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波;周维国;于平川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纤支镜检查对剖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91例术后发生急性肺不张患者均在床边急诊纤支镜检,同时吸氧及心电监护,纤支镜下发现分泌物即吸引,当浓性分泌物特粘稠时,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引,总量不超过60ml,如发现有坏死组织、脓痂可用活检钳或异物钳清除,待脓性分泌物吸净后,注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16万单位.a糜蛋白酶5mg~10mg,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ml~20ml.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间断吸引,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35例支气管断端残留缝线在纤支镜直视下用拆线剪刀或活检钳拆除.结果一次吸痰注药后呼吸症状立即明显改善,并在24小时内肺复张者60例,经2次吸痰注药后肺复张者23例,经3次反复吸痰的7例,仅1例年老体弱者是在4次反复冲洗吸痰并注入抗菌素后肺复张.35例残留缝线经1-2次全部拆除干净,32例术后病人刺激性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仅3例因术后复发咳嗽减轻不明显.结论应用纤支镜治疗剖胸术后急性肺不张是一种迅速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后残留缝线纤支镜下拆除也是能迅速解除病人因异物刺激引起咳嗽的一种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李秀环;柴艳;陈丹峰;王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对手术的影响及提高小细胞肺癌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1~1998年间我科经手术治疗的78例小细胞肺癌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化疗方案为DAE:DDP 100mg/m2,d1静点,EPI-ADM30mg/m2,d1静注,Vp-16 100mg,d1-5静点.结果术前化疗组41例,均为中心型肺癌,经支气管镜病理证实,一疗程33例,CR4例,PR29例,切除率100%,残端阴性,病理分期Ⅱa-Ⅲb期.二疗程2例,均为PR,残端阴性,Ⅲa-Ⅲb期.三疗程3例,CR1例,PR2例,残端2例为阳性,1例阴性,Ⅱa-Ⅲb期;介入化疗3例:PR2例,NC1例,残端阴性.未经化疗而手术,再行综合治疗组37例,术前刷检:找到癌细胞25例,Ⅱb-Ⅲa期,余皆为周围性肺癌,Ⅰ a-Ⅱb期.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46.4%、70.3%.结论术前化疗一疗程能提高切除率;二-三疗程化疗使肺门及纵隔组织瘢痕化,血管鞘增厚,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呈胼胝样粘连,影响根治性手术;小细胞肺癌远期生存率主要在于TNM分期(尤其是N的分期)和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及后续的综合治疗.
作者:刘刚;陈文庆;曲明江;李景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MCFP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992年~2001年我科32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病人,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30~70岁,全部患者应用MCFP方案化疗1~4疗程.结果32例病人中,PR+CR15例,总有效率占46.9%,主要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MC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义;肖宏宇;张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高渗液后再灌注抗癌药方法治疗肺癌脑转移,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6例肺癌脑转移均采用支气管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前先注入20%甘露醇,使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结果2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中,完全缓解(CR)7例,占26.9%;部分缓解(PR)15例,占57.7%;有效率(CR+PR)为84.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高渗液和抗癌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徽;王纯;金刚;王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E-cadherin、CD44v6和nm23-H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herin、CD44v6和nm23-H1表达情况,并分析了它们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6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CD44v6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58.5%和46.2%.Ecadherin、CD44v6和nm23-H1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与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Ⅰ期、Ⅱ期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与Ⅲ期、Ⅳ期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m23-H1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E-cadherin、CD44v6和nm23-H1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herin、CD44v6和nm23-H1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清勇;钱斌;吴玉泉;戴晓汶;江中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声门型喉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988年5月至1991年5月期间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初诊的148例声门型喉癌作了调查.结果148例患者中有18例放弃治疗,99例声门型喉癌患者行部分喉切除术,部分喉切除术占手术病员80.5%(99/123),共有62例患者随访满5年,切缘有癌4例,局部复发死亡2例(50.0%),58例切缘元癌,因癌死亡9例,占15.8%(9/57),因心脏病死亡1例.结论喉部分切除术是功能保全性喉部恶性肿瘤根治的有效术式,但需保证切缘无癌.
作者:祝江才;梁传余;文定厚;董频;刘思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对应的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1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患者,根据头颅CT中肿瘤的特征分为囊肿结节型、囊肿型和实体型;根据肿瘤与四脑室的关系,分为脑室沟通型和非脑室沟通型.依CT及手术中所见行肿瘤切除.结果21例中非脑室沟通型7例、脑室沟通型3例行囊壁及结节全切除;非脑室沟通型5例、脑室沟通型5例行瘤结节全切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型1例未能找到瘤结节而以后复发.结论术前影像学对肿瘤的切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分型而采取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东;林志俊;李昭杰;许作奎;林晓风;詹升全;唐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腮腺腺样囊性癌的疗效.方法本组90例手术治疗30例,综合治疗60例.其中术后化疗30例,术后放疗80例.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结果随访1~10年,3年生存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0%,10年生存率为60%.结论综合治疗是治疗腮腺腺样囊性癌的根本方法.
作者:徐雅娟;金志巍;董桂英;陈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综述近几年头颈癌治疗的某些方面的进展,如诱导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同步放化疗,器官功能保留术式的应用,根治术后缺损处功能重建,特异定靶导向治疗等.
