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配合推拿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肖宗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疗法, 推拿疗法
摘要:笔者学习先贤经验,运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推拿疗法,选择中老年人常见病骨质疏松症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观察,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百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

    1一般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大15岁,小7岁;病程短1个月,长2年.2治疗方法百合甘麦大枣汤组成:百合10 g,炙甘草6 g,淮小麦30 g,大枣15 g,煅龙骨(先煎)30 g,琥珀粉4 g(分冲).随症加减,夜寐欠安者加夜交藤,痰多者加石菖蒲、陈胆星,性情急躁者加珍珠母.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作者:郭映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逍遥散加味配溴隐亭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味配溴隐亭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泌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逍遥散加味配溴隐亭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溴隐亭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催乳素(PRL)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的周期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催乳素(PRL)激素水平,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周期排卵率及妊娠率分别86.7%、66.7%,而对照组分别为59.2%、36.7%,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加味配溴隐亭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疗效明显高于单纯用溴隐亭治疗.

    作者:李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拟四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顽固性高热20例观察

    高热是指体温(口腔温度)超过39℃,超过41℃者为过高热,为临床急症之一.中医学认为高热是邪正相争的全身性反应,主要见于中医外感温热病过程中.其病因颇为复杂,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1],临床需根据病史、发热特点、伴随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综合作出诊断.临床上大多数热证治疗效果尚好,但据本人近5年临床统计数据表明,仍有5%~7%的顽固性高热,经常规治疗疗效差.笔者近年来通过对20例顽固性高热患者辅以四黄煎剂保留灌肠,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祁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四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33例临床观察

    泌尿系结石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以剧痛、血尿、尿痛为特征,易导致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害.笔者1998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及住院共收治泌尿系结石症33例,均用自拟四金排石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贾丰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NK细胞活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治疗组(20例)为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化疗(Vm-26+DDP);对照组(15例)为单纯化疗,化疗方案同治疗组,两组均以3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2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治疗组NK细胞活性及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中位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伶;张建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喻文球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

    脂溢性脱发是指由于遗传或内分泌异常,体内雄激素过多或对雄激素过度敏感,使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被抑制,毛囊生长期缩短,毛囊直径变小,从而导致的一种脱发.常伴有皮脂溢出过多.该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也仅处在探索阶段.

    作者:丁雄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老慢支50例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0~85岁,平均66岁;病程2~5年者18例,6~10年者23例,10年以上者9例;连续服中药1个月者14例,2~3个月者22例,3个月以上者14例.50例均作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共有咳喘痰多、胸闷气短、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病情变化均与天气有关,表现为冬重夏轻.严重感染高烧,合并心脏病者不在此列.

    作者:朱冬年;胡子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无论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越小越显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大法与成人不尽相同,临床上必须根据小儿独有的生理、病理进行辨证施治,否则,不但影响疗效,而且容易酿成变证、坏证.下面谈谈本人临床肤浅体会.

    作者:丘裕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益气润肠法治疗中老年慢性便秘临床观察

    中老年慢性便秘多以胃肠道动力减弱、无便意、大便次数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便秘,并多长期服用大剂量的泻剂,病因不清,给治疗带来了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益气润肠法为主,结合辨证加减,对42例慢性特发性中老年便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的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可行性、有效性、可靠性.方法:用国产痔专用吻合器行内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共100例,观察远、近期疗效.结果:观察治疗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出血以及近、远期并发症等,效果满意.结论: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是一种简单、痛苦少、有效、可靠、恢复快的新术式,远、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李林;林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论温病卫分证治则与轻清宣透法

    温病卫分证治的总原则是辛凉解表,但在理解和具体运用上各医家观点不一.笔者研析历代医家的观点并结合近、现代人的临床实践,认为轻清宣透法是辛凉解表法的佳诠释.现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作者:邱智;陆青媛;操儒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疗效观察

    2000年10月~2004年10月,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并与30例单纯西医治疗组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安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论湿证耳聋

    耳聋病根据病因病机通常分为风热耳聋、痰火耳聋、肾虚耳聋等诸多证型,六气之中的湿气通常没有被看作是耳聋病的致病因素.从临床病例以及古医案的整理情况来看,外感或内生湿浊所引发的耳聋在出现的几率上较其它证型的耳聋要少,因此古代诸贤未将此型耳聋定名.为了论述方便,无论外湿为因还是内湿为因,本文姑且称其为湿证耳聋.

    作者:米扬;江娟娟;肖永涛;谢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张力带喙锁螺钉固定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外侧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肩部损伤.其中喙突外侧部分的骨折约占锁骨骨折总数的10%.Neer[1]锁骨外侧端骨折分为Ⅲ型,其中Ⅱ型骨折虽只占外侧端骨折的1/4,但骨折不愈合率极高[1,2].笔者回顾了自1994年6月~2004年10月收治的42例此种病例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庆祥;曹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二步法治疗胃溃疡合并萎缩性胃炎

    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药二步法(第一步先治溃疡,因其症状相对明显、急迫,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第二步,在溃疡愈合的基础上,再侧重治疗萎缩性胃炎)治疗胃溃疡合并萎缩性胃炎,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尹峰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配合推拿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笔者学习先贤经验,运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推拿疗法,选择中老年人常见病骨质疏松症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观察,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宗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位老中医的人间情怀

    捧起这散发出油墨芳香的140万字的<古医籍各家证治抉微>时,我心里很不平静.当今中医著作出版难是不争的事实,出版社也要生存,不能不讲经济效益,要出一本这样大部头的书多么不易.

    作者:朱炳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灵仙消刺散治疗骨质增生554例分析

    1灵仙消刺散组方威灵仙36 g,白花蛇4条,透骨草36 g,土鳖虫18 g,当归18 g,赤芍18 g,防风18 g.方中以威灵仙、白花蛇、透骨草为主药,三药都属辛温入肝经之品,具有较强的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广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之证.

    作者:高远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与体会

    笔者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门诊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人,男性41人,女性19人;年龄小40岁,大68岁,平均53岁;病程短7天,长1年.对照组59人,男性38人,女性21人;年龄小39岁,大68岁,平均52岁;病程短8天,长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缺血中风之气虚与痰热

    气虚与痰湿并存是多种病理并存的常态,气虚与痰热并存是多种病理并存之异态.脑腑的功能特点决定了缺血中风在后遗症期极易出现气虚夹痰热现象.治疗以补气化瘀为主,辅以清热豁痰.

    作者:李景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