,定期测定瘤体,计算抑瘤率、生存率等.结果预防保护实验肿瘤接种第五周时,与对照组比较抑瘤作用显著,肿瘤治疗实验肿瘤接种第五周时,人肺癌AGZY-138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治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而人肝癌HepG2疫苗治疗作用对小鼠H22肝癌作用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用异种肿瘤细胞疫苗对小鼠进行主动免疫后,再接种肿瘤,肿瘤生长明显减慢.肺癌疫苗预防保护小鼠生存期延长.

    作者:马占好;张春艳;张金龙;袁孝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机能亢进21例

    目的探讨肝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机能亢进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先行部分脾栓塞术,后插入肝动脉行灌注化疗栓塞术.结果21例病人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临床症状,肝癌治疗的有效率达80.9%,脾亢治疗的有效率达100.0%.结论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机能亢进疗效确切,创伤小,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作者:纪成周;尹化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直肠癌体外培养细胞系HRC-9698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利用人直肠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在体外建立一人直肠癌细胞系HRC-9698,并对其一般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方法取人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组织将其剪碎后贴入培养瓶底壁上加入含2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建成人直肠癌细胞系HRC-9698,并传代.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用细胞计数和MTT方法观察细胞分裂指数、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用G显代方法进行遗传学分析;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A分泌和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HRC-9698贴壁生长形态为多边形及不规整形,核大并可见1-2个核仁;超微结构显示:细胞核大而极不规则,内有明显核仁.胞质内有大量粘液样小泡结构,在不同的细胞中,小泡的大小和数量不等,有些小泡呈极性分布.一般在小泡结构大而多的细胞中,其它细胞器较少,胞质中有较丰富的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s),在部分细胞中可见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此外,在胞质中还可见少量的上皮细胞特有的张力纤维.细胞表面微绒毛较少,在细胞与细胞之间可见不典型的细胞间连接结构.细胞核分裂指数22‰~24‰,倍增时间为45~48小时.染色体均为异倍体.DNA指数为1.73,细胞周期中增殖期细胞占47.18%.细胞表达并分泌CEA.结论HRC-9698具备人肠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大肠癌体外研究的对象.

    作者:耿敬姝;赵家宏;刘秀华;刘立仁;高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细胞周期调控及其在肿瘤发生与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周期素(cycl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基本分子[1-2].CDK的活性依赖于cyclin的存在,cyclin-CDK复合体周期性装配、激活和降解是驱动细胞周期有序进行的基本分子机制[3].已经发现cyclin有11种:cyclin A-K,CDK有10种:CDK 1-10.但是在细胞周期过程发挥主要作用的只有:cyclin A、B、D和E,以及CDK1、2、4和6.CDK在大部分细胞中恒定表达,而cyclin的合成与降解仅仅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某一时相.cyclin与CDK装配成不同的复合体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发挥作用,保证细胞周期有序进行.

    作者:袁长青;丁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TGFβ R-Ⅱ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TGFβR-Ⅱ表达与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了58例喉癌与10例正常喉组织中的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R-Ⅱ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喉组织,两者差异显著(P<0.05);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TGFβR-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临床分期Ⅰ期阳性率明显高于Ⅱ,Ⅲ,Ⅳ期(P<0.05);但Ⅱ,Ⅲ,Ⅳ期之间无差异(P>0.05);与组织学分级,患者年龄,及各临床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GFβR-Ⅱ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白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谈螺旋CT sure start功能在肝癌扫描上的应用

    螺旋CF增强扫描对肝癌的定性定位明显优于普通CT,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论采用双期或多期扫描,肝癌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均难以捕捉.近年来,我们应用螺旋CT sure start功能对于肝癌进行了多例增强扫描,取得了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诊断正确率.现汇报如下:

    作者:王长德;于韬;华阳;孟楠;马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AFU、AFP和γ-G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本文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γ-GT在原发性肝癌(PHC)病人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动力学方法对96例正常人及未/经治疗肝癌88例患者检测血清AFU、AFP和γ-GT.结果PHC的AFU活力为25.3±10.4u/L高于正常对照组6.3±1.6u/L(P<0.01),以正常对照组均值加5倍S(6.3+5×1.6)为诊断界值,PHC组阳性率高达86.4%.按国际诊断标准(≥12u/L)PHC组阳性率高达90.9%.88例中35例AFP<100ng/L,在此35例中33例AFU≥12u/L的辅助诊断率为94.2%.AFU、AFP、γ-GT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0.9%、60.2%、53.4%.AFU+AFP总阳性率达到96.6%,AFU、AFP、γ-GT总的阳性率达到98.9%.结论联合检测AFU、AFP、γ-GT可以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

    作者:王文龙;邢德君;于秀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培养液中不同浓度的小牛血清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培养液中不同浓度的小牛血清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小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培养3天后,进行细胞记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血管生成素的含量.结果(1)不同浓度的小牛血清对前列腺癌的增殖有不同的影响,浓度越高增殖速度越快;(2)上清中的血管生成素与细胞增殖结果呈正相关.结论培养液中血清含量高细胞的增殖速度快;外源血管生成素的缺乏能够刺激细胞分泌更多的血管生成素来维持细胞的增长.

    作者:房金波;王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