作者:邱杰;张文伟;彭诗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治疗Ⅲ-Ⅳ期乳腺癌患者26例,紫杉醇135mg/m2加表阿毒素40~50mg/m2联合应用至少2个周期.结果CR为7例,PR为13例,NC为5例,PD为1例,总有效率为20/26(76.9%).结论紫杉醇加表阿霉素治疗进展期乳癌疗效令人满意,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对既往蒽环类耐药者仍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清媛;康欣梅;赵文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降低介入性超声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4004例介入性超声治疗中8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介入性超声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0.2%,其中死亡率为0.03%.结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介入性超声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张钧;赵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TGFβR-Ⅱ表达与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了58例喉癌与10例正常喉组织中的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R-Ⅱ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喉组织,两者差异显著(P<0.05);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TGFβR-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临床分期Ⅰ期阳性率明显高于Ⅱ,Ⅲ,Ⅳ期(P<0.05);但Ⅱ,Ⅲ,Ⅳ期之间无差异(P>0.05);与组织学分级,患者年龄,及各临床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GFβR-Ⅱ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白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异种肿瘤细胞疫苗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抑瘤作用.方法采用福氏佐剂与人肺腺癌AGZY-138、人肝癌HepG2细胞分别混合研磨制成疫苗,小鼠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鼠或治疗小鼠,定期测定瘤体,计算抑瘤率、生存率等.结果预防保护实验肿瘤接种第五周时,与对照组比较抑瘤作用显著,肿瘤治疗实验肿瘤接种第五周时,人肺癌AGZY-138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治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而人肝癌HepG2疫苗治疗作用对小鼠H22肝癌作用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用异种肿瘤细胞疫苗对小鼠进行主动免疫后,再接种肿瘤,肿瘤生长明显减慢.肺癌疫苗预防保护小鼠生存期延长.
作者:马占好;张春艳;张金龙;袁孝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本文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γ-GT在原发性肝癌(PHC)病人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动力学方法对96例正常人及未/经治疗肝癌88例患者检测血清AFU、AFP和γ-GT.结果PHC的AFU活力为25.3±10.4u/L高于正常对照组6.3±1.6u/L(P<0.01),以正常对照组均值加5倍S(6.3+5×1.6)为诊断界值,PHC组阳性率高达86.4%.按国际诊断标准(≥12u/L)PHC组阳性率高达90.9%.88例中35例AFP<100ng/L,在此35例中33例AFU≥12u/L的辅助诊断率为94.2%.AFU、AFP、γ-GT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0.9%、60.2%、53.4%.AFU+AFP总阳性率达到96.6%,AFU、AFP、γ-GT总的阳性率达到98.9%.结论联合检测AFU、AFP、γ-GT可以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
作者:王文龙;邢德君;于秀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螺旋CF增强扫描对肝癌的定性定位明显优于普通CT,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论采用双期或多期扫描,肝癌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均难以捕捉.近年来,我们应用螺旋CT sure start功能对于肝癌进行了多例增强扫描,取得了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诊断正确率.现汇报如下:
作者:王长德;于韬;华阳;孟楠;马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US、CT在肝癌定性、定量、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7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实质占位进行了US与CT及US、CT与手术所见的对照研究.其中,原发性肝癌50例,转移性肝癌7例,肝海棉状血管瘤13例,其他病变8例.结果US、CT对肝癌定性诊断的敏感性为87.72%、90.00%,特异性为52.38%、65.00%,准确性为78.28%、82.85%.虽然CT对肝癌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略高于US,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US、CT对肝癌定量(肿块大小)诊断的完全符合率分别为US42.18%、CT46.00%,定位诊断上完全符合率分别是US12.28%、CT34.00%,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US、CT作为对肝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在某些方法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影像学在肝癌的定量及定位诊断上仅是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熊雅玲;陈忠民;郭亚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3例35岁以下青年人肺癌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胸片肺CT检查、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国内外报道文献相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病因不清.病理类型以小细胞肺癌多.本组的误诊率为68.7%,能手术切除仅16例.结论避免误诊、及时诊断和及早治疗是提高青年人肺癌生存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夏莉;张彩霞;刘显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Gln)对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总结1998年3月至2001年12月间胃癌全胃切除患者18例,其中行根治性全胃切除16例,扩大根治性切除2例(1例合并胰尾、脾切除;1例合并脾切除).术后给予TPN+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应用6~8天,观察并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T淋巴细胞测定,吻合口瘘,切口愈合情况,返流性食管炎,体重变化等.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无吻合口瘘、返流性食管炎,切口均甲级愈合,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T淋巴细胞测定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15~21天,体重较术前虽没有明显增加,但无1例体重下降.结论术后应用Ala-Gln对防止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提高机体营养状态,促进创伤愈合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关铁军;李静霞;李玉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威猛加顺铂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以来,作者采用放疗联合威猛加顺铂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16例,放疗全颅二侧野对穿照射,肿瘤吸收剂量3000~4000cGy/3~4周,对单发转移灶再缩野局部追加肿瘤吸收剂量1500~2000cGy/1.5~2周.威猛用量为每日60mg/m2,连用3天~5天,顺铂为每日30mg/m2,连用3天.结果CR6例,PR8例,有效率为87.5%;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结论放疗联合威猛加顺铂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彦达;殷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颈段髓外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6例高颈段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MRI检查均能清晰的显示肿瘤,手术全部采用侧卧位,多采用颈后正中入路(24例),颈外侧入路(2例),26例均行肿瘤全切.结论MRI是诊断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手术应根据肿瘤特点选用不同入路.
作者:安玉胜;吴斌;李学记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